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国画的初学者都是知道的,海上画派是国画画派之一,也常被人叫为“海派”也有人叫“沪派”。海上画派来源于,十九世纪中期,一群画家活跃在上海地区,从事于绘画活动,也就形成了一个艺术团体。
海上画派作品
海上画派大约形成于19世纪中叶,当时上海成为近代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各地画家云集沪上,逐渐形成“海上画派”。当时寓居上海的名画家有虚谷、任熊、任熏、任颐(伯年)、吴昌硕等人,他们大都平民出身,以卖画为业,创作题材丰富,画面清新通俗,深受平民阶层的欢迎。与以北京为中心的正统宫廷画派形成鲜明的对比。海上画派,对中国近现代国画影响深刻,作为一个地域流派,至今存在(新“海派”),兴盛不衰。他们的作品在今天的书画艺术市场上仍占很大的份额。
就区域性而言,上海的开埠,所引发的社会发展──属于政治的、文化的、生活的多元性,包括商业的频繁已成为中国的活动特区,人民的生活也随着商业兴趣,而有更广泛的视野;就经济的发展,使之富裕的象征,甚至酬谢礼物,便落在精致文化的发展上;就文化特质来说,绘画创作是极为适宜的主题艺术。因此,自古虽也有卖画的记载,但文人大都以知音相赠,或停留在教书授徒,以求“束修”的供养,虽然先有郑板桥等人,有类似职业性的主张外,真正以画为职业的事件,上海地区的繁荣,成为此风气的催发者。
究其原因,当然是上海地区,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包括了政治的涉入,被划入外国道商的港口;本身传统文化的承继,如扬州画派的存留,事实上商贾与仕绅交往之间,绘画与书法的赠酬,是极为现实性的礼品,典雅适宜;这项经济状况的衡量,也间接促成上海地区艺术活动的蓬勃发展。所以说上海的画风已接近职业性、专业性的画作,并且颇有现实性的题材,包括传统人文精神的形式,诸如吉祥意义、道德品评、祈求理想等,甚至偏向具有“情绪”性的创作,如喜怒哀乐为内涵,这便是海上画派大都以花鸟画为主的主因。
因为山水画较不易表现出大富大贵的即兴题意,言及此,这又要检视绘画完成的快慢问题,花鸟画颇具象征性的意义,配合人物画亦近于人情世故的题材,只要安置妥当,画家在快速度下,很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山水画虽有简笔画法,毕竟无法草率,因此海上画派的风格趋向民俗性的画作,亦历历可数。当然就绘画发展而言,外延于内敛的充实,当画家感受到仕绅与商业之间有所牵动时,如何引导人情高雅又简明的画法,是促成画风的主因。
海上画派特色
海上画派,上承唐宋传统技艺,吸取明清陈淳(白阳)、徐渭(青藤)、陈洪绶(老莲)、八大山人、石涛和“扬州八怪”等诸家之长,又受清代金石学的影响。
画风:潇洒放纵,又雄厚古朴的特色。
画技上:借鉴民间与西洋绘画艺术,对传统中国画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作品体现时代生活气息,在“正统派”外别树一帜,融贯中西,独成一派。
就内容来说:花鸟画最多,其次为人物、再次山水画,依序再为杂项题材,就传统的意义上,有来自古诗词、文学作为基调,再佐以西方反衬法、结构法、设色法等,在笔法墨法的应用上,简逸而明快,只求意境而略其形式。
特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能破格创新,流派自由,个性鲜明;重品学修养;和民间艺术联系深,能达到雅俗共赏;善于借鉴吸收外来艺术;作品颇具象征性,讲究内涵充实,造型色彩华美而兼具实用性与现实性。
此外,海上画派高产画家居多,这与上海的商业化特色,及他们卖画为生的身份相吻合。海派作品数量之大,无法估计
海上画派诸多画家,归纳出以下几点特点。
其一是花鸟画为多,其次人物、再次山水画,依序再为杂项题材,就传统的意义上,有来自古诗词、文学作为基调,再佐以西方反衬法、结构法、设色法等,在笔法墨法的应用上,简逸而明快,只求意境而略其形式。
其二颇具象征性的表现,不论是花鸟或人物画,富贵寓于牡丹等花卉,结义于桃园等借古喻今,山川风光于南山之麓等,都是具有象征的手法,讲究内涵的充实。
其三是造型与色彩华美,为了实用性与现实性,在造型的流畅上,以及较浓丽的色泽上,颇能迎合商业性的活动,也较受一般人所喜爱,此一风格显然也受西风美术表现法的影响。
其四强调画法的根源,与清代的考据学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常有模仿或仿真的同类画作出现,然求画者络绎于途,即表现出此画作其来有自,已开始有形式化的趋向。
除了这些特点外,画家的作画数量也有大量生产的趋势,至今尚能检视的海上画派的画作,恐仍无法估计。
“海上画派”的第一阶段在1927年告一段落,那是由海上画派的第一代画家建立。“海上画派”作为中国的一个主要画派并不单单只由第一代画家构成,还有第二代,第三代,传承到今天仍然生生不息,充满朝气。
为此上海政府与上海美术馆收录了部分海上画派名家展,有故第一代、第二代海派画家,也有当今充满朝气的第三代海派画家。
海上画派画家程十发先生曾有“海派无派”的说法,其实这也正是海派的一个特点,即海纳百川,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中西和古今艺术的精华。上海市收藏协会副会长、上海拍卖行副总经理陈克涛将“风起云涌大时代”、“古今中外大融合”、“南北画家大汇聚”、“海派画风大流通”四点归结为海上画派兴起的时代背景。
海上画派成员众多,时间跨度久远,是20世纪中国最大的画派。
早期海上画派的第一代画家有任伯年、吴昌硕、虚谷、任熊、任熏等,第二代海派画家有朱屺瞻、邵洛羊、陆俨少、吴湖帆、钱瘦铁、颜文梁、谢稚柳、朱宣咸、张书旗、林风眠、郑午昌、刘海粟、江寒汀、伍蠡甫、来楚生、唐云、林曦明等,如今第一代和第二代海派画家大多已经去世,甚至有评论认为这标志着海上画派的真正谢幕。
事实上,这只是海上画派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告一段落。
目前是海上画派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个阶段与海派初创时相比情况虽有变化,但产生海派的背景或者说延续海派发展的背景并没有变化。海派本来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与“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第三阶段海派画家们令海派的发展也丰富多彩。涌现出了张桂铭、王劼音、张培成、何曦、蔡广斌、陆春涛、陈家泠、张桂铭、罗步臻、戴明德、张培楚、王健尔、王孟奇、张培成、卢甫圣、施大畏、方增先、林曦明、陈家泠、杨正新、卢辅圣、张培成等第三阶段的海派画家,他们在传承海上画派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前辈的基础上吸收多元文化,进一步蓬勃发展。
由于海上画派有特殊的形成背景,诸如重视师承的关系,也得到赞助者的支助,因此很容易形成志同道合的团体,这也就是书画团体的成立,对中国画的发展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台湾光复后的中华民国画学会、七友画会、八朋画会,就是这项活动的具体事实,姑不论其对于绘画创作有何影响,就美育理念上,认同传统与现实的协调,有某种程度的意义。
上面就是关于海上画派的具体介绍,一般来说每一个画派的形成都是跟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的,其画风也是如此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