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日本画
包括美人画
既有西方现代意识
又充溢着
大和民族的审美情趣
蒋采蘋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重彩画研究会会长
·1934年生,河南洛阳人
·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彩画研究会会长。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要画展,多次获奖,并被中国美术馆等处收藏,出版画集,文集,技法材料书籍等专著数十种,研制高温结晶颜料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证书。
·1998-2000年受聘为文化部教育科技司主办中国重彩画高研班主持
·2001-2002年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重彩画高研班导师
·2003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
·2005年受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重彩画工作室导师及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研究所蒋采苹工作室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蒋采苹工作室导师,至今举办重彩画高研班十六届,培养重彩画家数百人。
日本近代美人画流派及其艺术特色
文/蒋采蘋
近代日本美人画是日本明治维新后不久诞生和发展的一门绘画艺术,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纵观古今中外美术史,女性题材是很多的,但形成一门专门的画种则只有中国与日本,在中国称仕女画,在日本称美人画。日本近代美人画描绘日本近百年来的女性形象和生活(也有少部分描绘日本古典女性)。中国仕女画则是专门描绘古代女性的。比较之下,日本美人画具有鲜明的近现代的时代特征。
1868年的明治维新,改变了日本过去封建式的闭关锁国的状态,其文化艺术随着人性的解放也呈现出一派自由繁荣的气氛。以往一千余年来日本主要是从中国文化艺术中汲取养分,此时视野开阔了,日本画家可以借鉴全世界范围的文化艺术。日本画家极富民族自尊心,当时绝大多数画家没有走上“全盘西化”的道路,而是以大和民族自己的传统绘画为基础,在大和绘、浮世绘、障屏画的基础上,选择西方文化中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来丰富自己的传统,从而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的、更有生命力的新日本画。从近百年的日本绘画史来看,日本画向西方学习的结果不是民族性削弱了,而是民族性增强了。新的日本画(包括美人画),既有西方现代意识,又充溢着大和民族的审美情趣。
美人画的流派
日本画坛至今仍讲究派系与师承关系。近代日本美人画主要有两大流派:一为浮世绘派,一为圆山·四条派。其他还有容高派、大和绘派、狩野派等。
关于浮世绘派的重要画家及其艺术——
浮世绘是流行于17、18世纪的日本江户(即今东京)地区的一种市民艺术,多为版画,也有少数手绘的称“肉笔”。内容大多描绘市民生活风俗,亦有风景、人物、花卉。其中美人画占的比例较大,但多表现妓女、汤女、歌舞伎、海女(即采贝女)等下层阶级的女性。著名浮世绘画家有喜多川歌磨、葛饰北斋、歌川国芳等,已为中国人所熟悉。浮世绘自从被19世纪法国印象派画家倍加赞赏后,即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浮世绘派美人画是在日本传统浮世绘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也是对当时已趋没落的浮世绘的一种变革和创造。19世纪末,西方现代印刷术传入日本,木版水印的浮世绘已不再受欢迎,并且此时浮世绘的内容也逐渐走向庸俗化,形式流入程式和僵化,因而受到知识阶层的轻视。至此,浮世绘的变革已经势在必行。
