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董源是著名的水墨山水画家,而把董源的山水画风拓展的人,则是南唐的巨然。巨然是一位僧人,擅长于山水画,师承董源,着力于形象的刻画。
巨然,中国五代南唐画家,僧人,其籍贯一作建业(今江苏南京),一作钟陵(今江西南昌)。南唐亡,至开封,为开宝寺僧。师法董源,工画山水,早年着力刻画形象,用长披麻皴画山,山顶多作矾头,晚年渐趋平淡,益见自然。喜用破笔焦墨点苔,常于水边点缀风蒲,林麓间布置松柏卵石,风格苍郁清润。
姓名:巨然
生卒:約960 ~ 980
描述:画家
籍贯:江苏南京
扩展董源水墨山水画风的是他的门人——巨然,中国五代南唐画家,僧人,其籍贯一作建业(今江苏南京),一作钟陵(今江西南昌)。南唐亡,至开封,为开宝寺僧。师法董源,工画山水,早年着力刻画形象,用长披麻皴画山,山顶多作矾头,晚年渐趋平淡,益见自然。喜用破笔焦墨点苔,常于水边点缀风蒲,林麓间布置松柏卵石,风格苍郁清润。
巨然的生平
钟陵(今江西南昌)人,一说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巨然是“受业于本郡(指今江苏南京)开元寺”(刘道醇《圣朝名画评》)。早年在江宁开元寺出家大约在这个时期。
南唐降宋后,随后主李煜来到开封,居开宝寺。
淳化(990~995)年间,他曾在学士院北壁画烟岚晓景,受到士大夫的称许。巨然成为董源的门人,山水的构成,虽出自董源,但自成一格。
他的山水,于峰峦岭窦之外,下至林麓之间,犹作卵石、松柏、疏筠、蔓草等,画中幽溪细路,屈曲萦带,竹篱茅舍,断桥危栈,爽气怡人。这些表现内容与董源之作大体相近,不同的是除了巨然糅入了一些北方山水画的构图外,还在于巨然的笔墨与董源相比,趋于粗放,多不作云雾迷濛之景,但画中散发出浓重的湿润之气却不亚于董源。巨然擅长用粗重的大墨点点苔,鲜明、疏朗,长披麻皴粗而密,笔法老辣、率意。
巨然的山水画也是专写江南一带的自然面貌的。自成一派,形成了独特和完整的艺术语言结构。评他“少年时多作矾头,老年平淡趣高”,可见他的画风不断地随着年岁演变。在绘画史上,由于他是董源嫡派,故人们惯将他与董源并称“董巨”。此外又由于他与稍后的都是画僧,人们也每将他与惠崇并提。同时山水画风不仅滋补了赵孟頫本人的山水画,而且向黄公望、倪瓚、王蒙、吴镇(合称“元季四大家”)展示了传统绘画的根柢和生命力,明代以沈周、文徵明等为首的“吴门画派”和以董其昌为主的“松江派”以及清初的“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僧”(八大、石涛、髡残、弘仁)等无不经过上追巨然的过程,才各取其景,各显其才,各造其极。值得提及的是,明末北方藏书家袁枢(兵部尚书袁可立子)继董其昌之后,倾其所有终生搜集,成为收藏董、巨作品的集大成者,迄今所见董、巨画作多半都留有“睢阳袁伯应”的收藏印记。
巨然山水画作品欣赏
《层岩丛树图》 巨 然
扛轴 绢本 墨笔 纵141.5厘米 横55.4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取景具有南方山水特点,山并不很高,轮廓平缓,山石亦多用董源的矾头、披麻皴手法。作者以双峰相叠的形式,突出山峰居于画面的首要位置,增强了主峰气势,给人以“高旷阔远”之致。巨然的“点墨”形式在此图中表现得极为纯熟。其点墨主要表现“点苔”、“点叶”两个方面。用墨深浅,破笔信意而出,有些墨点虽远离树枝本身,但总体井然。破笔点叶,叶形丰富 多变,树丛厚实苍茫,与烟岚之气相对应,构成了这幅既秀润又苍茫的画面。
《秋山问道图》巨 然
轴 绢本 墨笔 纵165.2厘米 横77.2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以立幅构图画重重叠起的山峦,下部清澈的溪水, 曲折的小路通向山中, 山坳处茅舍数间,屋中有二人对坐,境界清幽,前人谓巨然之山水,善为烟岚气象。
上面就是关于南唐山水画家巨然的基本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巨然的画法是比较随意自然的,所以我们若是对他的画作感兴趣的话可以自行多查找一下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