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字和绘画途虽殊而源则同,文字与图画在最初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相互杂糅,并无分别,文字象形,不离绘画之体,绘画写意,亦蕴文字之神。随着人们对便捷与美的双重追求,汉字与绘画逐渐分离开来。人物画就是中国绘画艺术别于文字而独立并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产生最早的画科。
《无量寿佛图》清 丁观鹏 瓷青纸金画 纵99.3厘米 横61.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丁观鹏,生卒年不祥,活跃于公元18世纪,顺天(今北京)人,雍正四年(1726),进入宫廷成为供奉画家,约卒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以后。他擅长画人物、道释、山水,亦能作肖像,画风工整细致,受到欧洲绘画的影响,其弟丁观鹤同时供奉内廷。此图虽题为无量寿佛图,其实应为如来佛图。慈眉善目,金光闪耀,给观者以极为旋目的视觉冲击力。
《乞巧图》清 丁观鹏 纸本墨笔 纵27.8厘米横384.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全图色彩丰富,人物颇具动感,是清代宫廷绘画中合笔画的代表作之一。此卷用白描写出七夕夜间庭院中妇女们燃烛斋供的情景。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七夕,妇人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网于瓜上,则以为得。”妇女发丝,著墨细匀,衣褶线条流畅,饰纹刻画细致,佩环飘动,得“吴带当风”之姿。
《仕女图》清 陈宇 绢本设色 纵158厘米 横45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画中仕女面目秀丽,衣纹粗简方折,设色淡雅。这套仕女屏风共十二开,皆以贵族妇女闲适安逸的生活为题材。在此选其中四开:之一为《梧叶惊秋》、之二为《竹荫铅椠》、之三为《阆苑采芳》、之四为《玉局敲闲》。
《奚官放马图》清 张穆 绢本设色 纵110.5厘米横57.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穆,生于1607年,卒年不详。明末清初画家。字穆之,号铁桥,广东东莞人。擅画马及山水、兰竹,笔墨精细工整。此图在空旷的背景中仅绘一人一马。马的姿态颀长健壮,奚官神情怡然,牵马信步而行。
《踏雪寻梅图》清 萧晨 纸本设色
萧晨,生年不详,约卒于康熙中叶,字中素,号灵曦,扬州人,工诗,亦善画工笔山水、人物。图中绘一姿态优雅面貌秀丽的仕女,在冬日中踏雪寻梅的情景。在冰雪晶莹中的梅枝傲立寒冬,也体现了寻梅者高洁沉秀的气节和风度。
《弄胡琴图》清 王树榖 绢本设色 纵90.5厘米横49.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描绘的是《唐诗纪事》卷八所引之《独异记》讲述唐代陈子昂碎胡琴之故事。陈子昂胸怀大志,才情四溢,然而终其一生也未获得施展的机会,因此他借击碎胡琴以惊骇世俗的行为表达了他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深沉的不平与愤慨。此图不设背景,纯以线描表现内容,笔法流利清俊,设色极其古淡。图中写二人相对席地坐于圆毯上,一人持胡琴弹奏,一人侧身倾听,神情落寞。二人身后立一童子,双手持包袱,似被琴声吸引,默默伫立。圆毯边的地上,散落着酒杯及滤酒用的瓯、盏,简洁的画面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使人不禁怀想唐贤纵酒高歌的神逸风采。
人物画以其突出的记实性和叙事性,承载了诸多的社会职能。各种不同形式与题材的人物画,为早期社会的政治、宗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促生了专业画家队伍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