浮世绘的最后传人为歌川国芳。他的弟子月冈芳年和芳年弟子水野年方已对浮世绘的变革做了一定的推动。浮世绘美人画的开拓者镝木清方(1878~1972)正是水野年方的学生。镝木清方可以说是浮世绘的嫡传。他出身于新闻工作者家庭,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其本人也有良好的文学修养。他是以画报刊插图开始他的美术生涯的。他的美人画摒弃了浮世绘中庸俗、程式化的弊病,渗入了高雅清丽的格调。镝木清方的美人画创造出明治以后一系列新女性的形象,这种女性已不再是男性的玩偶,她们是有理想、有独立人格的新一代的女性。例如他画的《樋口一叶》,是描绘明治初期位早逝的著名女作家肖像。《筑地明石町》中所绘黑衣女性技公认为当时东京典型的、有文化教养的女性形象。
筑地明石町
画中人端庄雅丽、超凡脱俗,达到一个新的审美高度,使人耳目一新。
镝木清方与他的学生伊东深水、寺岛紫明、山川秀峰等组成紫红会(后改名乌合会)的美术团体,组织美展和学术活动,致力于新美人画的开拓,工作颇有成效。他们的美人风俗画“以其不断创新之势而显露头角”。美人画被社会承认并在重要展览(帝展、文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镝木清方为首的浮世绘派和其他派系美人画家们多年共同努力的结果。浮世绘派美人画家中值得提出的是伊东深水( 1898~1972),他的作品以极其入微地对女性生活的观察力、精确的写生能力、浓丽的色彩、热情奔放的画风吸引着日本众多的观众。
他二十多岁画的《指》、《汤气》脍炙人口,在艺术上也已相当成熟。中年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女性生活内容的扩大,他的画风也有改变,例如《宋瓷》等画已具有更浓的现代绘画特色,艺术手法趋向单纯明快、色彩也更强烈。他是日本美人画全盛期中最有代表性的画家。1972年他去世后,日本美术评论界认为伊东深水之后美人画至此已近尾声。
镝木清方另一位出色的学生寺岛紫明(1892~1975)成名稍晚,却是最具个性的美人画家。他生于京都富商家庭,后放弃继承家业去东京求艺,入清方门下。他不但画得好,诗亦写得好。他笔下女性有典雅高贵的品格,并具有内在的美。
他虽擅长写生,但不用模特儿,更注重默记默写。他的画非常注意色彩的协调和色调的运用,用笔略带写意效果。
他是一位侵略战争的反对者,这也使他受到战后评论界的极高赞誉。他的代表作《彼岸》就是一幅厌战情绪的佳作。画中黄衣女性双手合十,正在祈祷大洋彼岸的亲人平安回家。寺岛紫明为人诚朴、不善交际,终生未娶,一直过着清苦的生活,与清方老师感情深厚传为佳话。1945年战后, 他的作品现代意识更浓。
山川秀峰也是清方的学生,他才华横溢,作品风格更为淡雅,可惜英年病逝,传留作品不多,但却都为上品。
继承浮世绘传统的还有关西的北野恒富(1880~1947)和他的弟子中村贞以。
北野恒富
中村贞以
他们的美人画作品浓重华丽但无轻浮之感,他们的艺术实践主要是30- 60年代,因此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更加现代化,如手执照像机、烫发等。他们的作品自有自己的审美特点。
关于圆山·四条派的重要画家及其艺术——
圆山派因其代表画家圆山应举面得名。四条派创始者为吴春,他们以京都地区为艺术活动中心。此派美人画家首推女画家上村松园(1875~1949),她的弟子辈的梶原绯佐子、广田多津、北泽映月等也各有特色。值得一提的是此派画家中大多数为女画家,她们以雅丽清婉的笔调表现了从明治末期到70年代的女性群。女画家登上画坛,本身就具有深刻的社会变革的特征。此派中的中村大三郎(1898~1947) 的作品多描绘摩登女性,色彩华美、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此派美人画家们因长期生活于京都,他们的画中似乎更多一些文人的气质。
