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马铃薯的人》,1885年4,荷兰,梵高,画布油画,81.5cm*114.5cm,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藏
《吃马铃薯的人》又名《吃土豆的人》,描绘了贫困农家晚上在昏暗的灯光下吃土豆的景象。在这幅画里,文森特梵高用粗陋的模特来显示真正的平民。画家自己说,“我想传达的观点是,借着一个油灯的光线,吃马铃薯的人用他们同一双在土地上工作的手从盘子里抓起马铃薯-他们诚实地自食其力”,“他把整个画面涂成一种沾着灰土的、未剥皮的新鲜土豆的颜色。画上面有肮脏的亚麻桌布和熏黑的墙,那盏吊灯挂在粗陋的檩梁上,斯蒂恩给父亲 端来煮土豆,母亲在倒清咖啡,哥哥把杯子端到嘴边,而在他们所有人的脸 上都流露出一副安于天命、逆来顺受的神情。”。
《吃土豆的人》是梵高在纽南时期的最佳杰作,也是画家自认为其时最好的作品,梵高其时在北布拉班特居住。同样构图的习作有两幅,素描与速写各一幅,但仍属这幅最完美。为了完成这幅作品,他曾作了许多农夫、农妇的肖像,对室内及手的素描,以及瓶子与水壶的静物画等等,这些均是对此画的习作。此画充满了对其社会性与宗教性的情感,画面虽显得粗野,但结构却十分紧密;以围聚的人物为中心,对形体加以把握;以德拉克洛瓦的色彩理论,构成了种种暗灰色,以这些完成了这幅佳作。
梵高深爱着朴拙的农民在大地上奋斗的情景,他以为这些与文明化、都市化相较之下,充分地显示出光与力。他明白这幅画或许不合现代趣味,他渴望着能将这些示诸众人,唤起“人们”的责任感和优越感。这些都可见诸信中。梵高在1885年完成的这幅画确立他作为大师的地位。围着餐桌而坐的四个农民,都曾作过个别习作。那询问似的炯炯眼神,右端的农妇下垂的厚重眼睑,布满皱纹、凹凸不平的脸和手,充分地表现出大地上勤奋的劳动者的“力量”。他在信上表示,希望这幅画能强调出“伸在碟子上的那只手,曾挖掘过泥土。”同时窗外的景色,也令人深切地感受到煮土豆的香味。
梵高早期接触社会下层,对劳动者的贫寒生活深有感触。他受米勒影响,想当一名农民画家。《吃土豆的人》便是他该时期的代表作。这幅画,充分反映了梵高的社会道德感。他选择画那些农民,主要是因为他发现自己与这些贫穷劳动者之间,有某种精神上和感情上的共鸣。他在给其弟弟提奥的信中写道:“我想强调,这些在灯下吃土豆的人,就是用他们这双伸向盘子的手挖掘土地的。因此,这幅作品描述的是体力劳动者,以及他们怎样老老实实地挣得自己的食物。”
【梵高《吃马铃薯的人》油画作品习作草稿】
在这幅画上,朴实憨厚的农民一家人,围坐在狭小的餐桌边,桌上悬挂的一盏灯,成为画面的焦点。昏黄的灯光洒在农民憔悴的面容上,使他们显得突出。低矮的房顶,使屋内的空间更加显得拥挤。灰暗的色调,给人以沉闷、压抑的感觉。画面构图简洁,形象纯朴。画家以粗拙、遒劲的笔触,刻画人物布满皱纹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躯体。背景设色稀薄浅淡,衬托出前景的人物形象。梵高自己称这幅画是“表现主义的诞生”。他说:“我不想使画中的人物真实。真正的画家画物体,不是根据物体的实况,……而是根据自己的感受来画的。我崇拜米开朗基罗的人物形象,尽管它们的腿太长,臀部太大”。有人指责他这幅画中的形象不准确,而他的回答是:“如果我的人物是准确的,我将感到绝望,……我就是要制造这些不准确、这些偏差,重新塑造和改变现实,是的,他们能不真实,你可以这样说-但是比实实在在的真实更真实。”
