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春堂记》乃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书于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是融合二王、李邕而又出以劲肆之作。
中 文 名 寿春堂记
馆藏地点 辽宁省博物馆
所属年代 元仁宗延祐三年
作 者 赵孟頫
创作时代 元代
简介
《寿春堂记》书于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是融合二王、李邕
而又出以劲肆之作。墨迹为清人陈廷庆所藏,历经王鸣盛、阮元、翁方纲、鉄保等人鉴定。清文宗嘉庆二年(1798年)在杭州抚勒上石,刻者吴厚生。原拓本有陈廷庆、王鸣盛等题跋或观款十二段,付印时除陈廷庆一跋外,余均略去。在题跋中,王鸣盛说;『此册笔法遒健。』铁保说:“是卷胎息大令, 而兼北海之恣纵,一洗平生流媚之习,真人书俱老之境。”石韫玉也说:“笔势若龙若骊,如快马入阵,纵横莫当。”这些都是有参考价值的评论。 [1]
原文
延佑乙卯,嘉平之月,东里翁卜居郑乡里之溪西。平畴在其前,望极不得徼;湖山在其后,若有若无,隐隐可见。二溪双流在其左右,若抱珥然。乃作堂三间以为燕闲之所。梁柱桷榱,小大中度,不藻绘,不雕几,简如也,辉如也,豁如也。浚陂池以亭清沚,缭垣墉以谨限防。松篁桂桧梅橘蒲桃之属,绕屋扶疏。又杂植兰菊众香草,荫可愒,华可玩,实可采。明年三月既望,隆山牟应龙成甫扁曰“寿春”,会亲友以落之。客或指其扁而问焉,曰:“翁垂希年,康强少疾,一身之寿也;孝慈友弟,闺门肃雍,一家之春也,得非以是名乎?”翁笑曰:“吾之意不特为是。昔遭岁祲,身履忧虞,里闬萧条,吾馈三叹而寝十兴,危不自保,尝慨然谓里人曰:‘吾侪何日庶几得见时清岁康乎?’惟是数十年来,兵革不用,年谷屡丰,生齿日蕃,斯民皡皡然,熙熙然,如在寿域,如登春台,吾因得以暇日成吾堂,以供吾老,以长吾子孙而教之,时从父老饮酒于其上,得以遂有生之乐。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其穑之成,慈母望其儿之长,朝夕徯之,幸酬愿,始为太平之幸民,喜当若何?且身寿健而家春和,固人情所甚愿然,必与众皆安,而后可。否则虽有此,岂能独乐哉?此吾名堂以自贺之本意也。”有少年疑焉,曰:“吾不知往事,翁之言无乃过与?”予曰:“往事,吾所亲见,盖以实而言,非过也。今夫波平如镜,锦缆徐牵,棹歌闲发,未知其可乐也,必尝值风涛之险,然后知之;平常无事,起居饮食,与众不殊,未知其可乐也,必尝值疢疾之苦,然后知之。向使翁生长太平之世,如邵尧夫未必知之若此其深、言之若此其切也。夫冀时之无事,己得安居而暇食者,善人也;冀时之多艰,己得行险以徼幸者,小人也。今翁之言如是,且先天下而后其私家,非厥心臧者,孰能之?吾以是知翁矣。”翁姓郑氏,里在乌程县东,其乡曰常乐,时夏四月记。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赵孟頫书。
译文
文章大意是说1315年,一位老翁在一个前有平原后有群山,依山傍水的地方修建了三间屋子,虽然很简单,但是非常舒适。老翁在房前屋后栽种了松梅兰竹等等花草,又能遮阳,又能赏玩,非常惬意。隔年三月,做了一个匾额叫做寿春。坐落匾额的那天,还请来了亲朋好友。有个客人问:你身体健康,所以叫做"寿";家庭和睦,家风肃清,叫做"春",这就是名字的由来吧。老翁说不是,他早年生活坎坷颠沛,身不由己,朝夕不保,就常常感叹,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太平清净的日子啊。近年来,太平盛世的,就象"在寿域登春台"一样,他才得以享此天伦之乐,所以起这个名字纪念一下。有个少年听了这个对话,很怀疑说:真的象你说的那样吗?是不是夸大其辞啊?我说:那些艰苦的岁月我都知道啊,老翁说的没有夸大。世上的事都是没有经历过苦就不知道甜,没有经历过颠沛流离,就不知道珍惜眼前的平常生活,如果老翁生活在太平盛世,他的体会也不会这么深刻。在安稳天平的时候,吃饱穿暖的,做好人;但遇到了不稳定危险的情况,就怀抱侥幸心理作恶,就变成了坏人。现在,老翁说的正是这个意思,所以他感谢这个好时候。况且,他先想到天下,后想到自己,是个智者好人啊。这个老人姓郑,居住在常乐乡乌程县东。这文章在4月时写成的。由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的赵孟頫书写。
发布时间: 2019-12-07 17:11:07
发布时间: 2019-12-05 15:06:43
发布时间: 2019-12-09 16:34:45
发布时间: 2019-12-09 16:14:48
发布时间: 2019-12-09 16: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