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涤草堂图》是傅抱石1942年创作的镜心设色纸本画。
傅抱石(1904-1965) 大涤草堂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2年作
傅抱石绘本幅:84.5×58.5 cm
徐悲鸿题诗堂:23×58.5 cm
题识:大涤草堂图。石涛上人晚岁构草堂于广陵,致书南昌八大山人,求画大涤堂图。有云:平坡之上,樗散数株,阁中一老叟,此即大涤子大涤草堂也。又云:请勿书和尚,济有发有冠之人也。闻原札藏临川李氏,后展(辗)转流归异域。余生也晚,不 获睹矣。今经营此帧,聊记长想尔。民国三十一年春制于重庆西郊,傅抱石。
钤印:抱石长年,抱石斋
2022年12月1日晚,在中国嘉德2020秋季拍卖“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本季秋拍的三件“高价种子选手”之一、近现代大家傅抱石的传世名作《大涤草堂图》以1.38亿元成交。该画是傅抱石早年第一力作,见证了他研究石涛的心路历程,奠定其画坛巨匠地位。
傅抱石《大涤草堂图》
被称为“封神之作”
这幅《大涤草堂图》,画面中间是两棵枝叶繁茂的粗壮大树,树的左下方是扬州大涤草堂。草堂里站着一人,似乎在举头长啸,又似乎在仰望期盼,这个人就是大涤草堂主人石涛。画上的石涛形象虽然不大,但是神态自若,潇洒自得,极有神韵。
傅抱石绘画的这一年,也就是1942年,恰好是石涛三百岁诞辰。石涛曾言:“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傅抱石一直很崇拜石涛,这幅画用笔豪放,墨色淋漓,酣畅而不失细腻,这是用画作表达对石涛的向往和致敬,也展示他继承石涛而创造自家面目的成果。这幅画,也被认为是傅抱石的“封神之作”。
傅抱石在《大涤草堂图》上用小楷作题跋:“石涛上人晚岁购草堂于广陵,致书南昌八大山人求画大涤草堂图,又云:平坡之上,樗散数株,阁中一老叟,此即大涤子草堂也。又云:请勿书和尚,济有发有冠之人也。闻原札藏临川李氏,后辗转流归异域。余生也晚,不获睹矣!今经营此帧,聊以长想尔。”
意思就是石涛晚年在扬州买了座大草房子,于是给南昌的八大山人写了封信,求他画一张草房子的画,名字就叫“大涤子草堂”。信中还特意说明,草堂在一个缓坡上,堂前有几棵大树,屋子里有个老头儿,你照我说的画就行了。石涛还关照八大山人,你给我回信的时候,不要称我为和尚,我如今是有头发有帽子戴的还俗之人。石涛的信非常有趣,显示了他与八大山人的亲密关系。石涛求画十年后,大概在康熙三十七年,年已八十五岁的八大山人终于将石涛盼望的《大涤草堂图》寄到扬州。石涛收到画无比欢喜,题了很长的诗。可惜的是,那幅八大山人所画的作品,并未流传于世。
而在题跋的后半部分,傅抱石还说明,石涛的信札被江西抚州李家收藏了,后来流落到国外。傅抱石只是遗憾自己生得太晚,没有机会看到真迹。现在用心画了这张画,以此寄托对前辈雅事的向往。短短百余字,内涵丰富。既交代了傅抱石对石涛、八大山人等前辈的仰慕,又说明了他模仿石涛画法的创作激情。
画面中的大涤草堂,原址在扬州大东门外,临水而建,应在小秦淮河的西岸,可惜现在也是无处可寻了。
徐悲鸿欣然题字
再现师徒情深佳话
当年的石涛向八大山人求画,可谓佳话。而傅抱石的老师徐悲鸿,对这位学生也是大为赞赏,还在画的上方兴致勃勃地题了“元气淋漓,真宰上诉”八个大字,还意犹未尽补了几句:“八大山人大涤草堂图未见于世,吾知其必难有加乎此也。悲鸿欢喜赞叹题”。也就是说,即使找到八大山人那一幅,也不一定高过于傅抱石这一幅《大涤草堂图》,可见徐悲鸿对这幅画作的欢喜。
