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行乐图》轴,清,张廷彦绘,绢本,设色,纵119.1厘米,横213厘米。
本幅题:“臣张廷彦恭绘。”钤“臣张廷彦”印。
此画描绘了乾隆皇帝在园囿中休闲自娱的场面。深秋的庭院,林木依旧繁茂,色彩十分丰富。中年的皇帝闲坐于廊下观赏庭中景致,若有所思,桌案上已经铺设了纸砚,一童子侍立,手执拂尘,一童子正捧书册而至。画中楼阁桥梁以直尺界笔描绘,融明代仇英的传统建筑画技法与海西透视法于一体,工致而不呆板。 张廷彦(生卒年不详),张为邦之子,扬州人。乾隆九年(1744年)入清宫如意馆供职,善画人物、楼阁,画风在一定程度上受西洋风格影响。 界笔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舟车画中描绘直线的工具。是一个圆形笔套,作画时将毛笔放在套里,只露出毫尖,然后将其靠在直尺上移动,毫尖露出的长短决定线条的粗细,这样画出的墨线就又匀又直了。 仇英(约1505—1552年),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寓居苏州。初为漆工,后改学绘画。移居苏州后得识文徵明,并拜周臣为师,主宗南宋“院体”,形成以严谨劲利为主调的艺术风格。中年时画名渐起,经常接受富商和收藏家邀请,至其家中作画。嘉靖十六年(1537年)应昆山鉴藏家周凤来延聘居其家六年。尔后又至嘉兴大收藏家项元汴家作画,长达十余年,其间广泛接触、观摩和临摹古代名迹,技艺大进,尤其在继承唐宋传统的工笔重彩人物和青绿山水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晚年与文徵明父子及其门生交往密切,又吸取了“吴派”文人画之长,使作品增添了清雅的气息,其声誉与沈、文、唐相并埓,有“吴门四家”之称。仇英的山水以青绿重色为主,主宗赵伯驹和南宋“院体”,写景真实又有所理想化,布局宏大繁复兼具明快清朗,绘建筑工致精确而不刻板,山石勾勒中兼施皴擦点染,规整中见放逸。画树则勾勒、渲染、夹叶、点缀并用,灵活多变,设色浓艳鲜丽,又注意色调的统一与柔和,显得艳而不媚。人物画亦以工笔重彩为主,尤善仕女,体态俊美,笔法细微,敷色妍柔,有“仇派”仕女之称。其作品雅俗共赏,对传统的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有重大的发展。 绘画创作中将摄取的物象限定在一个视点、视向和视域的一种透视方法,又称焦点透视法。因其最早在西洋绘画中应用,清代早期传入中国,所以在当时称为“海西透视法”。以这种透视法创作的作品,画面符合生活中直观看到的近大远小的比例关系和造型原则,效果更为形象逼真。 绘画造型术语,以近大远小的规律科学地展示人物和景物的空间关系和远近层次,达到与现实生活的一致,成为写实绘画的基本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