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邦楚简介
梁邦楚(1913年-1996年)出生于江西南昌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书香世家。他父亲梁敬斋是一位艺术鉴藏家,邦楚受其影响,从小酷爱中国画。少年时代曾将仿临《芥子园画谱》及八大山人朱耷的作品贴在自家墙上,办起了“梁邦楚画展”,适被傅抱石发现,见其聪明、好学、有才气,欣然收为弟子。1931年19岁,他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得吕凤子、张书旗先生之亲授,画艺日进。1937年起至1949年,梁先生先后在中学、丹阳正则艺专、江西立风专、江西浮梁师范任教。建国后,先后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河北艺术师范学院(现天津美术学院)、江西文艺学院教授国画,是一位从事艺术教育50年的教授,并长期担任中中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副主席、顾问、江西省书画院顾问、八大山人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1928-1935受家学熏陶,自幼喜爱绘画,15岁考入江西省国立高中艺术科,求学期间,得到傅抱石先生的指点,受益匪浅。1931 年起在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深造,除继续得到傅抱石先生的教诲外,还先后受到吕凤子先生、张书旗先生悉心栽培,是两位大师的入室弟子。
1931年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科,主攻中国画。
1932年与恩师张书旗合作《鸡菊图》(张书旗先生题写:“壬申夏仲,邦楚画鸡,书旗补菊),该作品被收入《书旗花鸟画集》,该画集由于右任生题签,上海金城工艺社出版。
1935年大学毕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1936-1949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吕凤子先生创办的江苏丹阳正则艺专、江西立风专、江西浮梁师范任国画教师、副教授、教授,从事美术教育,并在江西景德镇进行艺术陶瓷的烧制实践。
1936年在江苏丹阳正则艺专任国画教师,并兼教务主任一职。
1937年,作品,《山水》入选孝育部第二
1938年在江西立风艺专任国画教师。
1941年作品《鹭》发表于华光日报。
1946年在江西南昌青年举行个人画展。
1950-1965建国以后,先后服务于江西省九江师范、中央美工艺术学院、河北艺术师范学院、江西文艺学院,从事美术教育工作。
1950年起在江西省图书馆工作。
1952年起在江西九江师范任国画教师。
1956年作品《双栖》入选全国展并在《解放军画报》刊登。
1957年应国务院专业招聘,由文化部艺术司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任国画教师。
同年《解放军画报》刊登作品《杨柳八哥》。
1958年《苏联画报》刊登作品《雄鹰》。
同年编写教材《中国花鸟水墨技术要点》。
195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刊登作品《杨柳八哥》。
1961年调往河北艺术师范学院。
同年傅抱石先生写下长篇题字的作品《渔鹰》,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刊登。
1962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刊登作品《红叶八哥》。
1964年调回江西南昌任江西省文艺学院教授。
同年作品《公社鸭群》入选全国美展,并由外文出版社刊登。
1965年傅抱石先生来江西列席参加江西省文联改选项,梁邦楚入选江西省文联委员。
1979-1996新时期后,其艺术生涯再度辉煌,迎来一个创作高峰,1979年、1982年、1984年、1992年、1995年连续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大奖。其专题作品为毛主席纪念堂永远收藏。另外,许多作品成为珍贵礼品,由省人民政府及人关机构馈赠给日本、苏联、美国、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外国政府以及政要和知名人士。1985年光荣退休,从事美术教育事业整整半个世纪
1979年《解放军画报》刊登作品《胜似春光》。
同年作品《渔鹰》入选江西美术展览,荣获一等奖。
同年十二月二日《江西日报》刊登作品《同欢大地又回春》。
1980年在江西省文联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作品六十七件。
1981年在庐山举办个人画展,陈叔亮先生贺词云:“大地回春,祝贺邦楚先生艺笔回春。”王伯敏先生题赠:“含毫命素,出入穷奇。”所有作品由江西省文化厅结集出版成册。画展期间应邀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钱伟长先生作画。并与香港《大公报》社长费彝民先生会谈。
1982年作品《柳塘鱼鹰》入选全国工艺美术展览,荣获二等奖。
在展览现场与关山月、黎雄才亲切交流,关山月先生在交谈中对梁先生说:“你真是当代的八大山人。”并合影留念。
同年五月《星火》杂志社发表作品《三月江南》。
同年《梁邦楚画展作品册》出版。
1983年作品《霜叶红于二月花》入选北京《中国画》。
同年《江西美术》创刊登作品《竹禽图》。
1984年作品《鄱湖初春》荣获江西省政府颁发全省文艺创作一等奖。
1985年作品《双鱼》入选《全国美术展览画册》。
同年落实政策后,办理退休手续。
同年作品《渔鹰》入选《江西省政协画册》。
同年发表纪念老师傅抱石先生的文章以及纪念老师吕凤子先生的文章。
1986年同年9月《小说天地》刊登了与陈半丁合作的四条屏《花鸟》。
同年有三件作品入选《八省市国画册页展》。
同年作品《竹》刊登在《长征》画册。
同年《松鹰》刊登在《金陵之声》画册。
1987年作品入选《第二届当代中国花鸟画展》。
同年作品《杜鹃》刊登在江西人民出版社。
同年为纪念中日建交十五周年,作品入选在日本举办的《日中水墨画代表画家展》,并荣获优秀奖。
1988年应邀为毛主席纪念堂作画。
同年应邀为刘少奇主席夫人王光美女士作画。
同年应国家体委之邀为奥运金牌获得者许艳梅创作《一鸣惊人--雄鸡》,由国家体委珍藏。
1991年台湾出版画册《梁邦楚作品集》。
1992年作品《远嘱--松鹰图》,荣获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
同年参加台湾百人名家书画大展,其作品入选《高雄市立图书馆藏画集》。
1993年作品《渔鹰》入选《中国当代花鸟画集》。
1995年作品《鄱湖之滨》入选《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览》。由文化部颁发优秀奖。
同年作为“中国名画第一案”的主角,倍受海内外关注。次年胜诉。
1996年4月3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江西南昌逝世,享年八十三岁。
主要思想
梁邦楚不擅处世,一生贫困,解放前流落南京,饿困交加。傅抱石曾为之呐喊,写下“饿死梁邦楚,是无天理!”的条幅。解放后梁邦楚混得也不好,文革期间受到迫害,曾在烈日下跪在南昌八一广场主席台前示众,据梁老生前好友回忆:“膝盖骨都跪得烂出来了。”但梁老在画艺上的追其却受到了世人的肯定,著名美术史家俞剑华说:“江西有个梁邦楚,翎毛画格高,超过了张书旗,有明代林良笔意,又有时代气息。”作为梁邦楚的同乡与老师傅抱石亦曾推许说:“邦楚翎毛,别具一格,是当代江西第一枝笔。”作为师辈的吕凤子,对梁邦楚亦是另眼相看:“吾有至爱弟子梁邦楚,江西人,擅长国画丶音乐丶文学,是大器也。”
这就是当代著名画家梁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