钤印:张爰、大千
题识:故都友人以宣和御题,孙位高逸图影本见寄。人物都雅,树石朴拙。与漠高窟唐人壁画相表里,真神品也。此卷清室旧藏,流落长春。劫火之余,焕然无恙。神物信有鬼神呵护。展玩晨夕,因取其意为李杜联吟图,但不设色耳。观者或以为效龙眠白描。遂并识之。戊子八月,青城山中。张大千爰。
说明:张大千的这幅“李杜联吟图”作于1948年,大千五十岁,这是他十分忙碌的一年,农历四月初在成都度过了五十岁生日,随后即往上海举办画展,四月十七日后又返回成都,在青城山等地住到八月底,又到上海为李秋君祝五十寿,因她与大千同年生又是知己,所以此行十分重要,九月底又从上海到了北平,住了一个多月后又回到苏州上海,后返回成都。此画上题“故都友人以宣和御题,孙位高逸图影本见寄,人物都雅,树石朴拙,与漠高窟唐人壁画相表里,真神品也,此卷清室旧藏,流落长春,劫火之余,焕然无恙,神物信有鬼神呵护,展玩晨夕,因取其意为‘李杜联吟图’,但不设色耳,观者或以为效龙眠白描,遂并识之,戊子八月青城山中张大千爰”。“故都”为当时北平,“高逸图”被溥仪盗出,伪满倒台后,由东北流入北平,有影印本流传,当时对于久藏于宫中的“高逸图”能看到影印件己是十分宝贵的了,所以大千在看到自北平远寄成都的印本非常兴奋,并创作了这幅“李杜联吟图”,此幅用笔全部水墨白描,在张大千传世作品中白描人物较少,着色人物与白描人物有很大不同,大千的着色人物线较淡较细,因为他往往再要用淡赭色或淡墨勾勒一遍,而纯墨笔白描就一定要线条流畅,用笔一丝不苟,最能体现画家的腕下功夫。由于“高逸图”影印本在手,大千创作“联吟图”便得心应手地运用了其中的部分画法,如树干的画法,树后菊花的画法,湖石的画法,都极为相似,特别是人物面部的描绘,胡须的画法,更是传神的临写,只是衣纹的画法比“高逸图”明快简练线条沉稳有力,完全可以看出是他临摹敦煌壁画后所发生的变化,大千在题尾写到“观者或以为效龙眠白描遂并识之”,他这里恐怕不是被别人误以为是学宋李公麟的白描画法,而是在得意地向观者显示他临写唐人画法的高超本领。1941年,张大千刚到敦煌不久,也画有一幅白描人物,写明“背临龙眠三高图”,对比“联吟图”,确实风格迴异各具风采。张大千对于孙位“高逸图”的笔法是非常欣赏的,不但在以后人物画法中广泛吸收运用,1949年清明他还曾专门临写了“高逸图”中四个人物之一“山涛”做为单独一幅作品。“李杜联吟图”作于戊子八月,八月底大千到上海,九月底此画带到了北平,交到了北平荣宝斋经理王仁山的手中。王仁山1926年进入荣宝斋,时年33岁,他精明能干,富有商业经营头脑,在他的管理下荣宝斋的业务有了很大发展,在南京、天津、上海等地开了数家分店,各地分店都与当地的书画家有着密切的往来,在北平溥心畬、陈半丁、齐白石、徐悲鸿等人都与荣宝斋关系密切,而常来常往的张大千更是与荣宝斋过往甚密,荣宝斋不但印制了大量张大千绘制的信笺,而且1945年还为张大千用木版水印法印制了“供养天女”得到大千的赞誉,1943年,王仁山五十生日,张大千为他作“梅花小寿三千年”红梅一幅,并由大千四哥张文修书长跋于上,可见张大千与王仁山的亲密关系。至于“故都友人”是否为王仁山己不得而知,当年张大千留给王仁山的应该不止“联吟图”一幅,因为1948年下半年,国内形式日趋紧张,大千生活,收藏需要更多经费,他会将在青城山中所画部分作品售于荣宝斋,这也是此幅未写上款的原因。但是这幅“李杜联吟图”却被王仁山长久的保存下来,可见王仁山对于此画的喜爱。此画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由王仁山家人转让给荣宝斋,后被香港收藏家所收。“李杜联吟图”是张大千创作高峰时期的作品,代表了他白描人物最高水平。李杜联吟图 立轴 水墨纸本,
您可能还对张大千 张大千人物画 感兴趣. 也可查看更多张大千作品发布时间: 2017-05-06 11:45:45
发布时间: 2017-05-05 15:58:28
发布时间: 2017-05-06 14:17:05
发布时间: 2017-05-05 16:05:06
发布时间: 2017-05-08 15: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