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蒙克的画,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感觉,他的画里,总是流露着寂寞和忧虑、死亡和恐惧。许多年前,第一次看蒙克的画,是一幅题名《病孩》的作品。画面上有两个人:一个生命垂危的女孩,一个悲痛欲绝的母亲。母女相互凝视着,深情的目光里,带着生死离别的哀戚。母女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是依依难舍的眷恋。空荡荡的房间里,除了母女和一张床,别无他物,简陋的陈设,幽暗的色调,增加了死亡逼近的凄凉气氛,让人潸然泪下。这幅作品以清晰的形象,隐喻的语言,刻画了一对母女对病魔无情折磨的悲愤和抗争。
【《病室里的死亡》,1893年,挪威,蒙克,布面油画,136cm*160cm,挪威奥斯陆蒙克美术馆藏】
爱德华•蒙克(1863-1944年)出生于挪威一个医生家庭。当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和姐姐就相继死于肺病。成年之后,父亲和一个弟弟又突然病逝,他的妹妹也患上精神病。家庭的一连串不幸,对他早年的艺术思想发生深刻影响。他在创作自传体油画《病室里的死亡》时说:“疾病和颠疯,是守护我摇篮的黑天使。在童年时代,我失去了母亲,我生病,为地狱的惩罚所威胁,这种威胁经常在我脑海中盘旋,使我感觉到处于一种恶劣境地。我的家庭是疾病和死亡的家庭,的确,我未能战胜这个不幸……”这幅画描绘了蒙克一家,沉浸在亲人死亡中的悲切情景,生动揭示了死神对鲜活生命的蹂躏。他在画里没有表现死者的具体形象,而是着力刻画了家属、亲友强忍悲痛的心情。这种心情来自他的亲身体验,是他那颗痛楚的心,在画布上真实地展现。
《春天》是《病孩》的变体画,画面上的病人虚弱、苍白,但敞开的窗户外面,却是阳光明媚,春风习习,一派生机盎然。两情映照之下,人们对病人的忧郁心情,尤为体谅和同情。蒙克在这幅画里,融入细腻的心理描述,笔触温婉,感人至深。这幅画使他大获成功,并得到一笔奖学金去法国深造。那年27岁的蒙克前往巴黎,开始探讨印象派画家的绘画技巧。自1892年起,他长期侨居德国,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画风,被认为是德国表现主义的先驱。
蒙克擅长油画和版画,他的作品多以生命、死亡、恋爱、恐怖为题材。他喜欢用对比强烈的线条、色块以及夸张的造型,书写人类生命的过程,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他在描绘不同心理状态的人时,抓住三个环节,即渴望、成功和绝望。譬如《生命之舞》、《青春期》、《女人的三个时期》、《呐喊》、《心声》、《不安》等。挪威著名剧作家易卜生颇为欣赏蒙克的作品,在认真参观他的画展后,特意花费3年多时间,创作了剧本《我们死者沉醒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