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荷图轴,清,傅山绘,绫本墨笔,纵142厘米,横40.5厘米。
图中写暮秋池塘,以“泼墨法”放笔作荷叶数茎,墨色浓郁,水气淋漓。以细笔中锋勾写荷花、莲蓬,形简意赅,婆娑生姿,颇具枯秀韵致。下方画溪流潺湲,细苇汀草,一派恬静景象。幅上题句取自周敦颐《爱莲说》,借此突出了作者以荷花自况,高蹈磊落的风范。此图未署年款,据其题字结体行笔风貌,当为晚年率意写生之笔。傅山以善书者名世,所作山水、花草等皆则不规步于前人,多以行书、草书笔法直抒胸臆,自具面目,其画虽在明清画坛影响不大,但体现了晚明文人书家偶作翰墨游戏,实践“书画同源”理念的典型特色。
本幅款识:“外直中通,香远益清。山写。”钤“傅山之印”白文方印。
傅山(1607—1684年),字青主,号朱衣道人等,阳曲(今山西太原)人。明亡后隐居不仕,以行医为生。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举博学鸿词科,强征至京,以死拒,放归。能绘画,精医学。书法篆、隶、真、行、草无所不精,以草书最富特色,笔力雄奇恣肆,追求生拙真率的艺术境界,是清初书坛大家。有《霜红龛集》行世。《清史稿》列传二百八十八有传。 中国画水墨技法之一种,相传唐代王墨(又名王默、王冶)始用,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记:“王墨者,不知何许人,亦不知其名,善泼墨画山水,时人故谓之王墨。……凡欲画图障,先饮醺酣之后,即以墨泼,或笑或吟,脚蹙手抹,或挥或扫,或淡或浓,随其形状,为山、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倏若造化。图出云霞,染成风雨,宛若神巧,俯观不见其墨污之迹,皆谓奇异也。”后世不断发展,使水墨泼在纸绢上,依仗豪放笔势的渲染和水墨的自然晕渗,能塑造出仿佛自然天成的形象,“泼墨法”遂见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