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画,主要是是指题材主要为宫室、屋宇、亭台楼阁等建筑物,再用界笔直尺线的绘画。在我国的历史发展来说,是非常久远的了,而每一个朝代中的界画都是有不同变化的,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
界画楼阁作品
东晋顾恺之的《论画》中有我国关于界画的最早记载:“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南朝王微在《叙画》中说:“宫观舟车,器以类聚;犬马禽鱼,物以状分。”说明六朝时建筑舟车已成为绘画中的一大种类。到了隋代,界画已发展得相当完备,当时的画坛名匠展子虔和董伯仁都擅长界画,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董则台阁为胜,展则车马为胜。”唐窦蒙在《画拾遗》中评董伯仁:“楼台人物,旷绝今古。”可想当时界画之水准。董展之界画作品已无传世,通过展子虔的《游春图》中所绘之屋宇桥梁,方可略窥其貌。
隋朝界画
隋展子虔游春图绢本设色纵43厘米横8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展子虔(约550-604),渤海(今山东阳信)人。历北齐、北周、隋三朝。人物、山水、楼阁无不精湛,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大家。
隋朝界画作品欣赏
此图描写士人们春季外出踏青的情景,人物或在岸边漫步,或泛舟畅游。山石以单线勾勒,青绿染出山石结构,山上丛树用墨绿罩染,近树双勾填色,白粉点出梨花。隐约可见的朱红色山门与身穿红衣人物在画面青赭色的色调中格外醒目,起到了点晴的妙用。整个画面华而不艳,古朴典雅,让观者如沐春风之中。画家在此图中着力描绘山水风光,人物只作点缀,是我国山水画走向独立画科的开端。
唐代界画
唐李重润太子墓壁画《阙楼图》,1971年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高280厘米,宽280厘米。
墓道的东、西侧各有一幅,以母阙为构图主体,各以一座母阙,二座子阙排成“三出阙”形式,母阙最高。台基由砖筑成梯形,阙楼为庑殿顶,顶置鸱屋.屋身的面阔、进深各为三间,四周回廊环绕。阙后背景衬以林木、山峦。此图为了解唐代阙楼建筑艺术提供了极好的例证。
唐代界画欣赏
佚名《宫苑图》绢本设色,纵23.9厘米,横77.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描绘大型皇家宫苑,建筑群落规模宏大,参差坐落于山峦之间,其间河流蜿蜒,桥梁密布,游人如织,楼阁之中灯火交映,宛如人间仙境。画面设色浓艳,富丽堂皇。建筑的细节刻画不够精细,建筑或显得向右倾斜,或结构稍有扭曲,体现出当时界画技术的局限性。
五代界画
卫贤《高士图》绢本淡设色,纵134.5厘米,横52.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描绘《后汉书梁鸿传》中“举案齐眉”的历史典故。简陋的瓦舍中,隐士梁鸿端坐榻上,妻子孟光双膝跪地,饮食盘盏高举齐眉。作者以深山、丛树、溪流、竹篱为背景,衬托出隐士高洁的品格。宋郭若虚在《五代名画补遗》中列卫贤为屋木门神品第一,图中屋舍描绘准确,篇幅不多,可略见作者界画技巧。
五代界画作品
宋代界画
郭忠恕《雪霁江行图》,立轴,绢本设色,纵74.1厘米,横69.2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雪霁江行图》用白描法绘冬季江面上大船两只,船只比例恰当,透视准确,用线精准,船上物品交待有序。作者通过线、墨的浓淡轻重将画面分出主次,画面物品繁多却层次分明,一目了然。
宋代界画作品
元代界画
王振鹏《龙舟图》长卷,绢本,白描,纵32.9厘米,横17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龙舟图》是一白描长卷,描绘皇家宫苑中龙舟竞渡的场面。用线精细准确,所绘建筑皆合尺度,龙舟呈不同角度排列于江中,其他数只龙舟陆续赶来,为画面增添了动感气氛。
元代界画作品
上面就是关于历代界画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界画的发展也是跟着时代的步伐一起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