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荷尔拜因 Hans Holbein(1497/1498~1543)德国画家。生于奥格斯堡,卒于英国伦敦,荷尔拜因的父亲是德国奥格斯堡地方的一位画家,史称老汉斯·荷尔拜因,因此他为小荷尔拜因。
小荷尔拜因的绘画成就尤著,是德国文艺复兴美术主要代表,与A.丢勒、M.格吕内瓦尔德齐名。荷尔拜因自幼从父学画,18岁时迁居瑞士的巴塞尔,后又游历意大利,他曾访问过米兰,他在那里见识了达芬奇的作品。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诸大师的思想和艺术影响,同时与德国的人文主义者过从甚密,逐渐成为一个人文主义画家。荷尔拜因一生勤于创作,肖像画、宗教画与版画作品皆很丰富,艺术风格以精细绵密、清逸淡雅见长,在写实传真力求形似这一点上极有成就。主要代表作品有:《两个外交家》《埃拉斯穆斯像》《尼古拉斯·克拉策》《最后的晚餐》《圣母前的迈尔像》《女人、鸟、松鼠》等,其中以画肖像画最为著名。
德国绘画在16世纪时出现了三位具有世界意义的大师:丢勒(1471-1528)、格吕内瓦尔德(约1470/75-1528)、荷尔拜因(1497-1543)。其中以荷尔拜因的年龄最小, 荷尔拜因的故乡是奥格斯堡,它是德国南部最大的工商业都市,画家也基本上在这一带活动,1515年他来到瑞士的巴塞尔并长期居留下来,在那里他画插图、铜版画组画、圣经故事壁画以及油画和素描,他还曾经为书籍设计过图案和字样。但是他最有成就的方面是油画和素描的肖像画创作。后来在1529年荷尔拜因32岁时定居英国,成为亨利八世的宫廷画家。
德国画家汉斯·荷尔拜因人物油画作品《大使们》时 期:1533年存藏处: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大使们》名列西方艺术最伟大的肖像画作品之一,描绘的是担任过大使的波利西勋爵和主教乔治.德塞费形象。这位主教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音乐爱好者,也是当时同情路德派教义的极少数法国主教之一。小荷尔拜因以画中打开的赞美诗集所写的路德教派赞美诗,显示这位主教的思想。画中两人身穿丝绸华服,傲然挺立,宣扬他们既是拓展人类知识的学者,又是权贵显赫的贵族;卓上摆放的音乐、天文学、制图学的物品,显示其丰富的学识和兴趣。在画的前景中有一个变了形的骷髅头,人物帽沿上也有个骷髅,小荷尔拜因借此来暗喻死亡的信号,强调人类的成就都只是虚幻无常、转瞬即逝的东西。他着力表现出人物的社会地位、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并吸收了意大利式的肖像画技法。显然,画家并未矫揉造作地去故意美化、粉饰画中人物,而是以直观的、高度写实的手法忠实地记录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但是,贵族习气的呆板和矜持也给作品带来了僵化的痕迹,这与迎合当时宫廷趣味的“矫饰主义风格”有关。
德国画家汉斯·荷尔拜因人物油画作品《伊拉斯谟像》
《伊拉斯谟像》中的主人公伊拉斯谟,是当时尼德兰具有鲜明反封建、反教会思想的人文主义学者,也是《愚人颂》一书的作者。小荷尔拜因很早就闻其大名,后在朋友的引见下与其相识并成为至交。小荷尔拜因在1523~1524年间,先后为伊拉斯谟画了三幅肖像画,这是其中最杰出的一幅。画面描绘了伊拉斯谟侧身而坐、闭目凝思的一瞬间。他身穿黑袍,头戴黑帽,正闭目沉思、全神贯注地思索问题。高挺的鼻梁,浓密的眉毛,紧闭的嘴唇透露出一种哲人的睿智和思索的快感,甚至还有嘲讽和揶揄的味道。那伏案疾书的双手,正握着一支长笔,洁白的书纸上已经书写下了几行鞭挞时弊、树立新风的名言警句。他的左手指上还戴着一个熠熠生辉的宝石钻戒,暗示着主人公光明磊落的人格和永远光芒的思想。这幅画采用了侧身而坐、闭目凝思的构图,这种看似简单的造型,其实是肖像画中最不容易发挥好的姿态,因为这种架构留给画家的表现空间极小。画家必须通过极为简单传神的肢体或者表情的生动刻画而达到一种画龙点睛般的效果,很有以少胜多,四两拨千斤之势。在这幅画中,画家的表现无疑是极为出色的,他把全画的焦点集中在人物的面部和双手上。通过对人物眯缝的双眼、紧闭的嘴唇以及高挑的鼻梁的细致描绘,把伊拉斯谟和蔼可亲、可敬可佩的外部形象以及坚强勇敢、聪明睿智、沉着稳健的内心世界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这是极为难得的,如果没有扎实的写实功底,不能对人物言行举止以及内心世界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是很难取得这种艺术效果的。人物的双手和面部的表情是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德国画家汉斯·荷尔拜因人物油画作品《埃拉斯穆斯像》
埃拉斯穆斯原是荷兰人,人们惯称他为鹿特丹的埃拉斯穆斯,他因看中巴塞尔是一个国际文化城市而定居在这里,他精通希腊文和拉丁文,学识渊博,具有鲜明的反教会、反封建思想倾向,荷尔拜因久闻他的业绩,对他十分崇拜,未曾见过他本人时就画过他的肖像,后来在一位友人处亲自见到自己仰慕的大学者,便立即为他画了这幅欧洲最出色的肖像画之一《埃拉斯穆斯》。
