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桥会盟图》卷,元,陈及之作,纸本,白描,纵36厘米,横774厘米。
该图旧作辽画,实误。款署“祜申仲春中浣富沙竹坡陳及之作”,据考,“祐申”为元代延祐庚申年的缩写。
该卷画“便桥会盟”故事,全图共绘246人,180匹马和4头骆驼,堪称是元代绘人马最多、物景最宏大的历史画。全卷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段,绘以党项人为主的各类马上运动和马戏表演,第二段,绘游牧之骑,以此过渡到第三段,绘便桥会盟故事,画突厥首领颉利在便桥桥头向秦王李世民求和的情景。
全卷以白描线条绘成,得北宋李公麟遗韵。飞动自如的线条展现出人马极强的运动感,强劲之处,顿挫有力,洒脱之笔,圆转不滞。画中人马,虽盈寸方,但神情毕肖,尽见风采,细微之处,不失博大。
清《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该史实出自《旧唐书·太宗本纪》,唐武德九年(626年)八月,突厥颉利可汗率十万人马入侵武功(今陕西武功县西北),又猛攻距唐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东北仅只十公里的高陵,京师大震。颉利可汗直逼渭水便桥,秦王李世民闻讯后与房玄龄等6人飞骑直奔渭水南岸,指责颉利毁约,唐朝大军继至,气势逼人,颉利不得不当即请和,斩白马发誓,在便桥上会盟结好。 陈及之(生卒年不详),画史失载,号竹坡,富沙(今地名不详)人。应为民间文人画家,以白描人物见长,约活动于元仁宗(1285--1320年)朝,其活动中心在河北省中、南部。 传统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指用墨线勾画物象,不施任何色彩者,名为“白描”。 李世民(599—649年),即唐太宗,唐高祖李渊次子。鼓动李渊起兵反隋,曾平定窦建德、刘黑闼、王世充等割据势力。李渊称帝,封为秦王,任尚书令。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其兄李建成,被立为太子,后即帝位。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府兵制,开创“贞观之治”,为李唐王朝奠定了基石。 李公麟(1049—1106年),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城(今属安徽省)人。北宋著名画家。神宗熙宁中进士,官至朝奉郎。好古博学,喜藏钟鼎古器及书画。擅画人物、佛道像,尤精鞍马,更以白描画法独步当世,被评者推为宋画第一。 中国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由乾隆皇帝命令大臣编纂,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二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册;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书中收录的均为清朝宫廷所藏之书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