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艺术欣赏

王鉴仿大痴山水图轴美术作品

时间:2020-11-24来源:作者: 点击:
【王鉴仿大痴山水图轴】<style>.lemma-word-new{border-bottom: 1px dashed #AD8959;color: inherit;}</style>

  《仿大痴山水图》轴,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王鉴绘,绢本,设色,纵122.5厘米,横61.5厘米。
  自识:“庚子冬日仿大痴笔意。王鉴。”钤“王鉴之印”、“玄照”印。
  本幅右上有王时敏题:“元四大家风格各殊,其源流要皆出于董巨。玄照郡伯于董巨有专诣,所作往往乱真。此图复仿子久而用笔皴法仍师北苑,有董巨之功力,又有子久之逸韵,瓶盘钗钏镕成一金,即使子久复生,神妙亦不过如此,真古今绝艺也。余老钝无成,时亦欲仿子久而粗率疥癞,相去愈远。今见此杰作,珠玉在侧,益惭形秽,遂欲焚弃笔砚矣。叹绝愧绝!庚子仲冬王时敏题”。下钤“王时敏印” 、“逊之”印,引首钤“归邨”印。
  “庚子”是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王鉴时年62岁。
  鉴藏印钤:“虚斋审定”、“莱臣审藏真迹”。
  此图沿“S”形的水路,绘一河两岸的景致,笔墨技法娴熟,设色清丽淡雅,表现了江南山水沉郁深秀的自然气象。图中山石、树木勾染以仿大痴,即黄公望的画风为主,同时参法董源及宋人巨然的笔法,显现出王鉴晚年对古人笔墨融会贯通的掌控能力。  王鉴(1598—1677年),字玄照,后改字元照、圆照、元炤,号湘碧,自称染香庵主,太仓(今属江苏省)人,因明末曾官廉州知府,故人们常以“王廉州”称之。擅绘山水,宗法五代董源及以黄公望为首的“元四家”,皴法细密,墨色浓润,以仿古功力深厚而备受人们称道。与同时代的山水画家王时敏、王翚、王原祁合称“四王”,他们在清初画坛上形成了极强的复古势力,进一步规范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技法和程式,同时,也阻碍了中国山水画的进一步发展。有《染香庵集》、《染香庵画跋》传世。    王时敏(1592—1680年),字逊之,号烟客,晚号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其祖父是明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王锡爵,父亲是明翰林编修王衡。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举进士,崇祯初以荫仕至太常寺卿,崇祯十三年(1640年)辞官隐居,入清不仕。工隶书,善画山水,以元黄公望、倪瓒为宗,又受董其昌影响。他极力主张恢复古法,反对自出新意,是清初画坛正统派的领袖,后世称“娄东派”,与王鉴、王石谷、王原祁合称“四王”,位列“清初四王”之首,在当时有很大影响。               董巨,即指五代画家董源、巨然,两人均善画江南景色,多作平远布局,笔墨圆润轻淡,境界滋润秀丽,共同创立了南方山水画派系。    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多为四字,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因开卷时首先见其,故称“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现。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大痴道人,常熟(今江苏)人。早年一度在大都(今北京)监察御史院当书吏,曾入狱,后隐逸于苏南和富春山,系道教全真教派教徒。他专擅山水,取五代董源、巨然的“平淡天真”,又得元代赵孟頫之“古意”,为“元四家”之首,著有《山水诀》。               董源(?—962年),五代时南唐画家,源,一作元,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人,南唐中主时任北苑使。《宣和画谱》中记载董源作品甚多,但传世寥寥。传董源山水有“水墨”和“青绿”两类,今仅见“水墨”一路,多作江南一带山水景色,幽旷平和,得山水之神气,意趣天真,品格高古,开创江南画派特有风格。后世巨然继承董源衣钵,与之并称“董巨”。                巨然,五代宋初画家。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南唐亡,至开封(今属河南省),为开元寺僧。多以长披麻皴画山水,山顶多作矾头(石块),与董源并称“董巨”,为南方山水画派之祖。

------分隔线----------------------------

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

相关高清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