画家选择了正侧面坐姿、目光向下正在写作的动态,是肖像画中难度大的动势,要依靠二分之一的面部来刻画人物的神情面貌,作为灵魂窗的眼睛又向下注视,无疑对人物的个性描绘难度极大。可是作为大师的荷尔拜因,打破了常规肖像构图,着意描绘大学者正在奋笔疾书时的神态,着力刻画侧面突出的高高的鼻梁、专注的目光、坚定的嘴唇,这些细节极富个性,呈现出坚毅果敢、智慧聪颖、沉着稳健的内心世界。人们随着画中人的目光,自然落到正在写作的手势,作为第二面孔的手部表情尤为丰富,熟练而自由的握笔姿势,高贵的左手按在纸面上,这形成画面的第二视觉中心,留住观赏者的视线,引起人们无限的联想。
画面形象塑造得十分洗炼,构图单纯中见变化。画家以三个层次处理色调,面孔和手作为亮部,在浓重的厚皮毛大衣和帽子的衬托下,对比强烈而更加突出。背景单纯中略有变化,衬托了学者那安详、深沉、智慧的脸,这是一幅构图独特的肖像画。埃拉斯穆斯本人对这幅肖像画评价极高,认为不仅形似,而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的本质。
德国画家汉斯·荷尔拜因人物油画作品《亨利八世肖像》
荷尔拜因身为宫廷画师后,他的主要任务是为国王画肖像,类似的国王肖像他先后画了许多幅。5年里,除了这一幅《亨利八世肖像》外,还有《皇后詹·塞穆尔肖像》(1536年作,藏维也纳)、《丹麦克丽丝蒂娜肖像》(1538年作,藏伦敦)、《威尔士亲王爱德华肖像》(1539年,藏纽约)等等。而这一幅《亨利八世肖像》是他最后一幅代表作。
英王亨利八世在历史上是一个暴虐君主,其生平最轰动的大事就是结婚次数很多,而且在每次新婚前都要借故杀掉前妻。这种宫廷丑闻在贵族内部早已风闻遐迩。荷尔拜因作为受雇于这位暴君下的画师,在这幅肖像上运用的是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他真实地刻画了这一历史人物的暴戾与残忍的性格。这位国王身材高大,脸庞平阔,由于饱食终日,身子虚肿。脸部肌肉已经松弛,而眉宇间仍显露出那种诡诈、嫉妒与残暴成性的阴险品质。这一切,在画家的笔端刻画得入木三分。荷尔拜因把国王身上青年人珠光宝气的华服装饰,描绘得相当仔细,几乎每一饰物,每种绣品以及每件挂珠的精美色泽都作了认真的再现。尽管如此,皇帝的雍容华贵仍掩饰不了肖像的本质特征的揭露。这个人物身上所有昂贵的披挂物,都意味着英国千百万人民的血汗结晶。
德国画家汉斯·荷尔拜因人物油画作品《死神的舞蹈》
是荷尔拜因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一套木刻组画,在版画史上是具有不朽意义的作品,组画共四十一幅,作者在小巧精致的画幅中,生动地刻划了死神伴随着各阶层的人物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作者赋予死神以鲜明的性格和对待不同事物的态度,它往往是对有钱人、权贵者表示凶狠,而对穷人、下层劳动人民都是温和善良。这无疑地是作者自己的精神在画面上的体现。荷尔拜因的作品细致、完整而富于概括力。他笔下的人物显得十分生动、自然,尽管在方寸的板面上,也表现了作者高度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与出类拔萃的艺术表现力。英国的木刻家,又是木刻史家道格拉斯·布里斯在他的著作<世界木刻史>中,对行尔拜因的木刻作品给以高度评价。
德国画家汉斯·荷尔拜因人物油画作品
荷尔拜因的素描艺术高度超过了他的油画。他的素描作品,有着精湛绝伦的艺术造诣,堪称世界一流素描人师之作。精美的油画后面都有一幅精致的写生素描,他的线条准确到位灵动自如,依据线条的粗细、浓淡以及转折变化,暗示出人物头像的内部结构关系,而运用在衣饰等部位的线条则放松自如,具有简洁活泼的感觉。在他的素描肖像中,虚与实的对比和平衡蕴涵着生气和韵律,捕种美的闪光。他处理画面与众不同,往往是刻画头部遵循明暗规律,而表现衣纹又以线为主,有的褶纹仿佛以中国的白描法画出,但整个画面又十分协调,构成完美的整体。他的画像中丝毫没有戏剧性,丝毫不引人注目,但我们观看的时间越长,似乎画像越能揭示被画人的内心和个性。荷尔拜因性情平和朴实,画风谨慎稳健。罗丹说:“他的素描没有佛罗伦萨画派的温婉,他的色彩没有威尼斯画派的艳媚。在荷尔拜因的线条和色彩中,有一种或许在别的画家那里所找不到的力量——庄严和内在的意义。” 荷尔拜因的人生信念是理想、深沉、执著、正统。大师熟知生命的光彩,也懂得生命的悲剧,其毕生的艺术活动显示了他的独立精神、民族特色和丰富与性格化的绘画语言。
在以后的年代里荷尔拜因为王公贵族画了众多肖像。他的肖像画继承了丢勒所奠定的现实主义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简约传神的肖像画风格。他决不矫揉造作地去故意美化和粉饰人物,往往以高度写实的手法,忠实地描绘自己对对象的直观感受和理解,画面具有一定的深度。他所画的人物有德意志、瑞士、英国、法国社会各阶层,从国王贵族、政府官僚、教会人士到学者、骑士和普通市民,他能在肖像画中抓住各类人物的典型气质进行表现,显现了画家丰富的阅历和敏锐的观察力。由于技艺超群,小荷尔拜因倍受赏识并名声远扬,故获得了16世纪艺术家所能得到的全部荣誉。他的中晚期岁月,都是在伦敦度过的,全力为亨利王和王室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