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维坦是是一名现实主义风景画大师,喜爱写生,同时也是巡回展览画派的成员之一。列维坦的作品一般都是以大自然的特点为主的,极富诗意,深刻而真实地表现了俄罗斯大自然的优美。
现实主义风景画大师列维坦
列维坦出生
列维坦1860年8月18日出生在靠近俄罗斯西部边境立陶宛的基巴尔塔小镇上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家庭中,父亲是铁路上的低级职员,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他出生才几个月,父亲就带着全家移居莫斯科。
列维坦求学
1873年,12岁的列维坦怀着成为画家的愿望进入了莫斯科绘画雕刻学校半工半读,被编入著名风景画家、巡回展览协会发起人之一的A·K·萨符拉索夫的风景画班学习。师从彼罗夫和瓦斯涅佐夫,这两人都是非常优秀的画家。列维坦求学的日子十分艰辛。由于穷困,他每天的生活费只有3戈比,夜晚时常在画室里的凳子上过夜。十五岁那年,母亲去世了,过了两年,父亲又离开了他。父母双亡后生活也无着落,因为是犹太人,又受到民族压迫和歧视,养成他悒郁寡欢的内向性格。但这时候,他的绘画天才在班级中很快大放光彩,曾经以《白嘴鸦飞来了》(又名《白嘴鸦回巢》)一画而成为俄罗斯现实主义风景画的奠基者的萨符拉索夫对他格外青睐,不但向他传授技巧,而且,更重要的是,把俄罗斯绘画的文学性传统以及如何在风景画中用深刻的抒情性手法加以体现的做法,教给了这位天性聪颖的学生。
列维坦成长
一个艺术大师就这样在生活的磨难之中成长起来了。他跑遍了莫斯科郊外,和俄罗斯的天空、森林、河流、土地深情对话。常年沿着伏尔加河写生,曾经哺育过列宾和瓦西里耶夫的伏尔加,同样给列维坦以无穷无尽的灵感和无限丰富的题材。
列维坦处女作
列维坦作品:索科尔尼克的秋日
1879年的秋天,列维坦完成了《索科尔尼克的秋日》
这幅名画。这是他的处女作。画面上重现了灰暗的金色秋日,这秋景如同当时俄罗斯的生活、如同列维坦本人的生活那样凄凉、惨淡,它从画面上发出一股微微的余温,牵动着每个观众的愁肠:一位身穿黑衣的年青女郎——正是那个陌生女子,踩着一堆堆落叶,走在索科尔尼克的小路上。她的歌声列维坦终生难忘:“我的歌声你听起来情意绵绵,却又使你痛苦不堪……”她独自一人置身于这片秋林之中,而这种孤独又使她的周围充满了沉思与惆怅。
《索科尔尼克的秋日》是列维坦的唯一一幅画有人物的风景画,这正是那张尼古拉·契诃夫所描写过的作品。从此以后,在他的画面上再也没出现过任何人物,取而代之的只有树林、牧场、雾霭中的春风和俄罗斯的破旧小木房。这些小屋都默默无声、孤零凄凉,它们就象当时沉默无言、孤寂冷清的沦落人一样。
被画家肯定
1884年在绘画雕刻学校的学习生活结束了。列维坦完成了最后一幅画作为毕业创作——多云的秋日、田野和刚收割完的麦垛。萨符拉索夫匆匆地看了看这幅面,便用粉笔在背面批上:“授予银质大奖章”。 学校里的教员都有点惧怕萨符拉索夫。他总是那样醉醺醺的,专好吹毛求疵。对待学生就象对待平辈人似的。可是,一喝多了酒就否定一切,还大声叫嚷:世人公认的大多数画家都缺乏才能“。并要求大家在画布上表现出空气和开阔的大自然。
痛苦与追求编辑与世长辞
列维坦终生都遭受着无权的痛苦。1892年他再次被迫迁出莫斯科,尽管当时他已是誉满全俄的著名画家。直到后来朋友们帮他办到取消被逐出境的证件时,他才得以结束自己在弗拉基米尔省的隐居生活。19世纪90年代,俄国民主运动高涨,积极地影响着画家的思想。尽管列维坦在生活中历经磨难,但和契诃夫一样,他在作品中却表现出激动和喜悦的情绪以及对生活的信心。列维坦37岁时开始回母校执教,是位优秀的教授画家。
