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名画百科

国画大师潘天寿花鸟画欣赏

时间:2018-11-29来源:作者: 点击:

潘天寿(1897~1971)早年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又号雷婆头峰寿者。浙江宁海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曾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教授。1928年到国立艺术院任国画主任教授。1945年任国立艺专校长。1959年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他对继承和发展民族绘画充满信心与毅力。为捍卫传统绘画的独立性竭尽全力,奋斗一生,并且形成一整套中国画教学的体系,影响全国。他的艺术博采众长,尤于石涛、八大、吴昌硕诸家中用宏取精,形成个人独特风格。不仅笔墨苍古、凝炼老辣,而且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他曾任中国美术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著述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他是一代艺术大师和美术教育家。

  小龙湫下一角图

潘天寿花鸟画《小龙湫下一角图》1963年作

《小龙湫下一角图》把平常难以入画的山间小景通过剪裁摄入画中,从立意、取材、笔墨、构图、设色均给人以耳目一新。图中岩石,不求圆润、玲珑、剔透、灵动,而求方折、突兀、陡峭、坚凝,用笔以苍劲、奇雄、古拙、挺拔、生辣为事。图中山花野草用工笔重色点缀于山石之间形成对比。此图给人的印象是境美意妙,近于壮美乃至崇高。这种风格不光是他的个性,也是近代中国人欲以雄力改造世界的审美理想的曲折反映。

  

潘天寿荷花

潘天寿镜心画《荷 花》水墨纸本 1922年作

《水墨荷花图》是潘天寿26岁时一幅水墨作品,作于1922年。潘天寿早年就学浙江省立师范院校,因经济的原因不能继续深造,于1920年回老家宁海,在正学高小做一名美术教员。1921年经朋友介绍,转入浙江孝丰(今属安吉县)高小任教师。这期间,与当地书画家沈遂贞举办书画联展。《长风白水图》。《水墨荷花图》都代表潘天寿在这时期创作风格。此画直幅中堂高144厘米,横79.5厘米,纸本水墨,画中荷花气势非凡,痛快泼辣,如妙龄少女在夏风中翩翩起舞,沿左侧纸边题诗一首”往往来来,娉婷一花花,楚楚背人自为言,侬貌何如女。”此图不但构图新颖,笔墨简而耐看,流畅洒脱,而且诗画相得益彰。落款为壬戌闰五月,□详先生阿寿题旧句。

  

潘天寿祝寿图

潘天寿花鸟画《祝寿图》横幅 设色纸本 1924年作

款识:风萧萧,白空之秋艳明烛,薄糟糟,色离应为寿。伯九世伯大人正腕,杏花开后成之,甲子灯下,阿寿作于看云楼。

《祝寿图》作于农历甲子,正是潘天寿汲古发新转折时期的标志性作品。题材吉祥,画面喜庆,系潘天寿为“伯九世伯”大寿所作。然从工致的双勾、淡雅的设色,有悖奔放体貌的风格,可以推断,当为潘天寿用心之作,画面翠竹、灵芝、雅兰轻描谈写,寿石则中锋健毫,随机点染,如屋漏痕,似锥画沙,传统功力,个性风采,相得益彰,显露了20世纪30-40年代潘天寿积极探索期的端倪,也为50、60年代艺术全盛期的到来,点燃了希望之灯。潘天寿对自己作品有着近乎苛求的执着,不但随手撕掉不满意作品,晚年还曾用新作公开调换年青时的作品,统一销毁。潘师母何愔女士曾介绍,潘天寿一生遭过两次劫难,40岁以前的作品,因抗战逃难,留存杭州家中的全部遭损。这段时期存世的作品仅几十件。《祝寿图》当是其中难得的精要作品之一。第二次劫难是 “文革”抄家时,造返派从她家先后拉走七八板车的东西,有好多筒未装裱的中国画,约四五百幅。待“文革”后归还时,包括未完成稿在内,只剩200多幅了。至于“文革”前送人的作品,因怕遭连累被收藏者自毁的也不少。估计潘老存世作品不到1000幅,早年的作品数量少,精品则更少。

  

潘天寿《曲柳春燕》

潘天寿花鸟画《曲柳春燕》

三只小鸟相互拥簇在枝头,两只背对观者,一只飞跃枝上。虽然身姿各异,但视点都集中在中部,揖让顾盼,好似已经商定,一起分享春色,振翅欲飞了。这一简洁的题材,却勃发著生动活泼的张力,画上树木新发枝条,树干向侧方倔强地生长,又有一侧枝伸向画的中部,给人以力与美的感受。行笔多顿挫,笔锋多转折,方转亦非同圭角,方中有圆,刚劲柔韧,虽弯不断,给人以藏坚劲之力于含蓄之中的感觉,毫无平滑浮躁之气。作品的笔墨之中,显发了潘天寿高超的水墨技巧,赋水墨以有深度、有质感的变化,使之具有新鲜活泼的生命感。他在造型上讲究落墨为格,法度谨严,笔不妄下。一只小鸟,通过深浅不同的运墨,在似不经意的墨晕中把鸟儿灵趣的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往往成为画中最具精彩的“活眼”。树木著淡墨,湿笔大椽挥洒,一气呵成。草叶等也能运用不同的笔墨,不失质感地自然生成,交相辉映,构成了墨色的斑斓韵律。在水墨氤氲中,营造著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境界,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著生命的价值。

