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格列柯 El Greco(1514-1614),西班牙著名画家,是西班牙绘画的开拓者。本名多明尼科士底欧多科普洛斯,十六世纪中叶(大约1541年)由出生在希腊,后被称为格列柯,意为希腊人,早期受拜占庭画风的影响,后来他到意大利威尼斯学画,直接受教于当时威尼斯的名画家提香、丁托列托,尤其受了托列托的影响甚深。格列柯是一天才而又非常复杂的人物,他的作品象一块多棱镜,曲折地反映了西班牙16世纪下半叶动荡的社会和没落的旧贵族走向崩溃而叹息。他的作品充满神秘,有一种内在精神质的东西体现在画面中,似乎他时刻在与命运做斗争,常常会无力的黯然伤神。其代表作品有:《圣马丁与乞丐》《奥卡斯伯爵的葬礼》《脱掉基督的衣服》《圣母升天》《圣名之赞仰》《基督復活》《受胎告知》《基督洗礼》《圣名之赞仰》《貂衣贵妇》《最后审判》等。
格列柯是欧洲矫饰主义后期最具独创性的宗教画家、肖像画家,以描绘敏感、动势、异常细长的身躯人物为其特色。他的这种独特艺术风格,是在综合丁托列托和帕尔米加尼诺这两位手法主义大师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他将前者一反常规的不平衡构图法,将后者拉长人物形象的手法推到了逻辑的顶点。文艺复兴时期所表现的现世愉悦画面,在格列柯的画面上已消失。他深深地吸收了中世纪的神秘思想,融入其作品中。他的作品色彩的运用变化细致,像宝石一般闪耀着五彩的光辉。当时伟大的传记作家瓦萨里曾批评丁托列托打破常规的作法,认为要是他坚持用前辈的优美风格作画,早就可能成为威尼斯最伟大的画家了。然而,在托莱多这个偏远的西班牙镇上,他的极端做法没有受到指责,反而大受欢迎,到他画室定画的人群络绎不绝,竟致他不得不雇用大批助手去应付繁忙的订货。
1570年他到罗马,后来又来到西班牙。1577年,格列何定居于离马德里四小时车程的古城托雷多,他把威尼斯派的绘画风格,特别是丁托列托的表现方法,带到了西班牙,后来创建了自己独特的画风。他曾为当时的国王腓力二世作画。托雷多是一个充满狂热信仰的城市,因此格列柯为当地教堂创作了许多巨幅宗教画。1977年到过托雷多,曾走进圣多美教堂欣赏他的名画《奥卡斯伯爵的葬礼》,至今印象深刻。
西班牙画家埃尔·格列柯宗教画《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
《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是格列柯定居托莱多城数年后的一件优秀作品,在圣托米教堂里这张大画的下面,有一段文字向我们讲述了有关奥尔加斯伯爵(Lord Orgaz)的一些故事:两个半世纪以前(1336年前),当奥尔加斯伯爵,即该教堂的资助人唐·冈萨雷斯·鲁伊斯(Don.Gonzales Ruiz)去世时,两位圣徒——圣斯蒂芬(Sants Stephen)和圣奥古斯丁(Sants Augustine)从天而降,他们亲自安葬了伯爵。《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就是格列柯受圣托米教堂教士的委托绘制的。画面左下角的小男孩(也许是画家格列柯的儿子)正伸出左手,向我们指点着这个场面,两位身着金黄色法衣正在料理死去的奥尔加斯伯爵的人正是圣斯蒂芬(年轻者)和圣奥古斯丁。画面中那些参加葬礼的绅士一个个表情肃穆、庄重,他们的手的刻画非常富有表现力,就像一只只纤巧、无声无息的飞动的蝴蝶,其中既有对死者的依恋,又似乎不愿去惊醒这位 “沉睡”的人。画面中天堂和尘世这两个世界被组合在一起,画幅中部偏左的位置,一个天使手捧着一个尚未成形的幼儿的灵魂,正在向上飞升,这时,下界的一位白衣主祭莫雷诺(Commes Moreno)看到了这一切,他摊开双手,脸上满是惊讶、欣喜的表情,这个情节把天堂和尘世这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耶稣,这位最后的裁判者坐在画面的最上端,身边环列着天使和诸圣徒,在他下面左右两旁是施洗者约翰和圣母。耶稣身着白衣,浑身放射出上界的灵光。画中的云是通向天国之路的象征,许多小天使的身形在其中隐现。
