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艺术欣赏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轴美术作品

时间:2020-11-24来源:作者: 点击: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轴】<style>.lemma-word-new{border-bottom: 1px dashed #AD8959;color: inherit;}</style>

  《天池石壁图》轴,元,黄公望绘,绢本,设色,纵139.4厘米,横57.3厘米。
  本幅自识:“至正元年十月,大痴道人为性之作天池石壁图,时年七十有三。” 至正元年为1341年。
  画面上部有元人柳贯长题,钤元钱良右,明邹迪光、李蔚等鉴藏印记9方,又半印1方。
  此图描绘的是苏州城西吴县境内天池山的景色。天池山与灵岩山、天平山一脉相连,峰巅矗立巨石,远望巧若莲花,人称“华山”。山一侧的半山坳中长年积有一泓碧水,名曰“天池”,故山之这一面亦被称为“天池山”。
  画面兼用高远和深远的构图方法。近景丘陵溪涧,长松茂树。山径迂曲,通向主峰。画面正中层峦叠嶂,天池居于右上,两侧石壁对峙,池中水阁数椽。主峰两侧烟云流润,使画面虚实相生。
  此幅构图繁复,高坡陡崖错落分布,雄秀多姿。画家状物之笔虽较简略,杂树多用横点,山石作披麻皴,但线条却显得自然流畅,起落有序;笔法朴厚苍润,变化多端。设色采用“浅绛法”,多用淡赭,并以墨青、墨绿合染,冷暖互补,极佳地表现出山色的青葱与阳光的和煦。正如清吴修所云:“赭色微黄画里春,墨青墨绿染精神。”
  黄公望擅长的“浅绛法”在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此图即其典范作品。另,本幅柳贯长题中称黄公望为“吴兴室内大弟子”,说明黄公望曾就学于赵孟頫,这是画史研究中的重要资料。
  清吴升《大观录》卷十七、缪曰藻《寓意编》著录。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大痴道人,常熟(今江苏)人。早年一度在大都(今北京)监察御史院当书吏,曾入狱,后隐逸于苏南和富春山,系道教全真教派教徒。他专擅山水,取五代董源、巨然的“平淡天真”,又得元代赵孟頫之“古意”,为“元四家”之首,著有《山水诀》。             柳贯(1270—1342年),字道传,浙江金华人。元代书法家。官翰林待制,与黄溍、虞集、揭傒斯齐名,人称“儒林四杰”。善楷书,工篆书,妙处不减唐人。行书纵横遒逸。  邹迪光(1550-1626年),字彦古,号愚古,明直隶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历官湖广学政,工诗文,擅画山林。有《石语斋集》、《文府滑稽》等著作传世。曾刻印过自撰的《郁仪楼集》五十六卷、《调象庵集》四十卷。  位于江苏苏州之西,今属江苏吴县。此山自宋代始便是僧家参禅礼佛之胜地。山上建有灵岩禅寺、多宝塔、吴王井等古迹。                山水画皴法之一,亦称“麻皮皴”,由五代董源创始,如元·汤垕《画鉴》所述:董源“山水有二种:一种水墨矾头,疏林野树,平远幽深,山石作麻皮皴。”其状如麻披散而错落交搭,故曰“披麻皴” 。此法善于表现江南土山平缓细密的纹理,董源多运短披麻皴,巨然喜用长披麻皴,董、巨所创江南山水画派系即以披麻皴为显著特点之一。  浅绛法是画山水染色的一种方法。浅绛用色清淡,故又称淡彩法、轻着法。浅绛法染色以水墨渲染为基础,画面色调比较单纯,选用的色彩主要是藤黄、花青、赭石等。以胭脂、曙红等作为辅助,一般不用石青、石绿等重彩颜料,即便使用也是薄染。这种染色方法还比较灵活,常以水墨、淡赭并用,结合山石的正背、明暗,以墨色与赭石调节,如此山石就有高低、远近、大小、正背的区别,增强了山石的立体感。在此基础上再以淡花青、汁绿渲染,必要时略施淡淡的石青或石绿,画面就更显得郁郁葱葱,充满生机。    即浅绛山水,山水画的一种。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染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可能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亦称“吴装”山水。            吴修(1764—1827年),字子修,号思亭,浙江海盐人,流寓嘉兴。善诗文,工书画。山水得王洽泼墨法,兼善写生。好古,精鉴别书画法帖。著有《青霞馆论画绝句》等。    赵孟頫(音fǔ)(1254—1322年),元代画家、书法家,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宗室,14岁时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入元出仕,曾任翰林侍读学士、荣禄大夫等职,卒赠魏国公,谥文敏。他对诗文音律无所不通,书画造诣极为精深,乃元代的画坛领袖。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他倡导复古,强调“书画同源”,主张师法自然。书法钟繇、二王、李邕、宋高宗赵构以及历代诸家,篆、隶、真、草各臻神妙。其绘画、书风和书学主张对当代及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br>      二十卷,清代吴升编著。吴升,字子敏,吴县(今属江苏)人。自幼雅好古物,尤精于鉴赏书画。此书前九卷著录法书,自三国魏起至明代止,记有每件作品的书写字数、行数及本文;第十卷为《元明贤诗翰姓氏》,录有元、明时期最著名的法书家小传;第十一卷至二十卷著录自东晋至明代的名画,详尽地描述画面,记录款识、题跋,并加以客观的评论。书前有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宋荦及翁方纲所作的序。

------分隔线----------------------------

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

相关高清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