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肇基梦楼抚琴图轴】<style>.lemma-word-new{border-bottom: 1px dashed #AD8959;color: inherit;}</style>
《梦楼抚琴图》轴,清,王肇基绘,绢本,设色,纵54厘米,横26.4厘米。
本幅王肇基题:“爱镜者美人,爱剑者侠客,名士则爱砚,嗜好各成癖。先生放达人,耽此琴三尺,世俗竞淫哇,太古音谁识?庚辰孟夏月,梦楼宗台抚琴图。王肇基绘并题。”下钤“王肇基印”白文印、“镜香”朱文印。
“庚辰”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这一年,王肇基60岁,王文治(号梦楼)31岁。“孟夏月”则正值会考结束,殿试、御赐之前。王文治在这年的五月初十日得中进士第三人。
图绘王文治在室内的画像。他手持折扇神情淡定地端坐在木椅上,身旁条案上摆有古琴和香炉,身后的花架上则置有盛开的兰花一盆。虽然点景物象不多,但是它们高低错落的陈设,丰富了画面的纵深空间,同时,也映衬出像主王文治幽兰般的君子心志和以琴瑟为伴的文化素养。
<p> 王肇基(1701—?年),字履仁,号镜香,浙江嘉兴人,王斌之子。善
白描人物,形神兼备。工绘写意花鸟,秀韵天成。曾游寓京师,与名流文士相往来。</p> 王文治(1730—1802年),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镇江)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探花,官翰林侍读,出为云南知府。高宗南巡,至钱塘僧寺,见文治书碑,大赏爱之。内廷臣有告之文治者,招使出不应也。善画,工书,与翁方纲、刘墉、梁同书齐名,合称“清四家”。著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卒年73岁。<BR> 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因在皇宫大殿内举行,故称殿试。
中国古代家具的一种。案面窄而长,案体较高。 古琴以宽者为上,窄者为下。形体被人格化,上端突出部分为头,最上近边沿处为额,头下内收部位为项,再宽出处为肩,直下内收部位为腰,最下为尾。琴背面、额两角为护轸,名凫掌,项上横开之浅槽为轸池,7个小孔穿轸绒,上端系弦,下边系轸,上音孔称龙池,下者称凤沼,腰部之中左右各开方孔名足池,用以安足,足为雁足,用以缠弦。琴上紫檀嵌件简称岳尾,横列项上高出琴面者为岳山,岳下平面横木为承露,尾部中间略高出琴面者为龙龈,岳龈架弦便于弹拨,龙龈左右者为焦尾,下者为尾托。琴横陈案上,头左尾右,其外侧安13枚取音标志名徽,徽多用蚌壳制作,金玉者为贵。琴张7弦由外向内渐细,第1弦最粗。琴弦本为丝弦,晚近乃用西乐之钢弦。弦穿出轸绒外之结曰“蝇头”。<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