死亡,在格列柯看来,意味着灵魂将进入永恒,生命将得到长久的安宁。身着铠甲、全身松驰的奥尔加斯伯爵,整个体形是一条曲线——就像一个惬意安眠的人,周围则是二片寂静、安详。有些人认为,在圣斯蒂芬的头部上方,有一张向我们直视的面孔,那是画家格列柯本人的肖像。
西班牙画家埃尔·格列柯宗教画《拉奥孔》
《拉奥孔》是格列柯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世界一百幅名画之一。在作品中,整个画面笼罩着一种虚幻、病态的神秘气氛。
色彩则加强了凄凉恐怖的月夜的阴森逼人,人物像是旷野中的孤魂一般漂泊无定。打破了许多已成定式的绘画规则的大胆创新之作。这幅画也折射出了文艺复兴的完美艺术巅峰过去之后,艺术家对新的艺术表现手法的探索和尝试。画的内容取材于希腊神话故事《拉奥孔》。希腊人久攻不下特洛伊城,便想出了“木马计”,把一些希腊士兵藏在大木马肚子里,留下木马,然后佯装撤退。特洛伊人看到希腊人撤离后,便想把木马作为战利品搬到城里。这时,特洛伊城的祭司拉奥孔,提醒特洛伊人不要把木马搬入城内,以免上当。这一举动,触犯了阿西娜和众神,因为拉奥孔试图破坏众神要毁灭特洛伊城的计划。于是,阿西娜派来两条海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都活活缠死了。而特洛伊人由于没有听从拉奥尔的劝告,把木马拉进了城,也遭遇了灭顶之灾。
画面的悲剧气氛相当浓烈,给人一种直观的恐怖感和震撼人心的视角冲击力。画面左方的两个人物身份不明,他们正在看着被毒蛇缠咬的拉奥孔父子三人,有人认为是阿西娜派来的使者。正在被两条毒蛇肯咬的拉奥孔父子,由于极度的痛苦,身体扭曲得变了形,拉奥孔睁大了惊恐的眼睛,在做垂死挣扎。他头顶的一个儿子已经被咬死在地。右边的儿子正在与毒蛇搏斗,可是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他们的身后是岌岌可危的特洛伊城,一匹被画成金黄色的马正朝城的方向走去,表征着“木马计”的得逞。
画家运用了自己最擅长的艺术表现手法:“扭曲、变现”和“富于表现力的色彩”。画上的人物都被刻画得特别瘦长、高大,仿佛被特意拉长了一样,夸张的四肢和因痛苦而扭曲的表情,把人物临死时的挣扎刻画得惊心动魄。画上综合运用了多种色彩,人体都被涂成梦幻般的银白色,黑色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空间,天上被乌云笼罩,前景的小山、石块也是黑暗一片,把人物的银白色衬托得刺眼、炫目。远处的科洛伊城是金黄色的,与地平线相连的天空上是白色和蓝色。魔幻般的色彩,把人仿佛带进了一个幽灵的世界,也烘托出了一个恐怖、变形、神秘、混乱的无序的世界。也有人探讨《拉奥孔》的主题暗示了画家蕴藏在内心深处的危机感和人类悲剧的宿命感,正如毕加索描述他的那样“在他眼里,这个世界正在崩溃,而他也在描绘这种崩溃”,“在他身上,无疑具有一些他那个时代,或是我们这个时代不曾认识的伟大的东西”。
无疑问,在那个时代,埃尔·格列柯是极为独特的。他在广泛吸取前辈大师们绘画技艺的基础上,凭借自己对绘画艺术的独特理解,通过变形的手法,富有表现力的色彩,幻想主义的风格,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完全神秘而又极具魔幻力量的世界。他的这种创作风格,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西班牙画家埃尔·格列柯宗教画《圣马丁与乞丐》