中村大三郎
上村松园(1875~1949),与镝木清方齐名,曾获日本文化最高荣誉一一文化勋章,为当时唯一获此殊荣女画家。她生于京都,曾就学于京都府画学校,从师铃木松年、幸野煤岭,竹内栖风。她的作品中的女性高贵、文静、娴雅,并洋溢着纯净甜美的抒情性。京都这一古老的文化圈陶冶着她的性情,加之她资质聪慧勤奋,又具女性特有的敏感,以女性表现女性自胜男性画家一筹。她笔下的母子嬉戏,闺房情趣、挑灯夜读、月夜赏雪等,无不体现出女性特有的魅力。
后期作品更注意构图新颖、色调统一,体现出她在艺术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她是美人画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因此享有盛名。其长子上村松篁为目前日本著名花鸟走兽画家。
梶原绯佐子( 1896~),京都女画家,师事菊池契月,本人热爱文学,早期作品多伤感情调,常用灰色调。后期作品呈现华丽,作品中的女性已从哀愁中解脱出来。
梶原绯佐子
广田多津(1904~)从师竹内栖风、西山翠嶂,后来加创画会,为该会重要成员。于1977年73岁时任京都部日本画专门学校校长。善画舞妓,她笔下舞妓庄重高雅,多为清纯少女的形象。一部分裸体、 半裸体的女像处理手法倾向简约并突出线条,加之浓重的大色块对比,给人以较强烈的现代感。
广田多津
北泽映月(1907~),京都人,师事上村松园、土田麦迁。她是一位有鲜明个性的女画家,作品有现代和古典,造型极有特点,她一反传统美人画追求柔弱典雅的意趣,代之以稚气的美,女性造型夸张适度。 色彩喜用强烈对比,如紫与黄、黑与黄、绿与橙、红与蓝等。在她的画上可见,受西方现代美术潮流的影响更多一些,但日本绘画的装饰趣味亦同样浓烈。
北泽映月
中村大三郎(1898~7947),生于京都,毕业于京都绘画专门学校,从师西山翠障。他有较强的现代意识,笔下女性多着西方装束,并追求西方生活方式,如《钢琴》、《黑衣女人》 等画。他的作品中的女性有更鲜明的个性。画风前期华丽后期简练单纯,晚年转向古典,以表现“能乐”为主。他始终重视自己作品的抒情性,这也是圆山·四条派的共同特点。
中村大三郎
日本的其他著名画派如容斋派、大和绘派、狩野派中不少画家也兼画美人画,曾出现了不少优秀的美人画作品。
容斋派中有菊池容斋、梶田半古、小林古径、前田青邨、奥村土牛等大家,他们的美人画各有自己的面貌受到推崇。与镝木清方同辈的梶田半古的《春宵怨》堪称当时美人画的典范作品。画中薄雾里一少女佇立老梅树后,淡淡的哀愁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学生小林古径的单纯明快、前田青邨的构图别致、奥村土牛的天真情趣,都向着更现代的方向前进着。
小林古径
前田青邨
奥村土牛
大和绘派是以松冈映丘倡导的“大和绘运动”而得名。他是东京美术学校教授,提倡继承日本传统的大和绘,他倡导继承并不是复古,称其为“新兴大和绘”。他的作品有较多的古典情趣。
狩野派是统治日本画坛数百年之久的古老传派,他们以狩野家族为中心,以汉画为基础。其代表画家为狩野芳崖。狩野芳崖是具有新思想的画家,他曾与冈仑天心及美国教授共同创建美术学校。他的美人画为大和绘的风格,女性形象体现了古典美。
日本美人画技法的演变
日本美人画的技法与中国工地重彩的技法基本相同,但更多地借鉴了西方绘画的技巧。
先从版面材料说起,早期的美人画多用绢,如上村松园和镝木清方等的面。逐渐地,日本画家走向现代,技法丰富了,尤其是多用粉质颜料需要附力强的版面材料,这使得后来作画多改用纸,或是粗糙的宣纸,或是麻纸。这些纸的纤维都比较长,质地都很结实, 以便能多层渲染、喷涂、揉搓以及厚重的颜料的附着。据了解,现代日本画在画之前将选好的麻纸或宣纸多层地裱在裁好尺寸的板子上,画好后将画直接加上木画框或金属框。我曾看到加山又造先生用的一种麻纸,上过一层涂料后,将麻纸四边贴在板子上来作画。这种纸在画的过程中无论浸润多少水分都不会再有伸缩,是很理想的工笔画用纸。
