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传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绢本30x292徐悲鸿纪念馆
《八十七神仙卷》,这是一幅唐代吴道子创作纸白描人物手卷,该作现藏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全图分为三个部分:作品从左到右,前面是六神将开路,接着是捧花执旗的金童玉女二十四人,作为东华天帝的前导,是为前段。在东华天帝与南极天帝之间是乐队和金童玉女二十九人,是为中段。在乐队之后是南极天帝,其后是金童玉女、仙伯、力士等二十三人,最后是神将四人,是为后段。
图中以道教故事为题材,描绘了八十七位列队行进的神仙,纯以线条表现出八十七位神仙出行的宏大场景,画面优美,笔墨灵动洒脱,宛若仙境,代表了唐代的白描技法的最高成就。
中文名 八十七神仙卷 现收藏地 徐悲鸿纪念馆
画作类型 白描长卷 创作年代 唐朝
规 格 长292厘米宽30厘米 作 者 吴道子
材 质 绢
画作内容:
该画以中段最佳,中段又以乐队最精彩。乐队由八人组成,分前、中、后三排。两个弹琵琶者走在前排,中排三人中奏长鼓者居中间位置,后排三人中奏笙者居中间位置,这八个人的头部被一个隐性的菱形穿连起来。鼓是用来掌握节奏并起指挥作用的,被安排在中心位置。两个奏琵琶者,一个是斜抱另一个是横抱,以求取变化。吹笛女回首与后面的吹萧女相呼应,以求联系。八个奏乐女的发型与头饰各不相同,变化丰富,精致而不繁项。八人的服装变化不大,衣袖、裙褶、披中、彩带都用长排线来表现,造成前行动势和飘飘欲仙之感。衣服中没有纹样装饰,装饰物均在头部,形成了衣服的流动长弧线与头部短线条的对比,画面的整体效果清秀而富丽。
创作背景:
吴道子生活的年代,正是唐代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化艺术飞跃发展的时代。唐代的东西两京—洛阳和长安,更是全国文化中心。画家们上承阎立本、尉迟乙僧,群星璀璨,绘画之盛,蔚为大观。吴道子吸收民间和外来画风,确立了新的民族风格,即世人所称的“吴家样”。与此同时,佛道内容经南北朝画风的渗透融合,至唐代而发生了巨大变化,集中表现在吴道子笔下的释道人物身上,便产生了宗教艺术与“吴家样”的完美结合。《八十七神仙卷》正是在这种条件下诞生的。 [2]
唐开元年间,将军裴旻居母丧,请吴道子画鬼神于天宫寺,资母冥福。吴道子让裴旻屏去丧服,用军装缠结,驰马舞剑,激昂顿挫,雄杰奇伟,观者数千百人,无不骇栗。而吴道子解衣磅礴,因用其气以壮画思,落笔风生,为天下奇观。庖丁解牛,轮扁斲轮,皆以技进乎道;而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则草书入神,道子之于画,也大概是这样的吧!况且能够使悍将屈尊,如此气概,不是常人所能为的。
发布时间: 2019-06-24 08:43:16
发布时间: 2019-06-24 08:52:57
发布时间: 2019-06-24 08:58:31
发布时间: 2019-06-24 08:43:16
发布时间: 2019-06-24 08: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