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美术生对于岩彩画也是陌生的,其实岩彩画注意是出现在我国原始社会的一种绘画形式,历史已经是相当久远的,所以大家不了解也是正常的。但是岩彩画一度被元以后兴起的“文人画”、“水墨画”冲击成为民族的边缘画种。
岩彩画的知识
岩彩画属于边缘画种
“岩彩”这一古老而质朴的材质,作为绘画素材源自于原始人类的随意涂抹。“岩彩画”的出现在我国可追溯至半坡原始古朴的彩陶,马王堆赋彩浓郁的帛画和漆画,鼎盛于唐代的工笔重彩。但是一度被元以后兴起的“文人画”、“水墨画”冲击成为民族的边缘画种。
一、岩彩画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意义
一个画派的诞生,一种艺术风格的形成,是对前期传统继承后的叛逆,并与其形成对峙和倾向不同的艺术观。我想“岩彩画”再次被文化浪潮推出水面的原因也是一样。在当代艺术多元化的势态之下,西方艺术思潮的强大辐射力之中,有人被完全倾倒,有人顽固抵制,有人洋为中用、中为洋用……,也有这样一些受过正统中国文化教育,有过扎实绘画基础的艺术精英就提出“要创造色、线、形交融的中国色彩绘画!”的观点。从中国本土文化中挖掘,从中国的自身艺术问题思考出发,以当下最新的艺术思潮为借鉴,“泯中西之界限,跨新旧之门户”,希望融通中西古今艺术,在“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信仰之下,使一度沉沦于中华文化河床之底的“岩彩画”又被以“化其旧虽旧亦新,泥其新虽新亦旧”的思想赋予了新的活力与面貌。今天的“岩彩画”旨在充分体认民族传统绘画价值的同时,并不固守传统,立足于本民族艺术的同时观照西方艺术之长,力求构起融传统艺术精神与现代艺术思想于一体的民族美术形态,使色彩的中国绘画不仅走出濒于“灭绝”的边缘,而且有将在世界艺坛占有一席之地的愿望。
二、岩彩画的命名及定义
关于“岩彩”一词的来源,我认为“岩”即代表矿石的粉末,是指材质,“彩”即“色彩”,从内涵上讲“岩彩”就是源自中华民族文化内部的一种色彩绘画,从外延上讲“岩彩”就是与油画、丙烯画、版画一样深具材质特点的一个画种。因它有独立完整的色彩体系,有一套逐渐完善的审美标准,有一个最具时代意义的艺术思想“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
岩彩画广义地讲是泛指一切以矿物色为主要用色的艺术作品。它可以包括架上绘画,也可以包括使用了矿物色的装置艺术与行为艺术等一切艺术形式。狭义地讲是指使用粗细颗粒的矿物色表现的绘画作品。以古代敦煌壁画为代表的中国石窟壁画是中国美术史乃至世界美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它们的主要用色即是矿物颜料,岩彩画的产生、发展与它们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三、现代岩彩画是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的又一次融合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典范。从最早克孜尔壁画的异国情调中显现出的虽注重形体塑造,但又不像西方希腊式那样对形体进行客观自然的描绘,而是以东方的审美方式表现形体,形成一种东西方艺术融合的“龟兹画风”。这种克孜尔壁画形态是丝绸之路上形成中国最早的东西艺术融合之样式。从敦煌壁画中早期的“西域画风”至中后期的逐渐本土化、中原化的画风转变中,形成了敦煌壁画的发展历史。是一部典型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史。康熙54年(1715年)意大利人郎世宁等传教士将西方绘画的设色和技法带入中国,又是一次东西文化大交融。二十世纪中期是中国美术史上又一个活跃纷繁的时期。林风眠强调的是中西融合,徐悲鸿强调的是西为中用,潘天寿强调的是中西拉开距离,李可染强调的是将西画中的光和体量带入中国画。细想这几次文化大融合的背景都是在国门打开,中西文化经济交流日盛时期。直至二十世纪80年代,随着国门的再一次打开,中外文化的再度大交融,出现了新一轮的“中国美术何处去?”的深度思考,伴随着莘莘学子在跨出国门回归本土之后民族主义精神的唤醒,于是“岩彩画”一词被清脆而响亮地提出。岩彩——这一本土文化中的一大素材又被觉醒者从文化历史长河之底挖出。它代表着中国美术的又一次转变,意味着中国的色彩绘画再一次走向辉煌的一页。
四、中国画的问题与岩彩画产生的契机。
历史悠久的中国画,发展到近现代,出现了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况,单一的墨色,快速简单的绘制过程已无法表现当今物质丰富、文化多元、城市建设、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于是中国画的创新势在必行,在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中国画创新的问题争论不断。最早提出改革中国画的人是康有为和陈独秀,此后,关于国画创新的争论大致有这么几次:
20年代齐白石的画在北平被一些人贬为“旁门左道”,
40年代末,徐悲鸿在北平艺专执教期间,社会上一些人猛烈评击他的画“不是国画”,
50年代,林风眠的画也被人扣上不像国画的帽子,
60年代初,黄永玉的画被人认为不是国画,
90年代,吴冠中认为中国画笔墨等于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看来,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石鲁等人作品,不但是国画,而且是优秀的国画,他们为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国门打开的20年间,中国画家片段式地经受了西方传统和现当代艺术样式的冲击与洗礼,并试着通过借用“他者的眼光”来解决中国画的问题。
中国画的革新从表象看是内容到形式的改变,而内容是由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而来,而形式上的改变就要从根本点入手,具体一点就是从材料入手,只有材料改变了、丰富了,画面表现形式才会有本质性的变化与突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丰富了材料,才可以符合当代审美的要求,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原地打转,突不出过去的圈子与模式。
而中国画改革的突破口又正是其原本就存在的一个内在因素,因为矿物色的使用自古就是东方绘画的一个特点,虽然古代绘画中也是用石粉,之后已被工业化产品而替代,而原石石粉状态的直接使用,在东方绘画体系中一直被延续,而且在不断发展,这种原始古朴的用色方法一直可追溯至原始时代,也是与东方人精神层面追求的天、地、人合一的思想相吻合。也是当今喧嚣的现代社会,人们返朴归真追求的需要,所以矿物色的使用正是传统中国画内在的一个核心媒材,也正好成为中国画革新的一个契机,反过来讲,也是岩彩画继承传统的一个支撑点。
上面就是关于岩彩画的一些基本介绍,我们作为一名美考生还是需要对中国的绘画历史进程有所了解才行,希望上面的介绍可以在生活中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