梵高最早的油画是作于1882 年。这些早期的画作说明他在年青时对于明暗对比的应用、厚涂颜料和颜色缺乏光泽方面,受到荷兰画派影响颇深。这一系列梵高早期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吃土豆的人》完成于1885 年,这幅画是他 1883 年到 1885 年间在纽南逗留期间观察和工作的产物。在海牙居住时,由于工业化,城市贫民区的居民被驱赶到矿场山底下工作,他们的悲惨处境带给梵高很深的印象,所以他就着手画一系列农民习作,描绘他家附近田间和村庄里的人物。
梵高这个时期虽然深受荷兰画的影响,但是,他拒绝走该画派感伤主义的老路,去描绘星期日身著盛装的农民,反而是力求表现农民艰辛的现实生活。为了追求这种意境,在这幅画中,梵高选用了灰暗浓厚的色调,以此体现家境的寒苦。他又以苍劲的笔触,刻画人物布满皱纹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躯体。桌上悬掛的油灯构成画面的焦点,昏黄的灯光洒在农民憔悴的面容上。背景敷色稀薄浅淡,反衬出前景中的人物形象。以此看出,梵高力求表现在光的映射下,几种色调变化的效果。
【梵高《吃马铃薯的人》油画作品习作草稿】
这项工作超出了刚刚掌握绘画技巧的梵高所能达到的领域。要使所描绘的这5个人看上去很自然,这对一个缺乏经验的人来说几乎是不可的;另一方面,油灯发出的微弱光使工程更加艰难。想尽可能清晰地描绘阴暗的场景,他在颜色的使用上显得不那么有信心。梵高在正式作画之前,做了很多肖像研究,还画了几张草图。同时梵高这幅成名作《吃土豆的人》,明显带有他的精神导师米勒《收获者的午餐》的影子, 这个醉心于绘画的年轻艺术家在5年的潜心学习后用吃土豆的人向世界证明了自己不懈的努力。
1883年底梵高一直居住在纽南,创作一些成熟的肖像作品这件事一直困扰着他。他仅有的多于一人的作品是为朋友赫尔曼的餐厅设计的作品。当时他制作了一些草图,但都并不满意。整个过程中,没有产生任何构图上的进展。何况那时赫尔曼希望他创作2到3人。在构图方面还缺乏信心,梵高尽力从实际生活中学习, 同时也希望能增加些收入。偶尔他也思量“如何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公众”,1884年2月的信里他和弟弟商量这件事,提奥对他新近的作品缺乏热情,这使他又恼火又失望,而且提奥在古皮尔公司的地位不足以使他有权利收购梵高的作品。
梵高的绘画技巧在1884年的学习中不断提高。他的用色越来越“坚实,而且更精确”,他的技巧更具个人风格。同时他也更无法接受弟弟的拒绝。他寄出了最近的肖像画,并写信抱怨说,没有精神支持的经济援助是没有用的,那是真正的彻头彻尾的残酷。从1885年3月开始,提奥请求梵高为巴黎的沙龙画一些画出来。他厌倦了梵高的抱怨,同时也希望能改善他们之间恶化的关系。提奥用给梵高提供的在沙龙里的工作作为妥协,这给梵高一个机会,来证明自己没有给提奥在古皮尔的好名声带来威胁,他要做的就是提供作品,其余的就取决于沙龙的评委了。
虽然真心想感谢提奥的鼓励,但梵高仍认为没什么值得拿出来的,但这毕竟使他恢复了自信。他写了一封简短的信,宣布他的几个月的肖像习作使他学会了构图。“正如我所担心的,我还不能拿出一张作品,甚至是一张素描。但我确实在努力学习,我敢说我早晚能拿出作品来。此外,很难说学到什么时候算是个头。我在考虑画逆着光线的人像。”
