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景山水图》是南宋画家刘松年创作的一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四景山水图》为4段,分别绘有当时杭州春、夏、秋、冬四时景象,画面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结合界画技法,精心勾描庭院台榭,4段均无款印。
全卷书风精巧,彩绘清润,季节渲染十分得体,笔墨苍逸劲健。
中 文 名 四景山水图
创作年代 南宋
作 者 刘松年
材 质 绢本
画作类型 设色
规 格 每段纵40cm,横69cm,共4段
现收藏地 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作内容
春景
春景画堤边庄院。桃李争妍,嫩柳成荫,远山迷朦不清,杂树小草很有生机,给人以春意盎然、心情舒展的审美感受。堤头两侍者牵马携盒向小桥走近,阶下童仆忙于清理担具,像是随从主人倦游归来的样子。庭前点缀以湖石,四周花木丛生,水阁伸向湖中,扶衬以木桩梁架,有点像西湖十景中白堤上的“平湖秋月”。主人端坐中庭纳凉观景,旁有侍者伫立。 [2]
夏景
夏景画湖边之水阁凉庭。庭前点缀以湖石,四周花木丛生,水阁伸向湖中,扶衬以木桩梁架,有点像西湖十景中白堤上的“平湖秋月”。主人端坐中庭纳凉观景,旁有侍者伫立。
秋景
秋景画老树经霜,朱紫斑烂。庭院环绕以树石围墙,有小桥曲经通幽,与外部湖山景观相隔离,似乎有遮挡秋之意。庭中窗明几净,一老者独坐养神,有侍童汲水煮茶,一派闲情逸趣。
冬景
冬景画湖边四合庭院。高松挺拔,苍竹白头,远山近石,地面屋顶,都铺满积雪,显得茫茫一片,桥头一老翁骑驴张伞,前者侍者导引,似乎为了寻诗觅句,无妨踏雪寻梅,颇多闲适之趣。
题跋
李东阳题跋
此图卷后面附有李东阳的题跋说:“刘松年画考之小说,平生不满十幅,人亦难得。此图四幅作写数年乃成。今观笔力细密,用心精巧,可谓画中之圣者”。
钤印
本幅分钤《春和园鉴藏》等印二十四方。
创作背景
刘松年作品传世者颇为稀少,从前代著录中可知他的山水画多表现江南一带风景,特别是西湖园林的优美景色,并穿插以文人贵族的闲适生活,少数还图绘了仙山楼阁的神仙世界,适应着那一时代上层社会的审美情趣。杭州西湖以山水之美而名扬天下,南宋定都以后,又对湖山胜境进行开发和营建,风景更加明媚秀丽。“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南宋君臣耽于嬉游逸乐,一时华堂凉阁、高台美榭遍布湖区,“中兴以来,名园闲馆,多在西湖”。《四景山水图》就画出西湖贵族庭园别墅的四时景色。
由于杭州为南宋都城所在,刘松年亲眼目睹了诸多金碧辉煌、巍峨壮观的殿字楼阁,亲眼目睹了诸多的清幽明丽、优雅别致的园林别墅,这为他的四景山水画创作构思提供厂极为深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人文条件。刘松年将他熟悉的文土、官员幽闲、文雅的口常生活情景和杭州两湖优美的四时、山水、园林景致纳入画面,表现出这一时期特定的人文精神风貌、人工营造修饰的园林四时景象。刘松年这一绘画题材及其绘画审美风格的转变,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南宋中晚期尤其南宋晚期社会生活及其审美价值趋向的新转变。也许,只有在优美秀丽的自然山川环境和高度发达的文化、政治环境中,才可能有刘松年及其《四景山水图》的出现。 [4]
艺术鉴赏
技法
全卷布置精严,笔苍墨润,设色典雅,通过对不同季节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不同的情调;在构图方面,这四幅画都非常注意对比,如黑白对比、动静对比、疏密对比、虚实对比等,这种手法的应用表现出了刘松年的独特用心。在用笔方面,刘松年的画中既有属李思训体系的青绿画法,也有继承董、巨而作的“淡墨轻岚”的水墨画法。笔法方折挺劲,比李唐的用笔更为秀润精细些。画中屋字台榭的界画用笔工细而不呆板。在严格的法度中,靠长短、疏密的对比和墨色的结合来获得别致的风韵。山石作斧劈皴,下笔均直,以坚挺的短条子线加以皴擦,转折随处可见,表现山石曲折的外沿,形态如云,用隐约迷离的淡墨使其显得苍茫飘逸,圆润秀媚。作者平时非常注意写生,所绘的树叶多用双钩,而且不同的树叶钩法也不同。
此图亭台楼阁的画法完全是传统的界画用笔,一丝不苟、工谨逼真、十分精致;院内堤边的树木,勾点结合,繁而不乱,层次分明,用笔细劲秀挺,黑色清润而苍茫,设色概括而雅致;远山以淡染为主;近处山石的小斧劈皴和刮铁皴刚毅中蕴含着滋润。画家还运用精炼的艺术技巧准确、细致地表现四季变化的特点,最具季节特点的景物被描绘得恰到好处,写实并富有生活气息。 [5]
构图
《四景山水图》的构图界于全景山水与以“马夏”为典型代表“边角之景”两者之间,主体景物集中在一角一边,但整幅画面仍然有湖天空阔,远山浮翠的全景之势。画中近景的界画工整细腻,景物的刻画也繁复细致。
发布时间: 2019-08-10 14:17:35
发布时间: 2019-08-11 08:56:43
发布时间: 2019-11-23 09:51:38
发布时间: 2019-08-11 16:57:20
发布时间: 2019-08-11 08: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