此画作于1604年以后(又一说作于1597—1599年)。骑在马背上的圣马丁形象展示一个传说中的贵族性格,尽管头部仍然画得很小(有时,格列柯的人物瘦长得几乎是头的12倍,使人的头部显得更小)。下巴尖细,眼眶深陷,神态凝滞,但背景不是虚妄的,尤其是天空,有着宁静多云的写生实感。色彩的层次也比较贴切。那个站着的乞丐形象,画得略微差一些,头部依然太小,裸体被拉长了。尽管如此,在这幅画上已看不到习见的那种动乱与宗教狂热,是一幅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风俗画。 此画约为 191×98厘米,现藏华盛顿国立画廊。
格列柯从1590年到他逝世的1614年,画的宗教题材数量是惊人的。这段时期画上的形象都是颀长的身材,奇怪的表情,明亮偏冷的不谐和色调,画面的气氛非常特别,与真实生活迥异,属于一种超自然的幻境。这些作品说明画家在西班牙宗教改革时期对天主教的非常虔诚心理的反映。但在充满变形世界的绘画中,也有几件作品比较生动,《圣马丁与乞丐》就是一例。
西班牙画家埃尔·格列柯宗教画《红衣主教》
这件作品亦称《红衣主教唐费尔南多·尼尼奥·德格瓦拉》为格列柯肖像画的代表作之一。格列柯一生创作了许多肖像画,他的肖像画力求传神,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有着丰富而复杂的内心活动。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红衣主教唐费尔南多·尼尼奥·德格瓦拉》、《僧侣费利克斯·奥滕西奥·帕拉维西诺》和《自画像》这三幅。在这件作品中红衣主教唐费尔南多·尼尼奥·德格瓦拉端坐在椅子之上,一脸的严肃,黑色的眼镜之下有一双深邃的眼神。红色的衣服,帽子以及后面金黄色的色调使整个氛围更加庄严而神秘。他脚下落着一张被拆开的纸片,仿佛他是刚看完后滑落到地上,另观赏者浮想联翩。
西班牙画家埃尔·格列柯宗教画《基督脱衣》
在格列柯的另一名作《基督脱衣》中,基督身上的长袍就像一簇跳动的、凄冷的火焰,在他周围是一组冷调子的灰色、绿色、蓝色、黄色,这些色彩相互交织、掩映,共同烘托出一个悲剧性的场面。耶稣身边武士锃亮的铁甲上,映出了他长袍的红光,在他左下方折下腰去的那个人,长襟上也布满红色的反光,阴影部分又是一片蓝调子的冷灰。罗列在耶稣身后的是一片攒动的人头,他们的脸上也映上了长袍的红光。在构图上,耶稣的身形是整个画面的中轴,在他周围,排列了两组半环形的人物肖像,画面空间促迫、壅塞,似乎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拥在耶稣身边的武士,一个个手执闪着寒光的器械,那些戈矛在此象征性地点出了狞厉、肃杀的气氛。在耶稣腰部以下,又是一组人物,三位惶惶不安、痛彻肺腑的女子正回过头去,望着那一段即将被刻作十字架的巨木——那上面的长钉将刺穿耶稣的脚。在最右边那位躬身凿刻的士兵,面色显得青灰怖人。这一组人物又给画面增加了一层空间,像台阶一样,把《基督脱衣》的画面分为紧密关联的两个层次。在画面最右下角一张破碎的纸片上,是格列柯残缺不全的签名。
西班牙画家埃尔·格列柯宗教画《在哺乳的圣母》布面油画 52×36cm 1590年
这张《在哺乳的圣母》和《圣家族》中的圣母是同一个形象,这幅保存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国家美术博物馆的绘画是埃尔 · 格列柯的后期作品。只是把圣母的形象从《圣家族》上的圣母形象照搬下来而已。圣母的容颜在两幅绘画中非常雷同,圣母的姿态和一些天使们的姿势尽是“矫饰主义”的影子,肯定是受到文艺复兴时期尤其是米开朗琪罗作品的影响。
埃尔·格列柯非常善于画圣母的形象,往往在优美的圣母像上包含着他对人性的追求,透露出人文主义的思想感情。如格列柯前期的代表作《圣家族》上可以看到人物的比例有点拉长,常常在圣母望着襁褓中的圣子的脸上表现出一种忧郁的表情,圣母的一对传情的眼神充满着湿润的闪光,似乎在为圣子的前途担忧。
到了晚年,格列柯脱离了矫饰主义,发展出自己的独特风格,以熟练的技巧描绘人物。他以明暗色彩对比,自然地衬托出人物的轮廓,主题造型富有画家的主观感觉。这是他的艺术给予后代画家及近代绘画的最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