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楷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画家,他那主流传至今的绘画作品,无论山水、花鸟,还是人物,都能给人以鲜明的、特殊的审美感受。然而关于他的生平:我们所知甚少,据夏文彦《图绘宝鉴》记载:“梁楷,东平相义之后,善画人物、山水、道释、鬼神。师贾师古,描写飘逸,青过于蓝。嘉泰年画院待诏,赐金带,楷不受,挂于院内,嗜酒自乐,号曰梁风子。院人见其精妙之笔,无不敬伏,但传于近者皆草草,谓之减笔。”
从流传至今的人物画作品看,大致分为这样几类:第一是工细类,如《释迦出山图》、《八高僧故事卷》等;第二是工写结合类,如《布袋和尚图》等;第三是;大写意类,如《太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等。
宋代画家梁楷人物画《释迦出山图》
《释迦出山图》为绢本、设色画,人物画得比较工细,衣纹紧密.勾线严谨,树木枝丫用短促线条交错搭成,方硬挺直,山石用笔较粗率,是当时院画的风貌。这幅画的树石背景画的比《八高僧故事卷》较为放纵,而这种放纵是为烘托这蝠画的基本氛围服务的。由于画的是释迦,所以整幅画的基调比较深沉,悬崖峭壁,古木枯搓,使的画中释迦那沉思的面容更添几分悲天悯人的愁绪。
宋代画家梁楷人物画《布袋和尚图》
和《释迦出山图》相反,《布袋和尚图》则洋溢着轻松幽默的气氛。此画绢本,设色。画—布袋和尚咧嘴大笑,这幅画以工笔勾勒出和尚的眉目及肩膀,衣纹则用粗笔挥就,一工一写,一粗一细,相去甚远,却又能相互融和在一幅画中而不觉得抵牾。梁揩笔下的布袋和尚是一个极具变形夸张的漫画人物,那圆圆的头颅,扁平的鼻子,以及那大得令人吃惊的嘴巴,都有一种与常人相异的奇趣,这里,布袋和尚被表现得滑稽而不丑陋,幽默而不粗俗,使我们不自得叹服梁楷对人物身份、性格的恰到好处的把握。
宋代画家梁楷人物画《泼墨仙人图》
如果说梁楷在《布袋和尚图》中对衣纹的处理是将线条从二细衍化为粗放的话,那么,在《泼墨仙人图》中,人物衣纹的表观,已由线条拓展为块面了。那位仙人有着与布袋和尚相仿佛的面容,当然,他的夸张程度要超出布袋和尚。梁楷把他的眼、嘴、鼻全郡挤在脸的下半部,大部分的地位让给了隆起的、宽大的额头,或许这就是仙人的面相吧!
宋代画家梁楷人物画《八高僧故事卷》
然而,同样是夸张,这位仙人却似乎缺乏幽默感,反而给人以敬畏的感觉,这当然与他那豁达、傲慢的气质有关,但从构图上分析,是与这幅画的视点有关。让我们拿《释迦出山图》、《布袋和尚图》和《泼墨仙人图》来作个比较:《释迦出山图》视点很高,观者有俯视的感觉,因而人物俯首,气氛沉闷;《布袋和尚图》基本上采取的是平视的视点,且有一种面对面的平等感,团而布袋和造才会如此亲切和平易近人,而《泼墨仙人图》的视点很低,观者看画有一种仰视的感觉,好象这位仙人正俯首傲视芸芸众生,于是,观者难免百敬畏之感。
宋代画家梁楷人物画《太白行吟图》
《泼墨仙人图》是梁楷减笔画的杰作,如果说他的另一幅减笔画《太白行吟图》是以简洁、疏廓的境界取胜的话,那么,在这幅画里,人们更注意的应该是他那精美绝伦的笔墨技巧所带来的形式之美。这幅面以淡墨为基调,大笔挥洒,不拘成法,却在这看似不经意的信笔中,表观出了衣服的结构。实际上,这是胸有成竹的挥洒,而决不是随心所欲的涂抹。梁楷在淋漓的泼写中,也非常注意节奏的变化和桔湿的对比:头发以淡墨画出,通过用笔的变化和墨色的枯湿对比,取得了—种非常传神的表现效果。衣服总体上以淡墨为主,然而左肩头积以浓墨,一方面突出人物高耸肩膀的傲慢态度,也使墨色有所变化,不至于平板。裤脚的表现也是非常耐人寻味的,从右上到左下,从湿墨到干笔,笔迹的末梢是几笔飞白的痕迹,给人以—种运动感,仿佛这位仙人工在迈步前进。而裤腿接地处平直的一笔与鞋底一笔相衔接,呈水平状,使得整个人物的行进姿态显得稳重。
对梁楷的作品感兴趣的朋友,请继续关注我爱画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