1900年7月22日,39岁的列维坦与世长辞了。当时正是暮色苍茫的黄昏,莫斯科上空的苍穹深处升起了第一颗星星,盖满黄色尘土的叶丛披上了一片落日的余辉。那是一个迟迟不去的暮夏。七月间,丁香花仍在盛开,它那沉甸甸的枝叶挤满了房前的花圃。树叶、丁香和油色气味飘散在列维坦病故的画室里。这种气息与这位将俄罗斯大自然的哀愁表现在画面上的艺术家终生相伴。这忧郁的大自然宛如人一般,似乎也在期待着另一种欢乐的日子。契诃夫说“他是一个伟大的独树一帜的天才,他的作品是那么清醒有力,本该引起一场变革,可惜他死得太早了。他一生历经坎坷,但在他的画中却充满希望、欢乐,闪烁着 “能使疲倦的心灵愉快起来的阳光”。
列维坦油画作品欣赏
受排挤的抑郁
列维坦的一生如同他的民族、他祖先的历史那样凄惨。尽管他在巴布金村嬉戏打闹,迷恋于少女和色调,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从未忘记,他是一个受迫害者,是一个无权的人,是一个遭受歧视与排挤的种族之后代。有时,这种想法完全控制了列维坦。于是,病态的忧郁症就会突然发作。这种病症往往由于不满意自己的作品,或由于感到自己的手无法使颜色在画面上表现出他那丰富的想象力早已创作出的东西而加剧起来。
期待明净但总是阴暗
列维坦觉得自己所有的作品都平庸无华。在涂到画布上的颜色后面,他看到了另外一些更为明净和浓郁的东西。他想用这些颜色,而不是用工厂里生产的朱砂颜料、钴青和镉黄去描绘出俄罗斯的自然风景——象九月的空气那样清澈透明,象落叶时节的丛林那样欢欣。 然而在绘画过程中,精神上的郁闷束缚了他的双手。列维坦久久不能、也不会创作出清澈明快的图画来。他的画面上笼罩着一种阴沉的色调,颜色也是那样晦暗,他绞尽脑计,但却无法使画面上显露出哪怕是一丝笑意来。
到南方
1886年,列维坦生平第一次到南方去游览克里米亚。他在莫斯科整个冬天都为歌剧院绘制舞台布景。这项工作对他来说,不无影响。他开始更大胆地使用颜色了,因而着色就显得更为流畅。他已具备了真正艺术大师所特有的使用线条的基本特征——即对绘画材料持奔放、粗犷的态度。这种特点是一切力求体现自己的思想与形象的画家所必备的。一个作家必须对词汇和自己观察所积累起来的知识、印象持大胆运用的态度。一个雕塑家要有胆量使用粘土和大理石。而一个画家则要毫无畏惧地运用颜色和线条。
列维坦在南方所学到的一切知识中,最珍贵的就是纯净的颜色。他觉得,在克里米亚度过的所有时间仿佛是连续不断的黎明,一夜之间就澄清了的空气弥漫在山谷间巨大的水库上空,有如清水一般纯净。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从树叶上往下洒落的露珠,即使在数十里以外也会照见闪着白光的浪花不断池涌向多石的海岸。南方土地上那辽阔无垠的明净天空使颜色显得特别清晰而鲜明。 在南方,列维坦极其明显地感觉到,只有太阳才能改变颜色的色调。写生画最大的力量就在于阳光。俄罗斯灰暗的自然景色之所以美,也正是因为有那样的阳光,只不过是在它透过潮湿的空气层和薄薄的云幕之后变得微弱了而已。
研究阳光
太阳和黑色是互不相容的东西。黑色,这不是颜料,而是颜料的尸体。在克里来亚一行之后,列维坦意识到了达一点。他决定从自己的画面上除去阴暗的色调。诚然,这对他来说,并不总是如愿以偿的。就这样,列维坦开始为画面上的明亮度而进行斗争,这一斗争持续了多年。 当时在法国,文森特·梵高正试图把火红的太阳光表现在画面上。阳光将阿里地区的葡萄园变成了紫红相映的金黄色。大约就在这个时期,莫奈正在研究鲁昂大教堂墙壁上的阳光。使他震惊的是,光雾竟能使这座庞大的教堂显得如此轻盈。它仿佛不是用石头砌成,而是用淡淡的涂着一层五颜六色的气体物质拼凑而成的。如不走到这座教堂的跟前去亲手摄一模墙壁上的石头,真不会相信这竟然是现实存在之物。
列维坦一直都是在对大自然的探讨进行创作的,他赋予大自然以特殊的涵意,所以我们在欣赏他的画作的时候,是需要耐心仔细去欣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