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简单介绍一下杨士贤,其为南宋画家,宋徽宗宣和画院待诏,工山水人物,师法北宋郭熙。多作纨扇小品,寸天尺地,水郭山村,幽思冥搜,神游三昧。山水林木,挺劲可取。
宋人对待写生是全身心的投入,是无己,坐忘的化蝶状态,是人格、品性的映照,是排除一切杂念,超越一切的自由创作状态。物即我,我即物,万物皆为画稿,凝神写之,心与物游。
心与白云闲,意随流水去。
这幅画将高远,深远,平远相结合,画中景色可望可游可居。给人带来一种归于山水天地的寂静之感。尤其是对于现代人,城市生活纷繁喧闹,当面对这样一副清静的自然景象时,想必更心向往之。
其实许多宋画是设色的,由于年代久远,绢愈暗黄,色愈淡。再加上印刷的质量问题,所以宋画给人的印象总是水墨的。此幅就设了赭石和淡花青。
画中枝干虬曲,枝条上仰,犹如鹿角状的一般称为鹿角。枝条下曲,犹如蟹爪的一般称为蟹爪枝。 古人把画树的规律总结为两大类:一是鹿角,一是蟹爪。向上出枝者谓之鹿角,向下出枝者谓之蟹爪。
「芥子园画谱」如此描述:鹿角画法,此法最有致,宜写秋林,不杂他干,或以浓墨加于众树之顶。有如鸡群之鹤也。如作初春,上可加嫩绿小点,作霜林则以硃暨赭杂点红叶。(就是硃砂杂赭石二色)。
蟹爪画法:必须锋芒毕露,如书家所谓悬针者,可配荷叶皴,此笔法皆主犀利也。焦墨画之,再以淡墨罩染便成烟林。
我之所以引用此两段,是因为这幅作品都使用了这两种技法。还有一种出枝法介于二者之间,弯曲的弧度较小,接近平行。小树宜用,杂于林中,格外别致。
大自然是复杂的,其他的变化也在这个基础上变。多种画法杂而用之。
你看树法,用狼毫笔爽健写出,浓淡变化自然,密而不乱。再在枝间点上墨点,愈见繁茂苍茫。妙不可言呀!你注意看,虽是鹿角枝,可小枝长短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两棵树。这就是变化的道理。
山石的皴法,虽说学的是郭熙的卷云皴,但掺杂了短披麻皴,便有了个人风格。在这50×56(厘米)的尺寸中,表现千岩万壑,林木屋舍杂陈其间,真不容易。尤其细节,一丝不苟。
看那小树,是不是接近平枝?很有写意感。值得一说的是,山崖上的小草,在其他宋画中并不常见,元四家的作品中也少见。到了清代的石溪、石涛才大量使用,尤其石涛,已经把这个技法运用的出神入化,在他大量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我也特别喜欢,这些小草有破板滞,强化阴阳的作用。
远山用没骨法,没勾线,直接用淡墨扫出。用浓墨点几下,对比就出来了。最远的山,用淡花青扫出。注意远山位置很重要,位置安排不好,山脉的气息便阻塞。至于如何安排,可多看古人作品,细细参悟。
我一口气,写了一千多字,觉得挺过瘾,读画也应像读书一样,体验其中的快乐。
发布时间: 2020-05-31 14:53:14
发布时间: 2020-05-31 14:53:14
发布时间: 2019-11-07 09:15:45
发布时间: 2020-05-31 14: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