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任仁发 二马图(全卷)绢本28.8x142.7北京
《二马图》是元代画家任仁发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画马二匹,肥马骨壮膘满,曳缰昂首,神气十足。瘦马骨瘦如柴,挽缰伸颈,疲惫不堪。作者将瘦、肥二马喻为清官和贪官,通过艺术形象和作者自己的题跋,抨击和讽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此图用笔简劲,二马形象生动。
中 文 名 二马图
作 者 任仁发
创作年代 元代
画作类型 设色画
规 格 纵28.8cm,横142.7cm
现收藏地 北京故宫博物院
材 质 绢本
画作内容
画面很简单,画幅前边是一匹壮实、膘肥肉厚的花马,昂首,踏着轻快的碎步,尾巴扬起飘动,显得自在得意;随在这匹马后边,则是一匹骨瘦如柴的马,条条肋骨清晰可见,它低着头,步履蹒跚,尾巴蜷缩着,显出吃力疲惫的样子。
作者自题:“予吏事之余,偶图肥瘠二马,肥者骨骼权奇,萦一索而立峻坡,虽有厌饫刍豆之荣,宁无羊肠踣蹶之患?瘠者皮毛剥落,啮枯草而立霜风。虽有终身摈斥之状,而无晨驰夜秣之劳。甚矣哉,物情之不类也如此!世之士大夫,廉滥不同,而肥瘠系焉。能瘠一身而肥一国,不失其为廉,苟肥一己而瘠万民,岂不贻污滥之耻欤!按图索骥。得不愧于心乎?因题卷末,以俟识者。”
卷后另有元柯九思跋,并钤“柯氏敬仲”、“蕴真斋”印二方,以及乾隆、嘉庆、宣统诸玺。
创作背景
元代时,在蒙汉两个民族中,马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需要的工具,因而也是受人欢迎的形象。自古就流行的画马寓意之风,在元代变得更为普及。任仁发就在《二马图》中通过画马陈述了吏治主张。
艺术鉴赏
主题
如果光是单纯从画面来看,画中描绘的只是两匹马,似乎不会感到这是一幅讽刺绘画,但是结合画幅后面作者自己的题记来看,其实它是对当时官场乃至社会的种种腐败黑暗,提出了强烈的批评。只不过采用了隐喻、拟人的手法,曲折地表明画家任仁发的态度和观点。这大概也是画家所处的时代所决定了的。
形象
由于肥瘦两马的机遇不同,处境有别,为了求异而不存同,所以作者没有给予特定的景物和情节之联系。只是在画面上平排并列,各占一方,以突出神态之对比,显得格外醒目。
在马的造型上,沿用宋代李公麟的白描法,用精细严谨的线条,准确地勾画出完整的体态和某些关键性的结构,然后结合敷彩加以适当的渲染。特别是为了显示筋骨以求其质,在处理手法上更为简练。这和《出圉图》卷那样染重于勾是有区别的。如果和当时赵孟頫画马作比较,无论用笔用色,也都不那么柔和富丽。所以这本图卷更接近于白描而有自己的格调。说到传真写实的功力,基本上达到了惟妙惟肖、生动自然的艺术要求。
为了区别两马的神情意态以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作者在形象塑造上有许多具体细节也是用对比手法精心加以处理的。例如肥马昂胸挺肩,双腿迈进,鬃尾摇拂,颇多动势,显得精力旺盛而富有玩乐情趣。再看瘦马,俯首垂肩,起步不高,尾收鬃脱,无精打采,显得疲劳困乏而兼病态。此外,肥马的胸前腹背,全用弧形线描,颇多力度而有弹性,显得肌肉丰满,皮毛光滑,加以彩斑晕染之装饰意味,更给人以高华的感觉。相形之下,瘦马多用曲线,处处随筋骨而起伏,加以对肋条的着重勾描,突出了骨瘦如柴,再敷以棕色,也更显得苍老衰竭。
名家点评
当代书画家陈振濂:任仁发《二马图》略去背景,只是为两匹马造像,他的实际目的应该与古代黄筌作《写生珍禽图》之类不分彼此。但他的画题却又体现出明确的主题意识:以刺贪斥滥的伦理功用为目标。因此,他几乎是在综合两种完全不同的创作模式。
历史传承
该画在《平生壮观》、《石渠宝笈续编》等书著录。
该画曾经明代王诜、清内府收藏。1924年溥仪出宫时,曾将此图悄悄带出故宫,解放后由国家收回。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发布时间: 2019-12-24 09:04:14
发布时间: 2020-11-28 18:02:51
发布时间: 2022-11-03 08:39:48
发布时间: 2019-12-24 09:09:25
发布时间: 2019-12-24 09: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