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名画百科

毕加索《格尔尼卡》_毕加索巨型立体主义抽象画作品欣赏

时间:2018-11-29来源:作者: 点击:

《格尔尼卡》,1937年,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西班牙,782cm*350cm,布面油画,普拉多博物馆藏

毕加索格尔尼卡局部高清大图欣赏

《格尔尼卡》(Guernica)是一副巨型油画作品,是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件具有严重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此画结合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画中右边有一个妇女举手从着火的屋上掉下来,另一个妇女拖着畸形的腿冲向画中心;左边一个母亲与她已死的孩子;地上有一个战士的尸体,他一个断了的手上握着断剑,剑旁是一朵正在生长着的鲜花;画中央是一匹老马,为一根由上而下的长矛刺杀,左边有一头举首顾盼的站着的牛,牛头与马头之间是一只举头张喙的鸟;上边右面有一从窗口斜伸进的手臂,手中掌着一盏灯,发出强光,照射着这个血腥的局面。全画用黑、白与灰色画成。

1937年4月26日,发生了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克斯重镇格尔尼卡的事情。德军三个小时的轰炸,炸死炸伤了很多平民百姓,使格尔尼卡化为平地。德军的这一罪行激起了国际言论的谴责。毕加索义愤填膺,决议就以这一事情作为壁画创作的题材,以表达本人对战争罪犯的抗议和对这次事情中死去的人的哀悼。于是这幅被载入绘画史册的杰作《格尔尼卡》就此降生了。这幅画运用平面主义的绘画方式,以变形、意味和寓意的手法描画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慌、痛苦和死亡的凄惨情形。画面左侧,一位欣喜若狂的母亲怀抱因战争而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喊,她的身后立着一个恐惧的牛头,牛脸上流显露残忍的奸笑。

依据毕加索曾在其他绘画作品中以牛头表示邪恶的习气剖析,《格尔尼卡》这个牛头代表了法西斯的残暴和黑暗。画的中间局部,一匹被刺伤的马昂头张着嘴,发出哀鸣,据画家自己说,这匹马意味西班牙人民,它代表受难的西班牙。马的身下躺着一名死去的战士,他的右手握着被折断的剑,剑旁有一朵鲜花,这朵花是对死去战士的吊唁。一个妇女从窗子里探出身体,右手举着一盏油灯,油灯的左上方有一盏像眼睛似的电灯,灯光像锯齿一样射向周围,这些意味揭露,画家要将这一切罪恶和黑暗置于光照之下,让全世界都明了。画面右侧,表现了由于轰炸,一个女人从楼上跌下,她举着双手,抬头向上呼救。

毕加索《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整幅画用黑白灰三色绘成,扑朔迷离的黑白灰色块形成画面阴霾、恐惧,不规则的线条构成的角和弧的交织,给人一种四分五裂和骚动的觉得,画面繁重又压制,充溢了悲剧氛围。这幅画控诉了法西斯的罪恶,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示了悲痛和同情。这幅画曾到挪威、英国、美国各地展出,反响十分激烈,本世纪40年代借给美国纽约现代博物馆,1981年出借西班牙,如今收藏在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毕加索固然热衷于前卫艺术创新,但是却并不放弃对理想的表现,他说:“我不是一个超理想主义者,我历来没有脱离过理想。我总是待在理想的真实状况之中。”这或许也是他选择画《格尔尼卡》的一个重要缘由吧。但是他此画的关于理想的表现,却与传统理想主义的表现办法截然不同。

他画中那种丰厚的意味性,在普通理想主义的作品中是很难找到的。毕加索本人曾解释此画图像的意味含义,称公牛意味强暴,受伤的马意味受难的西班牙,闪亮的灯火意味光明与希望……当然,画中也有许多理想情形的描画。画的右边,一个妇女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号,她的下方是一个手握鲜花与断剑张臂倒地的兵士。画的左边,一个惊惶失措的男人高举双手仰天尖叫,离他不远处,那个俯身奔逃的女子是那样地仓惶,致使她的后腿似乎跟不上而远远落在了身后。这一切,都是可怕的空炸中受难者的真实写照。

画中的诸多图像反映了画家关于传统绘画要素的吸收。那个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图像,似乎是源自哀悼基督的圣母像传统;手持油灯的女人,使人联想起自在女神像的外型;那个高举双手仰天惊呼的形象,与戈雅画中爱国者牺牲的身姿不无类似之处;而那个张臂倒地的兵士形象,则似乎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某些战争画中的形象,有着姻亲关系。由此能够看出,毕加索不只是一位富于叛逆肉体的大胆创新者,同时也是一位尊崇和通晓传统的艺术家。

