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自然,对自然倾心吐胆,然后,又让笔下的色彩转化为自然对人类的呼唤,这是每一个风景画家的艺术追求。这追求源于画家对大自然的崇尚,当然也是画家的一种责任。陈忆,便是这样一位有责任感的画家。
陈忆从四川绵竹龙门山麓一家工厂考入了四川美院。多少年来,他听惯了工厂的机器轰鸣,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对宁静的村庄,寂静的山林有了恋情。在学院里,他从法国早期巴比松画派柯罗,米勒,普隆等画家的风景中一路走来,继而沉溺于梵高,德加,塞尚,莫奈的印象画中,转而又在画中的俄罗斯大草原和大森林寻觅萨夫拉索夫,列维坦,格里采,希斯金,列宾等大师的足迹。
大师笔下的海岸,平原,湖泊,河流,森林让陈忆痴迷,对大自然的崇敬,使他下决心在此领域倾注心血,为爱护自然而呐喊。而就在这时,大兴安岭一场空前的火灾,让他痛心疾首,捶胸顿足。出于铭记大兴安岭那场大火给自然,给人们带来的深深伤痛,他一夜间完成了油画《北方的启示》。
画面构图十分简单,没有人物,当然也没有其它生命的跃动。死寂,令人窒息的死寂。底色仿佛在燃烧,画面深处,被大火吞噬的森林还隐隐约约散发着呛人的余烟;残留的树根和枯枝在痛苦呻吟;黑土地像流淌着鲜血...... 画中,每一色块都在向人们哀声倾述:地球不仅仅是你们人类的,你们人类是从森林中走出去的啊...... 浓烈的色彩,凝重的主题,不得不令人低头沉思,也许,读画者随着领悟,心灵深处也将萌生希望:那焦灼的土地已泛起葱绿,那残树已开始复苏......这正是这幅油画的艺术价值和生命所在!
同学和老师被这幅打动了!在院校内展出后便随之被四川美院收藏。后由四川美院选送参加四川省首届油画作品展并获三等奖。此画的成功,更加坚定了陈忆以亲近大自然为主打创作的艺术路子。他认为,这些年来,自然界不断地用它那神奇而又怪异的力量惩罚人类,就是一种凄然的呼唤。尊重自然,爱护地球是作为人的共同责任。他也感叹:总有一些人不顾子孙后代的生存余地而丧尽天良地毁坏自然,摧残地球。现在天气逐渐变暖;地震随时都在地球某个角落发生;昨天还在抗旱的人们今天又成了洪涝灾民;严冬才刚刚过去几天,人们又足蒸暑土...... 我们为大自然揪心 ,其实就是为人类的未来担心 。
陈忆毕业后开始行走于大江南北,山水之间。他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用色彩渲染,让灵秀的山河大地,林木花草生长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乡间的小路,深山的绝壁沟壑.无垠的大草原和人烟稀少的戈壁滩都留下他执着的脚印。一座古老的石桥,几棵枯树,一处历久的残垣断壁,一间孤寂的茅屋,乃至乱石与杂草都引起他的浓厚兴趣。长期的生活积累,才能使一幅幅杰作接踵问世。
1989年,他的连环画<<玫瑰梦>>在北京参加建国四十周年美术作品展中荣获二等奖。
1990年,油画<<夏季风>>参加四川美术作品展荣获三等奖。
1992年,油画<<通往邻国的小路>> 参加德国吉根美术作品展后被德国行家收藏。
2009年,水彩画<<工业园>>参加德阳市建国六十周年美术精品展获优秀奖。
2009年,水彩画<<清晨的雾>>参加四川省建国六十周年美术作品展。
2010年,反映地震灾后重建的大型油画<<崛起>>在"不屈的脊梁----四川地震灾区画家5.12周年祭美术作品展"中,荣获优秀作品奖。该作品后又荣获德阳市首届"三星堆文艺奖"。
2010年,水彩画<<清晨的雾>>发表在<<首届西南地区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美术作品联展>>一书。
2012年,油画<<冬日>>,<<川西风光>>发表在<<中国书画>>杂志。
他着眼于风景,将每一笔触,每一抹颜色都凝聚着自己深邃的思想。在吸取了中外油画大师的技法后,陈忆又从国画大师的笔法和意境方面吸取营养,形成谐和而又独特的风格。笔法和色彩无不体现出作者寄情于大自然,唤醒人们保护大自然的意图。绘画与摄影不同,它不是记录实景更不是拷贝眼中所见。绘画是用丰富多彩的颜料表现人类生活,是现实生活的超越。当然,美术也与摄影乃至哲学有关,朦胧是靠鉴赏者的知识去填补和延伸的。写实和制造印象,都是画家某种情绪和思想的表露。写生只是收集素材,创作却需要孕育。孕育需要足够的时间和充分的营养,否则,就难以拥有艺术生命!陈忆每次游历回家,都背回一大摞画布,久而久之,写生画堆满了屋子,但他拿去参展的画并不是很多。这与他严谨和认真的艺术观和创作观有关。
风景无限,陈忆的艺术之路还很长很远。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他笔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洋溢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