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名画百科

中西传统绘画对写生的不同观念

时间:2018-11-29来源:作者: 点击:

关于写生,我们都知道是获取第一手创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山水画基本功的训练。其实关于写生,中西方都是有自己的独特观念的。我们现在来看一下,中西传统绘画对写生的不同观念。

<a href=../huajia/zhongguo/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中国</a>传统绘画

现代山水画的写生方法是20世纪“五四”运动以后,由西方写实主义绘画引入的。它丰富了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力(特别是写实造型能力)和作品的丰富性,却也因为照搬西画的观念与技法,使相当一部分现代山水画成了用水墨画在宣纸上的西画,偏离了传统。国画大师潘天寿早已大声疾呼“中国画要与西方绘画拉开距离”,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和界定山水画的写生观念及其方法。

西方传统写实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是再现与模仿一切物象,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而完善的写生方法,研究解剖、结构、透视、光影、色彩等等,才能够在二维的画面上再现一个虚拟的“真实世界”。这是一种严格乃至近乎刻板的写生方法,它需要固定的视点、固定的视角与视域,不能随意变动。

因此,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艺术院校的低年级学生在做素描写生时,常常在他们的画架支脚的着地点上做记号,以免位置被移动而连带变动视点、视角与视域,否则会使写生陷入困境。虽然这套方法能使画家充分细致地观察和表现对象,适应了写实主义画风的要求,但它不利于画家情感的宣泄。因此,我们不能照搬它来作为写意性极强的中国画的写生方法。在西方,照相机出现以后,这种方法也受到巨大的挑战,以至于现代派出现之后逐渐被摈弃。

中国传统绘画的观念则强调抒情性,它不以再现对象为能事,而以“抒写胸中逸气”为目的。因此,中国山水画的写生观念与西画大相径庭,它宽泛而且灵活。

早在唐代,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观念,就是和写生与创作相关的重要画论,由此可以明显看出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传统绘画在写生上的观念区别。许多现代山水画家把“外师造化”理解为西方式的对景写生,这是有偏差的。“师造化”除包括写生的概念外,起码还有两个方面应加以理解。首先应是学习和研究自然,领悟“物理”(事物的自然规律),总结画法。上文所引荆浩《笔法记》说的“度物象而取其真”的“真”,指的就是对象的“物理”和本质。它是与“似”相对的概念,所以他进一步说:“似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他指出中国画的本质和目标就是“图真”,即创造一个表现自然山水的本体和生命的审美意象。其次是抓住对象的本质和动人处,结合画家的情感、审美观念和文化艺术修养对其进行“写意”式写生。那不是照抄对象,而是对对象进行选择、增减和重组。

其实,“外师造化”和“中得心源”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首先画家要“外师造化”,使万物形象进入灵府(“物在灵府”——“灵府”指头脑或心灵。)。也就是南朝姚最《续画品》所说的“立万象于胸中”。进而在胸中经过陶铸,化为胸中的意象,即“中得心源”。这全然不同于西画的忠实于对象的写生,它是满怀情感地对对象进行观察、体验的过程。对这一观念全面准确的把握,有助于画家结合中国画的特点,更为灵活而主观地运用各种写生方法。

上面是关于写生的中西方绘画观念,了解到双方的观念也是对我们的写生训练有所帮助的。

------分隔线----------------------------

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

相关高清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