日本画目前已很少裱轴,大多用镜框。这样一方面能很好地保存作品,一方面也增加了作品的现代感, 且与现代建筑装饰协调。
日本美人画用色是十分讲究的,大部分为粉质颜料,其中有矿物颜料和化学颜料,以色彩的稳定性为前提。他们使用的硃砂、蛤粉、石青、石绿、石黄、雄黄、云母等矿物颜料是与我国相同的,但还有许多有自己特点的灰色调矿物颜料。多种透明、不透明颜料的配合,才能使面达到绚丽的效果。
硃砂
蛤粉
石青
石绿
雄黄
云母
在颜料的使用上,日本面家不局限于传统方法。日本现代的设色部比较厚重,至说规国古代要项用色还是厚重。他们一般都要先在版面材料上涂底子,类似油画制作画布。底子多使用粉质白颜料加胶水,然后根据画面需要做成租粗细不同的底面,或是同一幅版面上有粗颜料的不同底面。待底面干透后即可开始作画,每位画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不能一一考证,我曾见过桥本明治的原作《醉》,此画背景是用数种矿物颜料多层掺合而成,颜料质较粗,因此能够将矿物颜料晶体的细小反光面呈现出来,故画面冈烁着微小光点,非常美丽,类似我国云母笺的效果。日本美术用品商店中出售的矿物颜料和新岩(人造矿石颜料)有数百种,日本画(包括美人画)由于颜料的多种多样才能有丰富的色彩效果,重彩的方法已成为现代日本画的主要特征。
西方现代绘画在画面上制作肌理的方法也在数十年前为日本美人画家接纳,美人画作品的背景出现各种肌理效果。例如北泽映月的《想(樋口一叶)》的背景,作者利用喷涂点擦等现代绘画方法,将樋口一叶与她书中的人物以浪漫主义手法综合在一幅画上,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再如广田多津的《座》的背景有笔触,用类似油画笔的扁笔画成,增加了背景的深度,又衬托出前面半裸的白人体,以粗衬细、以深托浅,做到强烈对比效果。日本画又善于运用传统的背景贴金箔、银箔的方法,利用金或银箔的方法形成肌理,再在金或银箔上涂透明颜料使其有现代肌理效果,森田旷平的作品将此方法使用得很恰当。
金箔
银箔
现代绘画工具如喷轮等,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已开始使用,现代化的工具和方法使美人画的技法极大地丰富起来。1945年以前的美人画强调装饰意味,战后则追求绘画性,例如寺岛紫明的画早期线条明显,中后期几乎看不见线条,涂色时有笔触,类似中国画的写意笔法,是加强了绘画性的例子。小林古径的画极为简练,并且突出线条,线条稍有变化,也是强调绘画性或写意的结果。
总之,日本美人画家和日本其他画家一样有着热烈的创造新日本画和创造东方民族绘画的使命感,在一百余年的时间内,经过几代人的不懈追求,为日本画从封建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画家:北野恒富
(1880~1947),生于金泽市,从师明治时期著名浮世绘画家稻野年恒,他的艺术活动在大阪,后为日本美术院成员。他的美人画有浓郁的生活情趣,设色华美并富于抒情意味。
北野恒富 《愿望之线》 1914年绢本161cmx86.24cm
日本妇女亦有七夕“乞巧”之风俗,即在七月七日夜晚穿针孔引细线,以乞求聪敏灵巧。北野恒富所绘之女性形象略削瘦,并喜画六分脸,自有作者的审美要求。他的色彩浓重漂亮,但仍不失典雅。
北野恒富 《鹭娘》 年代不详 绢本152cmx50.5cm
取材于歌舞伎,雪夜水边佇立一少女,面部为凄苦的表情,表现出白鹭精所变幻之女郎在爱情中的烦恼。清冷的色调,白色的衣服,组成抒情优美的画面。
北野恒富《舞妓》年代不详绢本71cmx70cm
此画手法可以说是“写意重彩”,可能是晚期作品。人物表情亦不同于作者其他作品(日本美人画家的女性形象大多有类型化的倾向),但很生动,别有意味。
北野恒富 《宝惠笼》 1929年 本 86cmx136.3cm
日本民俗中,正月二十五日艺妓们要斋戒后盛装参加祭祀活动。此画中,艺妓乘轿盛装在行进中。此画以红为主色,但以日本人称道之“冷艳美人”仪态出现,仍不失为雅丽的风格。请注意,日本画中的美人是从来不笑的,连微笑亦不曾见。