毕加索格尔尼卡局部图欣赏

乍看起来,《格尔尼卡》这幅画在形象的组织及构图的布置上显得非常随意,我们以至会觉得它有些杂乱。这似乎与轰炸时居民四散奔逃、惊慌万状的紊乱氛围相分歧。但是,当我们细察此画,却发如今这长条形的画面空间里,一切形体与图像的布置,都是经过了精密的构思与琢磨,而有着严整统一的次序。固然诸多形象皆富于动感,可是它们的组构方式却明显流显露某种古典意味。我们看见,在画面正中央,不同的亮色图像相互交叠,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中轴,恰恰将整幅长条形画面均分为两个正方形。而画面左右两端的图像又是那样地互相均衡。能够说,这种所谓金字塔式的构图,与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构图,有着某种类似的特质。

另外,全画从左至右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突出显现了公牛的形象;第二段强调受伤挣扎的马,其上方那盏耀眼的电灯看起来好似一只惊慌、孤单的眼睛;第三段,最显眼的是那个举着灯火从窗子里伸出头来的“自在女神”;而在第四段,那个双臂伸向天空的惊慌的男子形象,一下于就把我们的视野吸收,其失望的姿势使人过目难忘。毕加索以这种精心组织的构图,将一个个充溢动感与刺激的夸大变形的形象,表现得统一有序,既描写出丰厚多变的细节,又突出与强调了重点,显现出深沉的艺术功力。

在《格尔尼卡》画中,毕加索依然采用了剪贴画的艺术言语。不过,画中那种剪贴的视觉效果,并不是以真正的剪贴手腕来到达的,而是经过手绘的方式表现出来。那一块叠着另一块的“剪贴”图形,仅限于黑、白、灰三色,从而有效地突出了画面的慌张与恐惧氛围。

1937年4月26日,那本应该是“人世四月天”,德国法西斯空军恣意轰炸了西班牙历史名城——风光旖旎的小镇格尔尼卡,当时恰逢集市,2000名无辜平民丧生,格尔尼卡被夷为平地。这一事情震动了全世界,也震动了毕加索。愤恨的画家毕加索,挥笔创作了大型油画《格尔尼卡》。七十年过去,这幅杰作曾经成为警示战争灾难的文化符号之一,也使格尔尼卡的悲剧永远留在了人类伤痕累累的记忆中。

毕加索肖像画

《格尔尼卡》里没有飞机,没有炸弹,却汇集了残暴、恐惧、痛苦、失望、死亡和呼吁。被蹂躏的鲜花、断裂的肢体,号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断臂倒地的男子、濒死长嘶的马匹……这是对法西斯暴行的无声控诉,撕裂长空。画家以半笼统的平面主义手法,以超时空的形象组合,突破了空间界线,包含了愤懑的抗议,成就了史诗的悲壮;在四分五裂的黑白灰色块中,分发着无尽的阴霾、恐惧,折射出画家对人类灾难的强大悲悯。

面对痛彻心扉的人世惨剧,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反响,格尔尼卡被法西斯空军轰炸,就是给了艺术家们一道无声的考题。有没有慈善的情怀,就是能不能触动心灵创作的前提。毕加索说:“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当时侨居巴黎的毕加索,受西班牙政府拜托,正准备为参与巴黎国际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绘画作品。德军轰炸格尔尼卡的音讯传来,毕加索震怒了,他就以格尔尼卡被轰炸为题材,依他所想来为西班牙馆作画,将法西斯惨绝人寰的罪行彻底曝光在世人面前。艺术的创作者,是必需悟透艺术真理的。就像中国漫画家丰子恺所说的:艺术不是技巧的事业,而是心灵的事业。

《格尔尼卡》问世后,曾在一些国度展出,遭到喜好战争者的高度评价,毕加索也因而备受世界人民的尊崇。佛朗哥专制统治时期,《格尔尼卡》无法在画家的祖国展出。直到1981年,《格尔尼卡》才回到西班牙,完成了毕加索的遗愿。在巴黎毕加索艺术馆,曾发作了一件小事:一天,一些德国军人来此参观,毕加索发给他们每人一幅《格尔尼卡》的复制品。一名军官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答复:“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刘勃麟《格尔尼卡》

艺术家刘勃麟人与画融为一体的《格尔尼卡》作品

艺术家刘勃麟通过毕加索《格尔尼卡》原创作品,激发起他独特的创作灵感“隐形人”与作品融为一体的抽象画,刘勃麟将自己和他人置于艺术杰作和历史遗产中,重申了个体身份在西班牙内战中的位置,人道主义和自由。通过对这件描绘人类苦难和战争灾难的画作的再创作,这个作品体现了刘勃麟对过去与未来,现实与虚拟,个体与历史复杂关系的反思。

------分隔线----------------------------

相关文章

随机推荐

相关高清素材

毕加索经典抽象画《格尔尼卡》

毕加索经典抽象画《格尔尼卡》

发布时间: 2016-11-07 19:15:42

毕加索经典抽象画《格尔尼卡》

毕加索经典抽象画《格尔尼卡》

发布时间: 2016-11-07 19:15:42

毕加索抽象作品:小丑

毕加索抽象作品:小丑

发布时间: 2016-11-02 20:5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