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也是有不少著名画家的,例如齐白石,徐悲鸿等等,而他们笔下的名画也是不少的,我们现在就来赏析其中部分名画。
《四喜图》 近代 徐悲鸿 纸本设色 纵42厘米 横82厘米 1942年
右上角题:“扶华先生正。悲鸿,壬午。”可知此画作于1942年(壬午年)。喜鹊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之一,画喜鹊寓意喜事来临或将要来临。这一年徐悲鸿还画过《双喜图》。这“四喜”或“双喜”究竟何指?实难作具体考察。不过,1942年确有令画家兴奋不已的事,如他曾著文对全国木刻展中解放区古元的作品表示“不禁深自庆贺”,如被画家视为“悲鸿生命”的《八十七神仙卷》的失而复得。艺术上,四只喜鹊的疏密而富有情趣的布局,喜鹊与所栖树枝形成浓与淡的墨色处理,都甚妙。
《奔马》 近代 徐悲鸿 1941年作 纸本水墨纵130厘米 横76厘米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他是许多到欧洲留学然后又回国从事以提倡写实为宗旨的美术教育中最有影响的人物。在作画上,徐悲鸿青年时期以素描为最出色,所作人体,善于将线描与明暗结合起来,外形准确,风格简洁,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后以准确的造型、传统笔墨工具画人物、动物、花鸟和风景,探讨融会中西的“写实彩墨”,在四十年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奔马》是他这个时期的代表作。画中奔马四蹄腾空,急驰而至。准确的骨骼结构,逼真的外形动态,一气呵成,水分充足的泼墨方法,形成独具个性的徐悲鸿画马模式,从而对传统画马有所超越和发展。
《兰花图》 近代 潘天寿 纸本设色 纵133.5厘米 横33厘米 私人收藏
潘天寿是继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后最富有创造性的传统型画家。他的艺术渊源广而杂,其所吸取却专而精。他一方面学习以吴昌硕为首的金石笔法,自己也研究篆刻、摹写墓碑;另一方面则宣布承继浙派,要一味霸悍。潘天寿是一位喜欢倔强、雄健、深沉、奇伟的人。《兰花图》却讲究大小、疏密、正斜、错落等章法结构,从而使得小品也隽永,韵致独到,生动洗练,应了郑板桥所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追求。
《小憩图》近代 潘天寿 纸本设色 纵224厘米 横105厘米 1954年潘天寿纪念馆藏
潘天寿善作指画,并给后世留下了许多指头画精品。他作指画,“为求指笔运用的不同,彩色墨趣之相异”,正体现了潘天寿在艺术上不断求变不断求新的精神。这幅指画,十分精彩。画两只秃鹫的背部躯体用泼墨为之,前面一只用墨较重,几乎平面一块,但有浑厚凝重之感;后面一只用墨较淡,但层次分明,笔笔可见,墨迹淋漓。两只秃鹫,表现的层次感很强。秃鹫脚下的巨石,画得颇有气魄,着墨不多,但虚中见实,再加上浓重的点苔和赭色的晕染,益显得厚重坚实。
《兰石图》近代 潘天寿 纵95厘米 横34.5厘米 私人收藏
传统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深受中和思想的影响,总要求刚与柔、拙与巧、似与不似、实与虚、情与理、平与险的平衡与和谐。潘天寿恰恰反其道而行,要履险境,走极端,喜奇兀、强倔、壮伟甚至丑怪的造型、造境,寻找自己的艺术道路。此《兰石图》体现了潘天寿那种“用小构图不大幅”的创作原则,择其精华,去其芜杂,言简意赅,回味无穷,笔愈简而气愈壮,而且气盛、势旺、力足,近世罕有与匹者。
《秋蟹图》近代 潘天寿 纸本设色
潘天寿擅画写意花鸟和山水,远师徐渭、朱耷、原济(石涛)等人,近受吴昌硕影响;其画破常规、创新格,布局敢于造险、破险,笔墨浓重豪放,有金石味,色彩单纯,气势雄阔。书法从钟繇、颜真卿、史孝山人入手,后学秦汉、魏晋碑文,参以卜文猎碣。画中题识,疏斜跌宕,有黄石斋 (道周)风。善诗,能治印。亦画人物,并长于指画。这幅作品画一只肥大的螃蟹从盛蟹的竹篓里爬出来,很有生趣。竹篓用淡墨勾勒,清劲潇洒,螃蟹用重墨,笔笔写出,形象生动。淡色竹篓和重墨螃蟹,形成了对比,使画面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上面就是关于中国近代部分名画的基本信息,大家若是感兴趣的话可以自行查阅更多的资料,祝大家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