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多苓在1982年创作了油画作品——《春风已经苏醒》。画作根据一句诗“春风已经苏醒”命名,整个作品十分细腻地表现了人与自然的神秘联系,现已成为伤痕美术的代表作品。
何多苓油画作品《春风已苏醒》
创作背景
1981年《世界美术》杂志上刊登了赵毅衡介绍美国画家安德鲁·怀斯(Andr emWyeth) 的文章,还配了插图《克里斯蒂娜的世界》:一个残疾的女孩,半卧在坡下,仰望着山坡上的房子。偏远的农场、荒草、孤独的人,细腻的画风,画面的孤独、忧伤的情怀……这个颜色极不准确的印刷品,却让何多苓非常感动,那种孤寂的情调和他在“上山下乡”期间的感受是一致的,而他骨子里向往的就是这么一种孤独神秘、天人合一的境界,一见如故之下心想:原来可以这么画啊!于是带着这种震撼开始构思毕业创作。
何多苓在创作《春风已经苏醒》之前画过一些草图,后来选择了小女孩,小女孩是根据照片画的。画面上的草地是何多苓1969年在大凉山知青生活中躺过无数次的枯草地。他说,“就在那些无所事事、随波逐流的岁月中,我的生命已被不知不觉地织入了那一片草地。”画中那位孤独的农村小女孩神情专注,若有所思。她正处于充满幻想的豆蔻年华,她渴望春风带来新的希望。仰天而视的狗,直观前方的牛,以及画家不厌其烦精细描写的草地和衣褶,更加映衬出人物细腻而复杂的情绪变化。小女孩旁边有一头牛,还有一只小狗。那只小狗是川美一位老师家里的。小姑娘身边的那些枯黄的草是用细毛笔一笔笔勾出来的。那时正好学校没课了,何多苓把这幅画搬回成都继续画,总共画了三个月才得以完成。
作品赏析
《春风已经苏醒》是何多苓的处女作,画面上,孤寂的少女,在春风沐浴下,似乎有所思悟,卧地的水牛和仰视的狗是她的友伴。这极其平凡的农村场景,在作者的笔下表达得充满诗意。正是大自然赐予的生命和春天的生机,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作者对所描绘的一切充满着感情:怜悯、同情和爱。作品受到当代美国现实主义画家安德鲁‧怀斯画风的影响和启发。作品以一种伤感的意象和抒情意味开启了中国乡土写实主义绘画的另一个途径——对人和人的生命、情感、人性的理解、认识以及描绘,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灵。
社会影响
出乎意料的是作品完成后,何多苓并没能受到其导师认可,导致他不能从川美油画研究生班顺利毕业。幸好,《美术》杂志力排众议,将这幅作品放于杂志封面上。1982年,《春风已经苏醒》被作为封面在《美术》第二期发表,从此这幅作品便引起了广泛关注,使得何多苓一举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