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流派之一, 中国山水画至北宋初,始分北方派系和江南派系。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说:“唯营丘李成,长安关仝、华原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又说 :“夫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者,营丘之制也;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者,关氏之风也”,李、关、范的画风,风靡齐、鲁,影响关、陕,实为北方山水画派之宗师。
北方山水画派李成代表作品《读碑窠石图》
绢本水墨 纵126.3厘米,横104.9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读碑窠石图》是李成与人物画家王晓的合作,画家在寒林平野中描写了几株历尽沧桑的老树和一座古碑。
中 文 名:北方山水画派
分 类:北方派系和江南派系
开创时代:五代时期
代表人物:荆浩、关仝、李成、范宽
一、北方山水画派-简介
荆浩出生于河南济源,五代时期后梁画家荆浩开创了北宋北派画派,并著有经典的《笔法记》,济源北倚太行,西望王屋两山,南临黄河,与古都洛阳相邻,历来文风颇盛。荆浩故里位于今县城东北十五里的谷堆头村,现存荆浩墓遗址。
二、北方山水画派-背景来源
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公元960年),五代时,人物画的题材内容逐渐宽泛,宗教神话、历史故事、文人生活等都成为画家描绘的题材。
在技法风格上有两大方向发展:工笔设色用笔更加多变,色调比唐代丰富;水墨除了变形发展以外,还出现了水墨大写意的画法。山水画变化最大,从选材到技法,山水被作为环境艺术加以描绘。“荆关董巨”四大家的出现,成为中国山水画发展史的里程碑。荆浩和关仝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开创了独特的构图形式,善于描写雄伟壮美的全景式山水。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江南山水画派,善于表现江南景色,体现风雨的变化。作为中国山水画重要技法之一的“皴法”,在此时得到了很大发展,墨法逐渐丰富,水墨和水墨着色的山水画已发展成熟。
三、北方山水画派-画家特点
关仝的“峭拔”、李成的“旷远”、范宽的“雄杰”、历来被称为“三家山水”,他们都因为各具个性而自成一体,而三家又都来源于荆浩,表现雄伟峻厚、风骨峭拔的突兀巨壑,用硬性的“钉头皴”、“雨点皴”、“条子皴”描绘出北方石质坚凝的山体,是他们共同的特色。所以,他们共同组成了五代至北宋初山水画中的“北方流派”,与以柔性线条描绘平缓温润的江南山水的“南方画派”有着本质区别。北方画派以荆浩、关仝、李成、范宽为代表。南方画派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关仝是荆浩的弟子,他画山水常常表现出陕甘一带山川的特点。北宋米芾说他“工关河之势,峰峦少秀气”。关仝的在意境上甚至超过了荆浩。有了自己的一套风格,被称为“关家山水”。他的画风很纯朴,被誉为“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关仝喜欢描绘秋高气爽的山林,身居山中的村人和隐士的生活,画面细致微妙,非常逼真,像身临其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与荆浩并称为“荆关”。北宋人将他与李成、范宽并列为“三家鼎峙”,具有很大影响。
四、北方山水画派-创始人
荆浩:(约850),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号洪谷子。山西沁水(一说河南济源)人。擅长于山水画。
现存作品:《匡庐图》、《雪景山水图》。
五、北方山水画派-代表作品
《关山行旅图》、《山溪待渡图》、《读碑窠石图》、《寒林平野图》、《晴峦萧寺图》、《茂林远岫图》、《溪山行旅图》、《关山雪渡图》、《雪景寒林图》等。
北方山水画派荆浩代表作品《匡庐图》
绢本水墨 纵185.8厘米 横106.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匡庐图》画的是庐山及附近一带景色,结构严密、气势宏大,构图以“高远”和“平远”二法结合,而其深远、奥妙、飘逸尽得其当。
北方山水画派关仝代表作品《关山行旅图》
绢本水墨 纵144.4厘米,横56.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关山行旅图》是关仝的代表作,画上峰峦叠嶂、气势雄伟,深谷云林处隐藏古寺,近处则有板桥茅屋,来往旅客商贾如云,再加鸡犬升鸣,好一幅融融生活图。
五代时期后梁画家荆浩开创了北宋北派画派,并著有经典的《笔法记》,对山水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荆浩,包括关仝、李成在内则没有一幅作品传下来。我们从实际的记载中和后人的有关摹本可以了解到,荆、关、李三人中,起决定性的作用的,是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