北野恒富 《游戏》 绢本136.3cmx86cm
深石青色的天空,女性舒畅潇洒的仰首姿态颇具感染性,仿佛把观者也带进了这宁静神秘的意境当中。此为作者之代表作。
北野恒富 《游戏》 绢本136.3cmx86cm
照像机在日本的20世纪年代末可能还是很时髦的玩意儿,年轻的女性拍照也是很时髦的事情,故作者特意精心来表现这一题材。此画构图别致,将人物安排在左下方,画面上方大半为树的枝叶占去,全画为绿色调。色调的统一,是当时有成美人画家们都极关注的方面。
画家:中村贞以
(1900~),生于大阪,师事北野恒富。其作品大多参加日本美术院展,后为日本美术院理事和展览评审员。1974年与小仑遨龟、寺岛紫明举办自选三人展。曾获艺术院奖和文部省大展奖。他以含蓄无华的画风及形象鲜明的个性受到人们的推崇。其美人画作品以淡雅秀丽为特色,现代意识亦较强。
中村贞以 《春》1925年 绢本 136cmx93.6cm
画中人为清末民初的中国妇女,造型手法夸张近似漫画。作者早期作品中女性脸型略短而体型瘦长,自有一种独特的美感。此画中,中国姑娘凤目细眉独坐庭院,回首向上观看一飞舞的蝴蝶。此作追求中国绘画的意境。
中村贞以 《少女舞戏》 1931年 绢本119.5cmx67.6cm
作者画一跳舞的少女,黑衣黑发与金红相间的扇子腰带,这是很高雅的对比色彩关系。此画技法上的特点是将黑衣四周渲染出边线,足下也渲染一些像是阴影的色调,给人以厚重感。
中村贞以 《吉野》 1941年 绢本171cmx121.5cm
日本美人画中描绘劳动妇女是少见的,此幅却是。吉野是日本奈良县的一个以造纸出名的地方。一位剪发姑娘弯腰在木槽的纸桨中漉纸,神情专注、姿态自然,作者不追求造型的绝对准确,自将一种真实感表达于其中。几片树叶,一株野花,已将环境说明;深灰色的衣服,间以断断续续的大红条纹;稍浅一点的深灰色木槽,浓黑的短发衬托出白脸庞、白纸浆。在整体协调中,画面色调显得古雅明快。
中村贞以 《爽凉》 1956年 绢本134.4cmx108.2cm
此画作者注重写生与刻画个性。画中女性穿夏季黑纱和服,姿态悠闲。梳现代发髻,为黑褐色,与黑蓝色衣服有别。发际及整个头发渲染得体,增加了发型之美和立体感。古典发型,日本画家是用粉质黑颜料,呈冷黑色。画现代妇女,因发型多样化且多蓬松,所以多采取暖黑透明色多层渲染法,以期符合现代审美要求。
请横屏观看
《都鸟》 伊东深水 84.3*80.3cm 1954年
此画描绘舞蹈老师在教授少女传统舞蹈。四扇屏画中留有大面积空间,以致一扇中全空白;三女性中二人坐一人执扇起舞,构图十分简洁。造型注重大体的形,三女性面部体态各有特点。二坐姿女性下方略加渲染使平板的空间增加一些深度。色彩全部为中间色,使此画清秀婉丽。
中村贞以 《猫》 1948年 绢本:163.5cmx89.1cm
此画为绢地染浅黄色背景,人物基本上为黑白二色,色彩简练之极。白纱裙花纹细致而有透明感。此作为作者精品。
中村贞以 《发》 1950年 纸本 161cmx153.4cm
20世纪50年代,日本画家重视画中的线描,并增加背景的肌理效果。画中二女在做现代发型,冷色调,是现代女性风俗画面。
中村贞以《露》 1962年 绢本 173.3cmx100cm
这是画家描绘艺妓的作品。作者也是喜于运用大块黑色的,此幅中黑色与浓冷绿色对比非常漂亮,既华贵又大方。艺妓呈大半部侧影低头赏花,跣足踏青,是作者理想美的境界。
中村贞以 《暹罗猫和青衣女》 1965年 纸本152cmx110.8cm
作者在20世纪60年代时期现代意识增强,此画较能表达画家新的追求。全画色彩较深,黑漆屏风占了画面绝大部分,屏上用银箔以现代肌理手法画出绣球花丛,女郎穿深绿色和服,此种处理极为大胆。画家强调大色块的构成,线条已成为次要,仅面部尚明显一些,但渲染极少,亦强调大色块关系。
中村贞以 《春日》 1962年 绢本81.5cmx67.5cm
画中出现的是知性女性形象,是一幅较好的肖像画。十分平常的姿态,日常条纹和服略加光影,配以朱红腰饰,落落大方,是表现心灵纯净的一幅佳作。
画家:上村松园