【梵高《吃马铃薯的人》素描】
在写了这封信后,梵高马上开始为他的《吃土豆的人》作草图。着手这事不久,他寄给提奥一张简图,小篇幅和自然的油彩勾勒出画的梗概。尽管他寄信的准确日期不确定,但很显然,在3月26日他父亲死前就已经开始投入这项工作了,从他们的通信中我们推断提奥在离开巴黎去参加葬礼前看到了最早的习作。4月上旬,梵高重新开始了他对农民吃饭这个主题的研究;“无论成功与否”他说“我打算开始研究所有这些图形”。三天后,在4月6日和13日之间,他画出一张现在存于欧特娄国立克罗·米勒博物馆的大幅习作,在给提奥的一封信中他附上了这幅习作的草图,并给他寄去另一张很快完成的潦草习作。
他的第一张无拘无束的油彩草图忠实表现了真实的生活场景。在新作品中,他改变了构图,在原来的4人中加入了第5个人。与此同时,他用一种新的风格来描绘喝咖啡的人们。和油彩草图一样,第二幅草图是最初的明暗对比习作,尽管在这幅作品中运用得比较粗糙。“我还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梵高在信中向他的弟弟坦白了这一点。
第二幅草图描绘农民小屋的内部,梵高感到他捕获到了生活中的生命力。他为自己第一次在构图上的尝试感到自豪,“现在”他向弟弟解释到“我应该可以将所看到的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印象”。尽管并不十分精确但他仍然坚持着有某些生命的活力在里面。尽管梵高不很乐意,但为赫尔曼餐厅所做的草图仍是他为之所做的真正的试验。他必须克服困难将一幅草图完成到一幅完全成熟的作品,一个真正戏剧性的场面,即使是在画室,他也从不失去从生活中得来的第一印象。
《吃马铃薯的人》第二张草图刚一结束,他马上用它制成版画,寄给提奥和他的同事安东·凡帕拉德(并附上巴黎经销商的说明),过了一些时候,他又给阿姆斯特的经销商寄了一些。他没法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值得自豪是他完成了,在计划最终作品的时候,这些草图使得那些生活场景再现。这些版画并不意味着草图的完成,但表明了最终作品将不久问世。被成功的喜悦激动着,他决定宣传这幅作品。写给提奥的附着这幅版画的信里乐观地预言最终的作品可能成为展示的一件,或者我们可以拿到展览中去。
从4月13日到5月初,梵高完成了这幅作品。他使用了大幅画布,并取名为吃土豆的人。与草图不同,它没有直接描绘生活。在纽南牧师的家里他得到一个画室。他凭主要来自于记忆完成它,按惯用手法,这个新生的艺术家很想证明这一点,此外还想真实地再现他所说的,他着魔于这种难得的想像力。他在画室里仅仅绘出脸部,就在一个傍晚回到村舍里去润色现场的一些细节。在4月底,他带着吃土豆的人去找在恩德霍温的朋友。在5月2日到4日这几天,用细巧的画笔修改作品。然后他返回纽南,用同样的画笔再次修改。他回到小屋再次润色,使画来自生活。很显然,没有因作品本身而改变他在绘画理论上的努力。在这一点上,他非常担忧提奥的意见,新作品完成后,他放弃了制成版画的计划,5月6日,他把刚刚干的画布放入板条箱,寄急件给提奥。
作品不像梵高预料的那样成功。吃土豆的人没被沙龙展出,提奥也没理会梵高冲动的请求将它拿给当时很有影响的艺术商人Durand-Ruel。唯一看到它的人是提奥的邻居Alphonse Portier,印象派热衷者和一个老艺术家朋友Charles Serret。
