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画坛上四位享有盛名的画家,他们是太仓的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常熟的王翚,合称四王;再加上常州的恽南田,常熟的吴渔山,亦称“清初六大家”。
王时敏(1592-1680年),字进之,号烟客,西庐老人,归村老农,太仓人。在“四王”中声望最高。是明代大学士王锡爵的孙子。从小尤爱书画,曾得到画家董其昌和陈继儒的赏识和指教。明亡后,隐居家乡,悉心研究和绘画,临摹家藏宋、元、明各家名迹,尤其推重黄公望和董其昌,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尤以浅绛为清代之冠。
清代画家王时敏山水画《云山图轴》 纸本设色 1661年作 上海博物馆藏
款识:辛丑秋日,画于西田之稻香蓭。王时敏。钤印:起首钤“归村”(朱文椭圆),下钤“王时敏印”(白文正方)、“西庐老人”(朱文正方)
此图浅绿设色,构图为王时敏所作之常见格局,脱胎於黄公望。峰峦间云雾浩渺,实中有虚,笔墨技巧老练,浑厚秀逸。作者用笔以披麻皴为主,有条不紊,层层叠起山峦坡石。瀑布淙淙,杂树茂密,屋舍之中有一老翁趺坐静思,独享山间之乐。
清代画家王时敏山水画《仿王蒙山水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626年作
款识:丙寅春三月,仿黄鹤山樵笔法于清晖书屋,为宸安年词兄,王时敏。钤印:王时敏印(朱)、信天好古(朱)
跋文:西庐翁喜为墨笔画,浅绛者已少见,至青绿则尤妙。此法黄鹤山樵,设色腴润,湿翠欲飞,使叔明复起亦当却步,真不可多得也。顾麟士观于沪上因题。
《仿黄鹤山樵笔意图》,纵99厘米,横50厘米。丙寅即明天启六年(1626),时年王时敏35岁,尚在礼部太常寺任职。此时礼部尚书是董其昌,王时敏时有机会向董其昌当面请益,也经常随董其昌出行,董其昌为其作品所作题跋,多在此一时期。宸安何人,一时无查,年词兄即同年文友的尊称。“同年”在明清两代是常用称谓,通常三类人可称同年,即同龄人、乡试、会试同榜张名的人。王时敏乃名宦之后,不用举试就可以直接借荫入仕,故其24岁入礼部太常寺任尚宝丞,掌管皇家印信。显然,“宸安年词兄”应该是王时敏的一位同龄文友。《仿黄鹤山樵笔意图》先后经戴培芝、顾麟士收藏,并经张大千鉴赏题跋。戴培芝就是倍万楼主人、清道光年间江苏丹徒著名收藏家戴植,他收藏此画后,在画心左下角钤“润州戴氏培之旧藏”、“培之清赏”印。顾麟士是清道光年间收藏书画富甲一方的大收藏家、过云楼主人顾文彬之后,他本人也是晚清至民国时期的著名鉴赏家,字谔一,号鹤逸,别署西津渔父,人称顾西津。他也曾经藏玩此画,并题有边跋。至于张大千何时赏阅此画,不得而知,估计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其跋云:“此烟客变派也,虽仿叔明,乃似赵文敏,所谓溯其源也。西津老人当代鉴赏第一,赞赏备至,其声价可知,况为戴培之旧藏流传有自之品,尤堪宝玩。”寥寥数语,因缘分明,是大家法言。
清代画家王时敏山水画《仿北苑山水》 立轴 1629年作
此幅山水是王时敏仿董源笔意的作品,描绘崇岭溪涧旁的山居村落。构图疏密相间,远处山峰高耸,峰岭多留白,使实中有透眼处。近处溪水迂回,地势渐趋开阔平缓,傍岸村舍依稀。山石以中锋皴擦、水墨渲染兼施,表现出郁郁葱葱的气象;树木也用湿润的笔墨表现,显得生机勃发;多用董源的落茄墨点来描绘树叶,更见华滋朴茂,墨韵浑厚酣畅。右上有董其昌题跋,赞赏王时敏此作堪与宋四大家相媲美。左上自署:“己巳六月朔日仿北苑笔意。王时敏”,下钤“王时敏印”白文印、“烟客”朱文印。 “己巳”为崇祯二年。时王时敏三十八岁,董其昌七十五岁。
清代画家王时敏山水画《南山积翠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642年作
