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有经过不同的阶段才能逐步迈向成熟,画家杜菲也是一样,他的绘画生活也经历了许多阶段,直到最后,才成就了后来为人熟知的野兽派画家杜菲。
一、野兽派画家杜菲简介
杜菲 (1877-1953年)出生于法国的勒阿弗尔,逝于弗卡尔基埃。杜菲14岁时打工,业余上美术夜校,23岁时获得一笔可观奖学金赴巴黎波拿巴路美术学院入博纳画室学画。那时卢浮宫大师们的艺术令他害怕,真正和他商讨艺术的是凡·高。当他1905年看到了马蒂斯的《华丽·宁静与快乐》一画时说道:“在这幅画前我懂得了全部绘画道理以及它存在的意义,看到素描和色彩所反映出来的神奇想像力,印象派的写实主义失去了对于我的魅力。”从此他放弃了早期风格成为野兽派中的一员大将。
31岁的杜菲开始为塞尚以构成对待物象形体的观点所吸引,他与布拉克一起研究构成,他们以形体构成为主,所有形象都被几何形化。另一方面他们又引进立体主义分析性构图,其色彩也仅限于土黄、蓝绿与灰色。这只是一个短暂的实验而已,很快又回到喜爱的装饰性色彩和精致的素描结合的画风中去。
杜菲是位快乐的画家,他愉快地观察、想像和创作,从不放弃感觉世界的真实性,他能通过作品描绘自己内心的活动。他以大量的方块、长方形、三角形和卵形,意到笔随地组织和展现观察的魅力。在他的作品中,所有的物象都具有清晰的轮廓、动势和节奏,但又都是艺术的真实,而非自然真实。画家通过线条和颜色,直接向我们传达他的个性和感情。他的画不是通过所画对象本身去诉说,而是通过再创造的艺术形象感染观者。
杜菲从不看重荣誉,他只是一个为画画而活着的画家,他以其对现代艺术的贡献受世人注目。
野兽派画家杜菲的作品
画家与模特儿家庭背景杜菲1877年出生于法国诺曼底一个清寒的大家庭里,父亲替别人经营一家金属商店,靠菲薄的收入养活八个孩子。母亲没有工作,艰难地担负起全家的家务活。杜菲的父亲酷爱音乐,经常弹奏风琴,一家来到哪里,哪里就充满了音乐。自然,音乐成了杜菲的终生至爱和重要创作题材,从音乐中得到了无限的灵感和自由的想象。为了养家糊口,杜菲十四岁时便被迫到一家咖啡店里去当一名低级雇员,经常被派遣去码头、港口干一些粗重的体力活。繁重的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乐观的天性,后来他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说:“我闻到那种气味,就说得出这船是从德克萨斯、印度还是亚速群岛来的,而且这一点还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在桥上或甲板曾为那射向河口湾的独特灯光而欣喜若狂……。”港口、码头、大海,这些都成为日后杜菲作品中得心应手的表现题材。
二、夜班研习
年轻的杜菲为这些五光十色的生活印象所驱使,按捺不住要描绘它们的激情,1892年,十五岁的他走进了故乡的一所艺术学校,为了凑足学费,他不得不白天打工赚钱谋生,晚上加入夜班研习绘画。传统的训练方法和教师的严格要求使杜菲在艺术学校中打下了坚实的学院派功底,很快,他就能用寥寥几笔线条,娴熟地勾画出对象的特征。付不起房租和模特费,他就与码头工人挤在地下室,以父母、亲朋为描绘对象。天气晴好的日子,就在甲板上、海滩边、乡间小道、农舍庭院竖起画架,描绘故乡那令人欢愉的景色。这时,他那自由的想象力以及捕捉自然生动变幻的才能便显露了出来。
三、野兽派绘画时期
1900年,绚丽多姿的巴黎画坛迎来了杜菲。此时的杜菲,学院派绘画技巧已掌握得炉火纯青,但他那种不囿于成法的创造精神,却与学院派的教学准则格格不入。在此后的许多年里,杜菲经常对学院的教学持怀疑和保留态度,他认为“真正的艺术家总是在官方组织的范围之外工作,学院这种完善体系的教学与造就艺术家及鼓励艺术家的独创精神往往是不相关的”。1900—1904年间,受印象主义思潮影响,杜菲热衷于露天的绘画和对光与色的研究,描绘巴黎市街和诺曼底海滨等热闹场所,手法明显带有印象派痕迹。但他逐渐认识到,以这种印象派的手法来做画,却找不到真实的自我。他问自己:仅以现在我所有的,我如何能表现出对象是什么,而不是我所看的外表?在我之前存在的是什么,是我的实在吗?1905年的独立沙龙展上,马蒂斯的新作《奢华、宁静与喜悦》带给杜菲思想很大震动,这幅画向他展示了“坚持绘画与色彩绝对想象的奇迹”。这样,杜菲走到了自己的野兽派时期。
四、立体主义绘画时期
跃升为野兽派代表画家并没能阻挡住杜菲探索的脚步,他悉心观察研究树木、物体、人像的几何结构,着力表现它们外观和体积的多样性,开始在立体主义的道路上探索。1908年,杜菲与布拉克在塞尚曾工作过的伊斯台克并肩作画,创作了《绿树》、《拿波里坦的渔夫》等作品,形象质朴,偏几何化,色彩冷峻、节制。立体主义也没能让杜菲驻足太久,他从不为任何创作模式所束缚,正如他自己所言:我不追随任何体系,当创作的时刻到来时,大家遵循的法则就被抛到一边去了。通过不断的艺术实践,20世纪20年代后,杜菲的作品愈加不同凡响了。他常以大片大片的色彩覆盖画面,有时颜色涂得跑出了形象之外,有时候又没涂满,色与形互不干扰,还能彼此呼应。这种独特的处理方法也被许多人名之为“杜菲样式”。这一时期,杜菲的艺术走到了最高点。代表作有《牧场》、《赛船》、《赛马场》、《交响乐队》等。
五、色彩简化
在生命的晚年,杜菲开始简化他的绘画。他放弃了对比,代之以统制整个画面的单一色调,辅之以小块相关的灰色,色彩极度简化,但依旧充满了张力。临终之际,他还在不断探索,他对一位老友说道:“我还想去试验那些传统教我们排拒的那些色调的对比与调和,看看它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纵观杜菲的艺术漫长的历程,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很难给杜菲纳入一个固定的流派中去,这可能也是艺术家自己的愿望,因为伟大的艺术家总是想获得最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永远也不想画地为牢。杜菲在少年时期已经可以把古典主义大师传下来的精妙写实技法掌握得炉火纯青,但他并没有为此而沾沾自喜,又先后游走于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等等,直到创造出独特的“杜菲样式”,迎来艺术生涯最辉煌的时期。然而杜菲并没有停下追寻的脚步,他从东方艺术中汲取营养,纯化色彩,简化构成,风格又为之一变。除了绘画以外,他还绘制壁毯、烧制瓷器、设计服装,在艺术的天地里自由地翱翔。
这就是我们后人所熟知的杜菲,唯有阅历丰富的人生才能造就非凡的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