据梵高的熟人--来自恩德霍温的朋友所说,提奥采用了为寄给在巴黎的弟弟作品的那个黄昏后的几天,他兴奋地把他的弟弟对他的赞许告诉了我,他沉浸在喜悦中。他的弟弟说看着这幅作品似乎可以听到木底鞋的声音和磨谷机的啪啪声。梵高说的都从和提奥的通信中的评语,而这些未完成的草图还比不上最终作品呢。
Serret和Portier注意到了那黑暗的色调, 那是法国标准的罕见的深色调。“我很满意”, 梵高写到,“尽管如此他们从这作品中仍然看到了它的价值”。来自巴黎的反馈很强烈但却不是赞美, 可梵高非常自信。尽管他的高期待没有得到满足, 但并没挫败他的进取心。正如提奥后来给他母亲的信里所写的那样, Serret形容梵高的作品不成熟但有发展前途。在另一封信里他继续写到“特殊的画家要考虑到他的发展趋势, 从他的作品中看到美好的东西, 因为这些细节是如此真实。那布拉邦特的贫苦农民的特点是如此真实, 他们的脸是坚硬的而不是令人愉快的,”这样的评述坚定了梵高对他的艺术和财政前景的信心。他已经准备好向艺术市场万出第一步,现在只需要巩固它们,当然,我们将看到这重要的转变不会太久了。
只有一件事打击着他的乐观,那就是来朋友帕拉德无情的批评,“你得承认这作品是不严肃的。幸运的话你能做得更好。可你为什么如此浅薄地观察和表现这一切呢?你没为什么研究运动?他们看上去如此做作,那个后面的女人的一双上流社会的手看上去如此不真实! 还有,咖啡水壶、桌子和放在咖啡壶顶端的手之间有什么联系? 你还居然把这幅作品跟米勒和布雷顿的名字联系起来? 艺术是那么高尚,我看这样处理有欠妥当。”
总之,作品传达的内涵超过了它被赋予的形式。梵高在艺术上的见解超过了他以前信奉的书本理论,他决定以绘画为生后,就不再区分文学与绘画。尽管他用作画来不断完善他的技巧,在荷兰的时候,他却极少把时间放在学习技巧上。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绘画真正的目的在于使人去感觉或是思考,这也是他反击Jozef Isra的原因,1885年10月初访问阿姆斯特丹后路过母亲的坟:“让他们去胡说他们形式主义的技巧吧,空洞,虚伪,真正的画家是听凭情感的支配,他们的画笔,他们的内心不是为画笔服务,应该是画笔为心服务”。他高于一切的目的就是传达人的精神。
梵高以前试图去描绘在Eternity大门外的Burdern的送信人,但是吃土豆的人是他第一件想完成的作品。尽管他没有给它一个类似于轶事或是解释性的标题,他描写农民吃饭的题材唤起了对人类的同情,按他的想法,绘画艺术的价值不在于技巧,而在于真诚和热情。这可以解释他之所以没有因帕拉德的话而愤怒,因为他认为他的朋友并没有理解他。
梵高在信中向提奥解释了他对绘画的意见“我想传达的是这些人在油灯的昏暗光线下用手取食土豆,也正是共一双手,他们用它的劳动从土地上得到了食物,他们靠诚实的劳动获得了食物”。这种灵感来自于著名的1688年Jean de La Bruyère's Les caractères de Théophraste of 1688。梵高没读到原著,但是他读到过Alfred Sensier的La vie et l'oeuvre de J.F. Millet。Sensier在提及米勒的扶锄的男子引用了摘录引自La Bruyère的富有感染力的那段:“看上去像野兽,男人和女人,农村,黑色,土褐色的,被太阳晒焦的,倔强地在土地上劳动,他们用音调的声音说话,抬脚的时候他们露出人类的脸,他们是真正的人。晚上他们回到他们的窝棚里啃黑面色,喝水;他们的劳动使得别人可以省去播种的辛劳,为了生活,他们努力地收割,只是为了生计。”