款识:空山寂寂罨遥青,石作屏风树作扃。昼永幽人无个事,餐芝饮涧读黄庭。壬午九秋,仿子久南山积翠图,奉祝汇翁年先生七十大寿并题请正。娄东王时敏。钤印:时敏之印(白文)、烟客(朱文)、真寄(朱文)
《南山积翠图》是王时敏给人贺寿的作品。王氏此幅作品融会了黄公望、王蒙的笔法,用笔苍浑厚重,水墨酣畅淋漓,一改其早期含蓄秀润、笔墨清淡的画风。他借松柏来暗示生命之树常青。此图取“南山积翠图”之名,有祝愿受画者“寿比南山”之意。该作品按远、中、近三景均采用大量的笔墨描绘。画作尺幅虽大,用笔却毫不松懈。尤其是中景,刻画得更为精谨。草木繁茂、山势蜿蜒,却丝毫没有迫塞感。山体曲折、盘桓,观者置身画中,沿山间小路仿佛可以直达无人之境。画作近景刻画了松树,松枝翠绿,枝干姿态各异,暗含“贺寿”这一主题。画家刻意将松叶所用的墨色加以区分,墨色浓淡不同、虚实相生,使松树充满生机。而对近景山石的处理,他主要师法黄公望--用笔苍劲,多矾头,随意的长披麻皴疏松、秀雅。不过,他并不满足于师法一家。从对画中山石的点苔来看,他亦受王蒙画法的影响--用浓墨表现。可见,他在吸收古人之法时并不是一味地照搬,而是融会贯通,有自己的特点。与近景相比,中景的山体更险要,重峦叠嶂。为烘托山石奇险之势,画家有意将瀑布、雾霭穿插于山间。瀑布顺流而下,隐于山林之间;雾霭从远处飘来,势若蛟龙。作品虽未画人物,但中景的房屋却暗示了人物的存在。整幅画面虽气势磅礴、山势险峻,却并不冷清。山中的楼阁似山林主人居住之所,又似游人休息之处;似画家凭栏独赏之所,又似文人品茗、畅谈之阁,具有浓郁的文人画意味。远景中间,山峰如柱,是整个画面的气魄所在。山脉随景之推深而愈加陡峭,以浓墨绘就的苍松亦愈加繁茂。作品构图繁复、行笔缜密、墨色沉静,毫无躁气,给人一种清新、温润的感觉。难怪秦祖永《桐阴论画》评王时敏:“运腕虚灵,布墨神逸,随意点刷,丘壑浑成。”
清代画家王时敏山水画《午瑞图》 立轴 水墨纸本
作为以山水着称的王时敏,其花卉作品是极为罕见的。此图以水墨作蜀葵、菖蒲、菊花、百合等花卉一束,虽是水墨写意之作,但图中所呈的各种花卉的姿态和形象,足见作者对描写对象观察的精细和状物写生的一丝不苟,他根据不同对象的形象特征,运用不同的笔法,信手点染,创作了这幅充满生机的画作。菖蒲以水墨拉出,爽利劲健,如出鞘之剑,百合和菊花则为双勾,蜀葵用侧锋淡墨为叶面,浓墨细笔拉筋脉,抑扬顾盼,分外有情,虽寥寥数笔,极为精彩,且神韵俱足,笔情墨趣,分外精彩。图左作者自识:“西庐老人笔”。钤“王时敏印”白文、“孙心作”朱文印记。虽未署年月,当为时敏晚年之笔。裱边有翁方纲、刘石庵及黄戊和钱楷等人跋。
清代画家王时敏山水画《秋山白云图》 纸本设色 己丑(1649年)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取全景式布局,远山以一尖顶缓坡的山峰为主体,其右下方以一平顶直壁孤峰相扶助,形成对比,简洁大方。中景作以密布的山石林木,数座房屋掩映其间。屋旁山泉急流从林中冲出。此幅画中山石勾出轮廓后以大小披麻皴画出阴阳,并以密点作苔,树木除近景丛树勾点叶形外,其余基本以横竖点法写出大意,后树石均施以赫石、花青等色。其笔法文秀沉实,墨彩温雅清淡,体现出了董其昌所谓的南宋画的基本风格。
清初,以王时敏为首,及王翚,王鉴,王原祁为代表,形成受皇室扶植的“四王”画派。他们的山水画风影响着整个清初一代。王时敏的山水画同时也开创了“娄东派”。
“四王”这一派的山水画家身体力行,步履古人,于临仿逼肖上,下了实实在在的功夫。泥古之弊,淋漓尽致。但在摹古之中,也总结了前人在笔墨方面的不少经验心得,对于绘画历史遗产的整理与研究,也是有贡献的。王时敏正是溶化古人的笔墨技巧,形成自己的面貌,但他最终缺乏对造化的真切感受,因此,作品大多面目相近,较少新意,他曾自白道:“迩来画道衰,古法渐湮,人多自出新意,谬种流传,遂至邪诡不可救挽。”可见他竭力主张恢复古法,反对自出新意而不改初终。王时敏早年多临摹古画,均按宋元古画原迹临写而成,笔墨精细淡雅,已见临摹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