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弃商从艺,在我看来,不光是头脑发热一拍大腿,就此决定献身艺术那么简单。其实,他在下一盘大棋。
1
首先,梵高凭着他明锐的洞察力和独到的眼光,判断出一个结论:印象派必火。
梵高在给提奥的信中说:现在的人越来越喜欢那些色调明快、让人感觉舒服的作品,马奈做得很成功……但是印象派在这方面做得更好。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et,1832—1883)是19世纪印象主义的奠基人之一,一生从未参加过印象派的展览,但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艺术创作态度,却深深影响了莫奈、塞尚、凡高等新兴画家。
梵高虽然也很看好印象派,但是觉得自己如果再走这条路,只能是模仿,没办法超越!于是,就有了更大胆的想法:印象派不是追求色彩明亮吗,那我要让我的画作在色彩明快上压过你。
莫奈 日出
2
另外,梵高在个人风格的树立上,也做的很到位:
在当时的青年画家中,有一个名叫乔治.修拉的“密集爱好症”患者,他的画全是由一个个小点组成的,可谓辨识度极高!
修拉 春天,塞纳河上的大碗岛
修拉画小点点太厉害,梵高也认为自己无法超越修拉,牛逼一点说就是自己不屑与模仿。为了让自己的画作具有极高的辨识度。梵高又创造出了自己的画风,修拉不是喜欢小点点吗,那么我就画大圈圈好了。
梵高 星空
3
在品牌打造方面,梵高也想的比一般人远。
自己很懂画家的心理,又学会了牛逼的画法,开创了自己的画风,还应该找一个牛逼的营销推广人才。所以,梵高的弟弟提奥进入画商圈之后,他就让他把印象派画作往死里捧。
连被讥讽为不懂绘画的印象派都能红,我就更不用说了。他想。
所以他一直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一炮而红的时机。
可惜,梵高一直没能等到那个时机。1890年7月29日,梵高朝自己胸口轰了一枪。
在欧文·斯通的小说传记《渴望生活》里,定格了梵高“自杀”的高潮画面:
他把脸仰向太阳。把左轮手枪抵住身侧。扳动枪机。他倒下,脸埋在肥沃的、辣蓬蓬的麦田松土里——生生不息的土地——回到他母亲的子宫里。
在他自杀的前一天,他画了一幅《乌鸦群飞的麦田》。这幅画,蓝天为底,暗中为幕,仿佛预示了他的灭亡。
这是一个伟大画家的平生,异常悲凉。平生用生命来创作,却仅售出了一张画。平生爱过三个女人,却都无疾而终。患了神经病亲手割掉了自身耳朵。
一个熟悉消费者心理学、自带流量的IP、专业技能过硬,身边还有一营销大神帮助,为了能够上头条当网红布下了一盘大局的梵高,为什么没有看到计划成功的那一天就等不及结束自己的生命?
除了神经病外,我能想到的唯一解释就是:
穷到连买张床的钱都没有……
穷到请不起模特,画来画去只能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