和米勒的扶锄的男子形成对比,梵高的吃土豆的人尝试着描绘农民在家里所得到的片刻休息,他们的卑微,他们的自然,是梵高努力描绘真正在画农民的关键。如果有人想美化他们,那也随他们去。但我作为一个长期我倒是认为描绘他们的粗俗好于赋予他们传统的魅力。 梵高想表达出那双手因工作变得粗糙,而更多的东西都写在脸上,正像米勒所做的那样。按照米勒晚年着迷于研究人的类型,相面术的重要性。他被乡下人的丑陋打动,没有停留在描写那些看上去很粗糙的脸,那些脸看上去并不总是那样粗糙、丑陋。
这也是是梵高想用来描绘布拉邦特农民的方法。正像他的朋友注意到的那样,他用他们中最丑的一个作为模特。在纽南,他用“鸣叫的母牛”的表情来描绘一个妇女。他挑选的模特都是粗糙、扁平的脸、前额低、厚嘴唇、不精明但人物丰满,非常像米勒的人物和别人一样,他也读过Gall and Lavater的理论。在他们看来,厚嘴唇显现出特别粗劣和狡猾的特点,结合高颧骨,他们有着非洲人的特点,没有智慧的人。一张平脸,上半部几乎没有曲线,低低的额头是愚钝的记号。这些特点,包括厚嘴唇、扁平的、突出而且低的前额一看知道是梵高的农民,这些特点同样被运用在吃土豆的人里。他们的嘴和前额被夸大。画里右边的女人和左边的男人用着比怪诞画还夸张的扁平额头和突出的耳朵,另外两个在左边的人都大睁着眼睛,这种表情也出现在梵高的单人农民肖像中。这样大的眼睛大概是故意画出的‘动物的眼睛,他们不时对周围产生缺乏智慧的惊奇,那是不可能阅读任何东西的眼睛,这样的眼睛决不会背叛'。
这种在吃土豆的人中强调的自然野性,梵高坚持着,但不是在丑化他们。在他单纯的眼里,那是农民的特征。总之,作品努力描绘农民的原始与纯粹,描绘着那时的乡村生活。像动物那样,他们生活在未被破坏的协调中,自然的环境,那是梵高所羡慕的。
这幅作品完成于1885年春,它是梵高早期最出色的作品之一,是1883年到1885年间他在纽南逗留期间观察和工作的产物。在海牙居住时,被工业化驱赶到厂矿山底的城市贫民区居民的悲惨处境给他很深的印象;他着手画一系列农民习作,描绘他家附近田间和村庄里的人物。
梵高这个时期虽然深受荷兰画派的影响,但是,他拒绝走该画派感伤主义的老路去描绘星期日身着盛装的农民,而是力求表现农民艰辛的现实生活。为了追求这种意境,他选用了灰暗色调,设色浓厚,以此体现家境的寒苦。他以遒劲的笔触,刻画人物布满皱纹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躯体。桌上悬挂的油灯构成画面的焦点,昏黄的灯光洒在农民憔悴的面容上。背景敷色稀薄浅淡,反衬出前景中的人物形象。梵高力求表现几种色调在光的映射下的变化效果。
《吃土豆的人》,我国画家中最美的作品之一,是一幅画中只有一点亮光的黑黝黝的油画,或许不是一件多余的事。我要清晰地表明,这些在灯光下吃土豆的人,就是用伸进盘子里的同一双手去锄地的,因此这幅画所叙述的是体力劳动者,说明他们是诚实地挣到他们的食物的。我要表达一种与我们这些文明人完全不同的谋生方法的印象。我在这幅画中最初试着用土黄、土红与白色来画人物的肤色,但是这种颜色实在太亮了,根本不行。怎么办呢?全部人物的头部都已经画完,甚至画得非常仔细,但是我毫不犹豫地把他们重新画过,现在所画的颜色好像是一个完好的、满是尘土的、没有去掉皮的土豆的颜色。(梵高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