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膺(1695~1755)清代诗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乳名龙角。通州(今江苏南通)人。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因遭诬告被罢官,去官后寓扬州借园,自号借园主人,以卖画为生。与
李鱓、
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
清代画家李方膺花鸟画《墨梅图》纸本墨笔 1754年作 款题:十日厨烟断米炊,古梅几笔便舒眉。冰花雪蕊家常饭,满肚春风总不饥。乾隆十有九年十月,写于金陵借园。李方膺。钤印:梦中之梦、换米糊口、膺、梅花手段、小窗风雨 鉴藏印:楚珍 古人画梅,或千花万蕊,或枯枝疏朵,梅树大多枝干虬曲,摇曵多姿。李方膺最爱画梅,曾题画梅诗云:“写梅未必合时宜,莫怪花前落墨迟。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从触目横斜的千万朵梅花中,画家捕捉最使人赏心悦目的两三枝,经过艺术构思,创造出比天然的梅花更为完美的艺术形象,以少胜多,令人回味无穷。
郑板桥对此大加赞扬。 乾隆十九年为1754年。李方膺罢官后以卖画为生,生活贫苦,画中的题诗反映了他忍饥作画的乐观精神。图中的折枝梅花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梅枝“豪气横行”,梅花圆润潇洒,暗香疏影,别有一番孤高冷峻的风度。李方膺好友袁枚评价其梅称:“傲骨郁作梅树根,奇才散作梅树花”,一语点明了他形成这一风格的缘由。李方膺爱梅成癖,故有“平生知己”之印,以画梅自喻其憨直、倔强、满怀正气之个性,“孤干长招天地风,香心不死冰霜下”,袁枚的话可谓知己之言。
清代画家李方膺墨梅图 纸本墨笔 纵125.6厘米 横42.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李方鹰极力主张在师法自然和传统的基础上自立门户,以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此图在画面右角绘倒梅一枝。似乎信手拈来,却得其天真,具有淳朴、自然之美,奇也在其中了。画上有画家自题:“雪拥梅花傲岁寒,秀才风味画图有。人言结实溅牙齿,未解调羹尚借酸。”
清代画家李方膺梅花图 款识:予性爱梅,即无梅之可见,而所见之无非梅,日月星辰梅也,山河川岳亦梅也;硕德宏才梅也,歌童舞女亦梅也。触于目而运于心,借笔、借墨、借天时晴和、借地利幽僻,无心挥之而适合乎,目之所触又不失梅之本来面目。苦心于斯三十年矣,然笔笔无师之学,复杜撰浮言以惑世诬民,知我者梅也,罪我者亦梅也。乾隆二十四年四月初六日,写于金陵借园虎溪桥。李方膺。字晴江,江南通州人。钤印:平生知己、梅花手段、冷香 李方膺一生爱梅,久而成癖,将梅喻为真、善、美的象征,渴望出现一个没有丑恶的朗朗乾坤。其住宿处,均命名为“梅花楼”,庭院周围栽满梅树,置身其中,吸香纳气。《梅花图》倒挂艳梅数枝,枝条茂盛,寒葩冬萼挂满枝头,或含苞欲放、或初绽花片、或盛开怒放、或残英点点,正侧偃仰,千姿百态,晶莹透彻,傲寒不凋,杆枝挺劲有力。梅花分布富有节奏韵律,长枝处疏短枝处密,交枝处尤其花蕊累累,密而有序,乱中有法,珠玉进发,清气袭人,用折枝法,以浓淡墨加焦墨写梅树枝干,
白描淡墨勾花,浓墨点蕊。浓淡相宜,俊朗苍秀,寒梅精气自现。
清代画家李方膺清竹幽兰 立轴 纸本款识:画到琅玕墨更浓,自怜吏老俗填胸。廿年江上清风伴,明月晴天雪后逢。甲戌秋仲,写于八闽大方伯署中,晴江李方膺。钤印:方膺仙李 “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常喜欢描绘以风雨为背景的竹石,他的这件《清竹幽兰》轴便是一幅别具一格的作品。这幅画作于八闽大方伯署中,时为乾隆甲戌(公元1754年),这一年李已被罢官,因受到诬陷,心中抑郁,故于八闽大方伯署中所绘之画多有怨气。此画中有粗竹三竿,嫩竹两枝,在狂风中摇曳生姿。主竹挺拔有力,不弯不揖,有参天凌云之气概。整个画面的气势表现在用浓墨、枯墨铺写的枝叶上,所画竹叶不讲成法,秃笔直扫,竹叶画呈扁方状倾斜方向,无叶尖,潇洒随意,尽管风势极强,但枝叶顺风飞扬而不折,透出一种镇静与傲慢。画面中,石与兰草都是陪衬物,点染出艰难、恶劣的自然环境。在疾风的鼓荡下,几叶小草已偃伏在地,坚强的石头也似乎极力抗拒,只有劲竹傲立苍穹,岿然不动,片片枝叶都呈现出百折不挠的力量。风是抽象的东西,没有具体的形象,画家通过描绘竹叶的动态变化,有力地表现出疾风的狂吹,使不可见的风有了可视的形象,而且从竹枝飞舞、竹叶相互碰撞中,似乎还可以听到碎琼乱玉的丁东之声。通篇笔墨酣畅淋漓,用笔任意率直,作者好似写出胸中之怨气,也可以说是一种人格的写照。板桥之竹如清癯的老者,清淡修整,有超然之态。方膺则不然,他的竹宛如在战斗中的猛士,顶天立地,傲岸不屈。他借竹子来抒发情怀,借竹子不十白狂风暴雨、坚忍不拔的品格来自喻。
清代画家李方膺《潇湘风竹图》纸本墨笔 南京博物院藏 款识:画史从来不画风,我于难处夺天工;请看尺幅潇湘竹,满耳丁东万玉空。乾隆十六年,写于合肥五柳轩。李方膺。钤印:晴江(白文方印)、李生(朱文方印) 《潇湘风竹图》画面劲竹数竿,直指云霄,枝干挺拔遒劲,墨虽淡却筋节有力。而竹叶秃笔横扫,依风势倾斜。夸张地几呈平行之势,有力地表现了疾风狂吹的情形,竹旁顽石阔笔涂写,与竹浑然一体,更加突出了竹竿迎风屹立的不屈,并给予有力的支持,显示了两种力量的强烈的对抗性,赞颂了竹子与狂风顽强苦斗的精神。乾隆十六年为公元一七五一年,作者时年五十七岁。
清代画家李方膺《兰石图》立轴 水墨纸本 题识:画兰何必太矜奇,信手拈来自得宜。叶乱花迷浑是墨,芳心点出释人疑。乾隆十有九年十月,写于金陵借园。晴江李方膺。 李方膺以行草笔意入画,纵横磊落,顿挫盘郁,生面别开。此轴以淡墨画石,疏疏几笔,尽得气势。复以浓墨写兰,翩翻飞动,花歌叶舞,有迎风作笑之趣,上下应答之态。读之振人心脾。 李方膺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