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图》册, 明,王履作,纸本,墨笔或设色,每开纵34.5厘米,横50.5厘米。
本幅款识“畸叟”二字。据自题,知此图是王履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游览华山后,潜心构思半年多时间始画成。全册各开意境或险峻,或幽深,或苍茫,或清旷,将华山万秀千奇的佳景胜迹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在《华山图序》中较系统地论述了其绘画主张,其中“我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的“师法造化”的见解和“以形写意”的观点,对后世山水画理论影响深远。
华山北俯黄河,东扼潼关,山势巍峨高耸,自古即列为五大名岳之一,号称西岳。其雄奇宏丽的景色成为历代诗人、画家赞咏的题材。
此册图页40幅,另有自作记、跋、诗叙、图叙共66幅,合成一册。故宫藏图页29幅,余藏上海博物馆。每幅一景,每景均有精妙的描绘。如《上方峰图》,画面地势险扼,岗峦对峙,在陡削的峰壁上铁锁下垂,犹如银练垂空,崖下行人昂首仰望,着意渲染出“青壁无路难寅缘”(韩愈诗)的险峻形势。而《苍龙岭顶图》则云霭缭绕,峰峦隐现,一派苍茫絪缊的气象。全图以水墨表现为主,略加赭石、花青等淡彩晕染。构图多采用近景和中景,突出主体又注意空间进深。用笔挺拔峭劲,山石多以劲利的笔触作小斧劈皴,表现华山坚实的石质,树木则以瘦硬如屈铣铁的简洁笔道显示挺秀之姿。画法取自南宋马远、夏圭,又具自身风貌。此图为王履晚年杰作,亦是其存世孤本。
明代汪砢玉《珊瑚網》、朱存理《铁網珊瑚》,清代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十百斋主人《十百斋书画录》等书著录。 王履(1332—?年),字安道,号畸叟,又号抱独老人,江苏昆山人。元末明初医学家,明初在西安供职于秦府,著有医书数种。精工诗文书画,擅画山水,师承南宋马远、夏圭,尤长于写生,不拘前人成法,主张深入自然,师法造化,从真山实水中汲取素材,在摹古成风的明初画坛上,其见解是较为难得的。《华山图》是王履唯一的传世之作。<br>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起源于青海省,在山东省北部汇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 中国画技法之一,属辅助性用笔,为突出形象之用。“渲”是在皴擦处略敷水墨或色彩,“染”是用大面积的湿笔在形象的外围着色或着墨,烘托画面形象。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鄧州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因其郡望为昌黎,世称韩昌黎。25岁登进士第。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又称韩文公。唐代中期的文学家,继承儒家道统思想,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对后来的宋明理学有重要影响。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列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有《原道》、《师说》、《马说》、《送李愿归盘古序》、《进学解》等,均收入《昌黎先生集》。 指建筑物纵深各间的长度。即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两柱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各间进深总和称通进深。 中国画技法名称。皴法是指用画笔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斧劈皴”是皴法的一种,为南宋画家李唐所创,画家采用毛笔横扫,用笔极有力度,以表现山脉坚硬之石质,犹如巨斧劈出一般,很有特色,故名“斧劈皴”。<br> <br> 马远(生卒年不详,南宋宁宗时期人,大约活跃于13世纪初期),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其曾祖、祖父、伯、兄及本人均为画院待诏。从北宋一直延续到南宋。“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后,马远的祖父随着高宗赵构南渡,所以马远是在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出生长大的。他大致的活动时间在南宋光宗、宁宗年间。擅画人物、山水、花鸟。山水始承家学,后学李唐而自出新意,构图多用边角形式,有“马一角”之称,是南宋“翰林图画院”中的佼佼者。与另外三位画院画家李唐、刘松年、夏圭在画史上合称为“南宋四家”。 夏圭(生卒年不详),一作夏珪,字禹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画家,与李唐、刘松年、马远并称“南宋四大家”。宁宗时任画院待诏,赐金带。善画山水,属水墨苍劲一派,喜用秃笔,下笔凝重,继承发展了李唐的大斧劈皴。取景简练,常以半边景物表现空间,与马远有异曲同工之妙,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 珊瑚是由生长在海里的一种低级腔肠动物珊瑚虫分泌出来的大量石灰质堆积而成,多呈树枝状,断面有同心层状花纹。其化学成分为碳酸钙,主要以方解石的形式出现,硬度为3.5—4,比重为2.60—2.70。不耐酸碱。珊瑚主要有红、白、绿、紫等颜色,其中以颜色纯正的红珊瑚为上品。<br> 珊瑚质地细腻柔韧坚实,可用来雕刻工艺品或镶嵌首饰,还可入药。在亚洲,珊瑚的主要产地在日本到台湾一线海域,海南岛及西沙群岛亦有出产。<br> 清代,一、二品官员的顶戴都是用红珊瑚制成。<br> 卞永誉(1645—1712年),字令之(一作合之),号仙客,盖州(今辽宁盖平)人,隶汉军正白(一作镶红.又作正蓝)旗籍。官至刑部尚书。博学好古,家富收藏书籍、碑帖、书画。能书,工画,曾随其叔三畏学写山水,善画水仙、柏石。善于鉴赏书画,朱彝尊《论画诗》有“妙鉴谁能别苗发,一时难得两中丞”之句,即指卞氏与另一位鉴藏家宋荦。所著《式古堂书画汇考》60卷采前人著录书画之作与其所目见耳闻者,汇而成编,上溯魏晋,下迄元明,集著录之大观,尽鉴赏之能事,至今仍是古书画研习者参阅和引征的重要书目之一。另著有《式古堂朱墨书画纪》80卷。其常用鉴藏印记有:“令之”、“仙客”、“式古堂”、“卞令之鉴定”等。 <BR> <BR> 中国书画著录书。清卞永誉编著。分《书考》、《画考》,著录其目见之清代以前的法书、名画。是书淬取著录书画诸体之长处,又分门别类,先纲后目,先总后分,先本文而后题跋,先本卷而后征引他书,辨其源流,别其真赝,考究详明。又用大小字体、眉注圈识分别正文与外录,可谓条理井然,眉目清楚。自魏晋以来而迄清康熙时所传世之书画于此大备。书画之前有《书评》、《书旨》及《论画》,辑录诸家画论。此书著录宏富,尽管间有谬误,仍不失为一部考据精备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