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吕氏春秋》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之,方鼓琴,志在太山,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如太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流水。”
春秋战国时期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深谙琴趣,伯牙琴曲,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子期听后遂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该册页取材于伯牙鼓琴的故事,在描绘伯牙草亭弹琴,钟子期拾阶而上,知音相遇的具体情节同时,布置了高山飞瀑、松林流水的静谧清幽环境,形象地表达了高山流水的音乐内容,也衬托出人物的高雅情操,以象征性手法营造出了一个情景交融的臻境。
画面描绘了长松四植的山洼,高士俞伯牙倚坐草堂中,旁置琴书,侧首凝望。小童正烹茶,着樵夫装束的钟子期正自山道间拾阶而上,似估酒归来。松树均突兀欹斜,枝干下折而复起,针叶茂密,正是周臣画法的典型。瀑布从松顶山隙间奔泻而下,腾跃于屋后溪中,穿越茅屋后方,缓缓汇于屋前。山石勾后略用小斧劈法,用淡墨分染,间以苔点,甚见清澈。全图用笔挺秀,将高人逸士隐居山林间的那种超逸情境,刻画得分外生动。
==========================================================
“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 [1-2]
《高山流水》 [3-4] ,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后世分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筝曲《高山流水》,与古琴曲无传承关系。
发布时间: 2020-04-11 10:43:01
发布时间: 2020-04-11 10:49:55
发布时间: 2020-04-11 10:28:37
发布时间: 2020-04-11 10:07:36
发布时间: 2020-04-11 1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