  

潘天寿楚兰图

潘天寿镜心画《楚兰图》水墨纸本 1940年作 (100.8万元,2009年6月西泠春拍)

款识:不多笔墨已离披,纫佩何心唱楚辞。同与夷齐无寸土,露根风叶雨丝丝。眉湿春痕重,非关墨渖多。有怀荆楚月,意绪乱婆娑。二十九年季春,季鑫研弟属,寿。钤印:潘天寿(白)

《楚兰图》是潘天寿的绘兰佳构。就兰花本身的形态而言,大约分两类:一类是兰草植根于土中,一类是兰草提根于土外,也有两者交互并绘的。这当然来自对兰花的自然生态观察,但是绘于画中有所区别是有潘天寿的用意的。潘天寿纪念珍藏的那套花卉册页,其中一幅绘兰:两丛兰花,从纸幅左右生发,兰草一律植根土中,名曰“香祖”,表现的是兰花怡人的清韵。1944年为谢海燕所绘的《墨兰》横幅,左边是丛兰簇簇,右边是草书长题,丛兰一律提根,呈现出一种在恶劣生存条件下的节气,表达的也是清韵,但这里的清韵是清绝之韵,借寒兰励志,故草书所题是他那首《咏楚兰》七言绝句。

这幅《楚兰图》为竖幅构图,下幅绘兰花,上幅草书长题,所绘兰草以提根为主,同样是借兰的清气来励志。画作于1940年,是绘赠1933年入学杭州国立艺专的潘天寿的学生吴季鑫的,时境(抗战时期)与身份(师生关系)都合画意。所题是两首咏楚兰诗,除了前面提到的那首七绝外,又复题一首五绝,这一方面是出于构图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更重要的,是在那个万众一心抗日的特殊年代对弟子的期待和激励。所题七绝云:“不多笔墨已离披,纫佩何心唱楚辞。同与夷齐无寸土,露根风叶雨丝丝。”诗后潘天寿自注五字:郑所南思有。关于这首诗,潘天寿书画艺术研究专家卢炘先生有精辟注解:郑思肖(1241~1318),字忆翁。宋亡后,坐卧不向北,因号所南。他画兰不画地坡,谓之“露根兰”。人问其故,答:“土为番人夺去。”露根兰寄托着亡国之痛。诗中的“夷齐”即伯夷、叔齐。周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饿死在山里。为当年的学生作画,却如此费心,可见潘天寿不仅艺为人师,德亦为人师,是真正的为人师者。

  

潘天寿国画:高瞻远瞩

潘天寿镜心画《高瞻远瞩》纸本 1943年作

潘天寿作画,构图喜偏重边角:坡石在画面底部三分之一处斜斜穿过,主体的鱼鹰置于右角,拳拳如孤石,且身体朝向左侧,画面的上半部却留作空白,令全作顿生奇崛之感;但鱼鹰回首的犀利的目光与锋利的指爪,正对向边角的题款“雷婆头峰寿”,使得鱼鹰与题款两个几乎完全分离的画面主体,在充满视觉张力的同时,又产生了内在联系,这种深邃的构成意识,郎绍君称之为潘天寿艺术的“理性编织”特征。潘天寿采用硬毫笔作画。画中以方笔侧锋为主,显得十分刚劲,充满厚重感。浓重的墨色与“力能扛鼎”的线质,显示出其“天惊地怪见落笔”的独特艺术品格。

潘天寿绘画题材包括鹰、荷、松、四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勾石方长起菱角;墨韵浓、重、焦、淡相渗叠,线条中显出用笔凝炼和沉健。

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画鹰、八哥、蔬果及松、梅等。落笔大胆,点染细心。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画面灵动,引人入胜。

------分隔线----------------------------

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

相关高清素材

潘天寿 八哥崖石

潘天寿 八哥崖石

发布时间: 2022-10-20 07:08:07

潘天寿 松石梅月图

潘天寿 松石梅月图

发布时间: 2022-10-20 07:52:09

潘天寿 松梅群鹤图

潘天寿 松梅群鹤图

发布时间: 2022-10-20 07:49:36

潘天寿 记写雁荡山花

潘天寿 记写雁荡山花

发布时间: 2022-10-20 07:21:29

潘天寿 小龙湫下一角2

潘天寿 小龙湫下一角2

发布时间: 2022-10-20 08: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