《大涤草堂图》被认为是傅抱石平生第一力作,是傅抱石的精神坐标,更是其一生的能量源泉,真实见证了他研究石涛的心路历程,也生动展示了他绘画创作的演进轨迹。
据嘉德工作人员介绍,《大涤草堂图》的珍贵之处,不仅仅在于它数度参加各类“傅抱石纪念展览”,是一件著录累累的赫赫名迹,成画之日起,《大涤草堂图》屡经著录、出版,现查明刊载记录已有39次。而且作为傅画徐题的少数作品之一,体现了傅抱石、徐悲鸿两位大师惺惺相惜之谊,也成就了近现代绘画创作史上关于提携友爱的一段佳话。
他一直追随石涛
这幅作品奠定后期风格
著名书画家、鉴赏家萧平介绍,傅抱石先生是中国画坛二十世纪的一位卓越的大画家。在20岁前后,他就开始研究绘画史中间的一些著作。比如,他对于17世纪杰出画家石涛,就有深入研究。
萧平说,傅抱石创造了一条对传统的独特道路,就是以精神,以神韵为主的学习方法。从自己的笔墨或绘画方法上去跟随古人学习,取其大意,正好符合了中国文人画的精髓。
南京博物院陈列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万新华解读说,傅抱石是个很有史感的艺术家,他的好多创作跟他的美术研究的兴趣点有关系。他对研究石涛的一些材料、文献、图像一直细心收罗,用于自己的研究之中。他在研究的过程中,又有宏伟的蓝图。所以这是他的研究史的一个图像呈现,用画的形式来完成跟石涛之间的心灵上的时空穿越。这张《大涤草堂图》是傅抱石风格的新开始,也是新未来,这种大块面的构成,水墨淋漓的绽放,应该是傅抱石绘画的一个起点,奠定了他后面的一切。
数次来扬州
还画过《虹飞千尺走雷霆》
傅抱石的这幅《大涤草堂图》,是在重庆画就的,他也数次来过扬州。1961年,他来扬州为中华书局的《郑板桥集》写序,前后花了四五个月时间,搜集资料,寻访板桥遗物和遗迹。同年12月5日,傅抱石在扬州写成《郑板桥试论》两万余言。他引用郑板桥的画论:“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画论本身就是诗,生动地描写了中国写意画的创作,也是傅抱石对郑板桥等扬州前辈的共鸣。
碰巧的是,扬州书画大家孙龙父先生对扬州画派研究多年,其时也正在撰写《扬州八怪略论》。孙龙父与傅抱石一见如故,做了热烈的艺术探讨。二人将自己对石涛、对扬州八怪的研究心得相互交流,互相启迪,非常投缘。傅抱石顺利完成初稿,还在扬州召开了座谈会。而孙龙父的论文也发表在当年12月的《扬州师院学报》上。
仅在1961年和1963年,傅抱石至少两度来扬州,或为工作,或为疗养。其间也游览山水,与扬州的朋友交游,创作写生。当时的傅抱石,正值事业巅峰,常奔波在全国各地写生,日勤不怠,在扬州的时光是他少有的清净安闲的日子。
1963年,大明寺筹办“鉴真和尚资料陈列展”,他也前来观看,待人接物,态度亲和。傅抱石在扬州创作激情勃发,他还绘制了一幅《虹飞千尺走雷霆》,画面兼有山水和人物,展现了雄健、浪漫、奇幻、抽象的艺术风格,也是傅抱石自我生命乃至时代精神的象征。 记者 王鑫
发布时间: 2022-10-14 08:59:03
发布时间: 2022-10-14 16:07:46
发布时间: 2022-10-14 14:41:35
发布时间: 2022-10-14 16:26:21
发布时间: 2022-10-14 16: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