(1875~1949),12岁入京都府画学校,后入铃木松年画塾,19岁时所绘的《四季美人图》在博览会上获一等奖。18岁后师事幸野煤岭、竹内栖风。其作品多次入选文展、帝展。49岁时任帝展评审员。73岁时获政府颁发之文化勋章。她是美人画的开拓者之一,与镝木清方同享盛名。她的美人画清婉秀美,以女性画家独特的细腻感情和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开创了画坛一代新风。
上村松园 《螢》 1913年 绢本174.9cmx97.9cm
作者早期作品已显露出不凡的才华,她以女性特殊的心态描绘女性日常生活,捕捉到女性特殊的情趣。此画描绘夏夜女郎浴后入帐准备就寝之时,忽见一萤火虫飞来,引起一种惊而又喜的心情。这虽是生活小情趣,但却足以引起人们的情绪共鸣。甜美稚气的脸、目光偏向一边的构图是作者独到之处。但形象的姿态、线条颜色的组合关系,仍留有古风。
上村松园《待月》 1926年 绢本193.2cmx92.8c
赏月是日本人一向认为高雅的情趣。画中是女性在夏夜廊上等待月升的背影,使人浮想翩翩。作者大胆将一根木桩竖穿画面,遮住女郎身体一部分,构思、构图巧妙。此画大部分用淡彩法,墨色亦较多,与后来美人画几乎全部用重彩法不同。
上村松园 《晴日》 1941年 绢本 73.8cmx86.8cm
此幅描绘一位年轻的女性在准备晾晒布匹,日本布匹幅较窄,为使其晒后平整,在晾晒前要用竹签将布匹撑起。这种劳作极为平常,但在作者眼中却成为一幅极美的图画。此画构图饱满,色调较浅而且柔和。她后期作品较前期色彩丰富统一,也更单纯。
上村松园 《朝》 1942年绢本160.4cmx56cm
这是作者另一幅表现母子情感的画。此画表现的是一般市民家的母子。这一对母子在赏玩牵牛花,衣着也很朴素。此画构图别有一番经营,作者将母亲半身置于画外,突出了婴孩,花也只有两朵半,颇不一般。
上村松园 《牡丹雪》 1944年 绢本71cmx86cm
此画空间处理开阔,人物压在一角,造成雪花漫天飞舞的空濛意境。二执伞妇人冒雪行进,其一以袖遮寒。冬日寒色,就这样以极简洁手法感性地展现出来,拨动着观众的心弦。
上村松园 《鼓音》 1940年 绢本 76.7cmx95.8cm
此种两面敲击的鼓,我国古代及朝鲜都曾见,只是体量比较大。据说作者喜爱谣曲,谣曲演唱时可能是边击鼓边说唱。画中美人为松园式典型美人,素绢底上硃砂衣、石青腰饰上有金色纹样,相当华丽但无媚俗之意。
上村松园-《初夏之夜》 1949年 绢本62.3cmx71.1cm
这是作者逝世前最后的作品,她当时虽已74岁,但仍能绘此精美的图画。画中姑娘执扇静坐,回眸凝视一萤火虫,环境不着一笔而夏夜之凉爽宜人已见。色彩极雅淡,纹样极简约,应为作者代表作之一。
画家:梶原绯佐子
梶原绯佐子(1896~),生于京都,师事菊地契月。其美人画作品多伤感情调,有文学家气质,擅用冷灰色。后期作品转为明丽。
梶原绯佐子 《雨》 1931年 绢本 179.1cmx180.7cm
暮春时节,一女子立于千本格子(日本式木板墙)之前,细雨加上温泉的水菜气增加了环境的真实感。这是作者始终探索的平淡而又朴素无华的美。构图亦如此,基本上用水平线与垂直线来构成,屏风中间的分割线也用的恰当。
画家:广田多津
(1904~),京都女画家,当时入竹内栖风门下,后为日本现代著名画会成员。她所绘舞妓无俗媚之态,造型很有特色。早期作品追求典雅纯净,后期作品粗犷有力,色彩单纯明快,现代意识较强。
广田多津 《白粉》 1937年 纸本135.6cmx173.5cm
画中此女为茶屋艺妓,正在化妆。日本和服穿时衣领向后露出女性颈部,因此颈部化妆就很重要。艺妓正在涂白粉,动态自然生动。作者写实技巧很高,和服的宽条纹利用得很自然,即有体型的整体感,又有变化。二个小道具,一为烟具,一为梳妆用具。此画用纸绘成,背景有底色并略加渲染。
广田多津 《浴》 1946年 纸本198cmx110.7cm
此画作于战后,描写和平欢快的家庭生活情景,这正是日本人民渴望已久的。半裸的年轻母亲正在给水已浸湿头发的孩子擦洗,画面为淡灰色调,背景上下略渲染,人体近平涂,技法单纯,色彩明快,颇为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