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松图》轴,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赵之谦绘,纸本,墨笔,纵176.5厘米,横96.5厘米。
据画家自题,此图参用了篆、隶、草三体的书写技法来描绘松树,落笔圆浑滋厚,与作者的书法风格同一格调。树干、枝条、松针以草书笔法表现,秉承了文人画豪放洒脱的传统。画上行书落款笔力雄健遒劲,其金石韵味与松木的画法相映衬,意趣横生。此幅不愧为赵之谦以金石、书法入画的代表作。
本幅款署:“同治十一年七月,梅圃仁兄大人属。赵之谦。”钤“赵之谦印”朱文印。“同治十一年”是1872年,赵之谦时年44岁。 赵之谦(1829—1884年),字益甫,号撝叔,别号悲盦等,浙江绍兴人。清咸丰年间举人,曾历任江西鄱阳、奉新知县。精书画、篆刻,并工于金石之学,著有《六朝别字》、《补寰宇访碑录》等书。其书初宗颜真卿,后专意于北碑,篆隶师邓石如,又融化入己法,自成一家。时人评云:“撝叔书初师颜平原,后深明包氏钩捺抵送万毫齐力之法,篆隶楷行一以贯之,故其书姿态百出,亦为时所推重,实乃邓派之三变也。”赵之谦是“海派”先驱之一,其书画不仅名重于时,而且对近现代艺坛也有着极大的影响。 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古代社会中文人、士大夫创作的绘画,以区别于民间和宫廷绘画,在北宋经苏轼、文同等人倡导,遂大行其道。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标举“士气”,讲求笔墨情趣,强调神韵,并重视文学修养,对绘画中意境的表达以及水墨写意等技法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