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他的祖父!
说起他的祖父,可能大家比弗洛伊德本人更为了解。没错,他的祖父就是那位宣称“性本能是人一切心理活动内在动力”的大名鼎鼎的精神分析学创始人,经典心理学书籍《梦的解释》的作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为免混淆,下面就简称老弗吧)。从小,老弗就让年幼的孙子读四行诗《绞刑架下的歌》,在他的起居室里挂布鲁盖尔(荷兰画派最后一位巨匠)的画,无形中引领弗洛伊德直面人性的探究,有传言说,正是惊叹布鲁盖尔的高超技法,弗洛伊德才产生当画家的念头。加上也许是家族基因的缘故,弗洛伊德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人物精神状态的某种敏感和好奇,后来的他逐渐将这种能力带入到画作中,成为他独树一帜的鲜明标志。
祖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作《梦的解释》
弗洛伊德每次画画的场景也像是在复制老弗的心理治疗室:模特都一律坐卧在画室里那张老旧的高背沙发上,与画家赤裸相对,他们形体孤独,又暴露在注视下毫无隐私,正如老弗的病人躺在沙发上,而老弗隐坐在背后的椅子上,听取倾诉。
模特坐在高背沙发上
模特坐在高背沙发上
弗洛伊德与好友大卫·霍克尼
他敢直面人生的丑陋,你敢吗?
谈论起弗洛伊德的画作,很多评论家都用到一个词:令人不安。传统艺术家都是表现人物的美好,他却偏好表现人物的丑陋,人内心的残酷、阴暗,害怕死亡的一面。他觉得,人不穿衣服的时候是最自由,他看到的模特不是一个人体,他觉着人的每个部分都有表情,都会说话,各种体态的男人女人,下垂的眼袋、肥胖臃肿的身躯、布满皱纹的皮肤,都别想在他笔下隐藏。加上他耗时长久,被画对象很多时候心力交瘁、放弃最后一点“端着”的姿态,脸上写满疲惫、痛苦与麻木,他把这种真实毫无保留地体现在画布上。可以说,他重新定义了肖像画和人体画的定义,用画笔揭示了人性本身的深度,他严谨精致地画皮、画肉,但画的更是皮肉之下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