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作人(1908—1997),男,安徽泾县人,生于江苏苏州,1926年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系,1927年至1930年初先后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从师徐悲鸿先生,并参加南国革新运动。早年攻素描、油画,功力深厚;间作国画富于生活情趣,不落传统窠臼。晚年后专攻国画,境界开阔,寓意深远,以凝练而准确的形象融会着中西艺术的深厚造诣。在素描、油画、艺术教育方面都造诣甚深,他在中国画创造方面更是别创一格,自成一家。吴作人是继徐悲鸿之后中国美术界的又一领军人物。
吴作人在三门峡写生
其油画《齐白石像》《三门峡》,中国画《牧驼图》等均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发表有《印度绘画》《谈风景画》《对油画的几点刍见》等文。出版有《吴作人画集》《吴作人画辑》《吴作人速写集》《吴作人文选》等。曾于1986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个人作品展览。多次出国访问,举办画展,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出版画册:《吴作人速写集》《吴作人水墨画集》《吴作人画选》《吴作人、萧淑芳画选》《吴作人艺术》《中国当代美术家系列画传-吴作人》《巨匠与中国名画-吴作人》《吴作人速写集》《吴作人画集-书法诗词卷、中国画卷、油画卷、素描速写水彩卷》《中国近现代名字画集-吴作人画集》等。
《齐白石像》
油画《齐白石像》是吴作人的代表作之一,堪称现代中国油画中富有民族气派的典范性作品,同时也标志着吴作人的油画创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馆长、美术鉴赏家札莫希金再看了《齐白石像》后说,这件作品完全可以和列宾的《托尔斯泰像》相媲美。
这幅作品的构思过程很长,1954年,吴作人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准备工作后,把93岁高龄的齐白石请到自己寓所里勾画素描稿,画着画着,老人瞌睡了,熟睡中的的白石老人嘴唇努着,右手三指一直聚拢而不松开。这个极为重要的细节,立即为吴作人敏锐地把握住。写生仅进行了两次,一次画脸部,一次话两只手。在最后创作油画时,是有画家夫人萧淑芳穿着白石老人的大袍子,衣服里放了两个大枕头摆出来的,红色沙发是参照一片织锦设想着画的。
《黄河三门峡·中流砥柱》
《黄河三门峡·中流砥柱》是他计划创作《黄河三部曲》的第一幅。画中河水在逶迤陡峭的山石间激荡,砥柱石迎风耸立,崎岖的河床泥沙流急,无数的漩涡和险滩,数十里外可闻咆哮之声。这幅画的手稿为历史学家范文澜收藏,范文澜在心中说:”三门砥柱朽了(修建水库),您的大作却永远不朽。“
在这幅画中,画家一舒畅嘹亮、充满信心的笔调、简洁的手法,从容不迫地写出了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洪荒境界。此情此景,都似从胸中流泻出来一般。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所描绘的景物有深厚的感情和体验。若无充实的内容,徒事笔墨技巧,只能把形象简单化、表面化。
《牧驼图》
《牧驼图》画中描绘两队驼队。近处一驼队在沙丘上,队列呈弧线形,最近处两头骆驼仰头嘶叫,似在招呼远处同伴,驼队中的其他四头骆驼背向观者走向远方,在其中的一头骆驼上坐着一个牧人,一件蓝色的大氅紧裹身体,暗示着大漠中恶劣的气候。远处的驼队呈直线形,由画面左方向右方行进,骆驼全都头部微向前倾,同样暗示着沙漠中风沙极大,骆驼在缓慢艰难地行进。
画面布局近实远虚,近处驼队中的骆驼以粗笔浓、淡墨画出,远处的驼队以淡墨表现,用深浅色调拉开了前后空间距离。画家用湿润轻松的笔墨描绘骆驼蓬松的皮毛,行笔的笔势顺应骆驼身体结构,赋予画面中的骆驼以生气,显示出画家深厚的写实功力。骆驼造型简炼,表现手法丰富。画面中对环境的描画所用笔墨不多,符合大漠荒芜的地理特征,同时通过骆驼身体动势的变化,使观者感到在荒寒大漠中似乎有狂风刮过,吹响了叮当驼铃。
吴作人油画作品《金色的海洋》将亮相嘉德秋拍
《金色的海洋》创作完成于1956年,尺幅巨大,著录繁多,是吴作人先生于上世纪50至60年代一幅难得的重要巨制。作品描绘了一望无垠的麦田,热烈的金黄色麦田与蔚蓝天空中翻卷的云朵形成鲜明的冷暖对比,具有动感的白云争相飘往画面的右上方,从而在视觉上拓宽了整幅画面的空间感。整幅画作被由近至远的山脉分为两部分,近处的山坡点缀着熟绿色的树林,而延展到远方的树木则在画家的笔下化为了一抹青绿色,和天际边的麦浪与天穹融为一处,通过画面可以充分感受到画家在时间、空间、色彩等处理手法上的娴熟与韵律。
以上是关于近代美术界领军大家吴作人的全部作品,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我爱画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