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鹤双清图》轴,明,边景昭、王绂绘,绢本,设色,纵109厘米,横44.6厘米。
画面左上款署:“陇西边景昭同孟端王中书为诚斋写竹鹤双清图。”钤“怡情动植”、“边氏文进”印。另有清乾隆御题诗一首。裱边四周有清代文臣钱陈群、董邦达、汪由敦等五家题记。
画面描绘两只仙鹤悠然漫步于竹林之中。此图为边景昭与王绂二人合作,边景昭画鹤,王绂画竹。边景昭是明代宫廷花鸟画家的代表人物,其画风继承了宋代“院体”工整富丽的风格,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文人画的特点。王绂是明代前期的画竹名家,他的墨竹延续了北宋文同等人的传统,在竹画的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幅作品中边景昭所画的仙鹤造型优美,气度娴雅,笔墨简放,工细而不拘谨,着色淡雅,与王绂清润秀挺的墨竹格调统一,作品给人以清新出尘之感,是职业画家与文人画家配合默契的成功之作。 边景昭(生卒年不详),字文进,福建沙县人。明宣德年间官武英殿待诏,擅画花鸟,笔墨承南宋院体,设色沉着雅丽。其子楚芳(一作祥)承父业,占籍锦衣(世袭任职锦衣卫)。 王绂(1362—1416年),一作芾,又作黻,字孟端,后以字行,号友石生,又号九龙山人,江苏无锡人。洪武中,坐累戍朔州。永乐初,以善书供事文渊阁,官中书舍人。幼小聪明好学,学识渊博,性高介绝俗,精通书法,能诗善文,有《王舍人诗集》传世。善画山水墨竹,山水画有繁、简两种风格,繁笔线条较长,转折灵活,多用中锋,学王蒙、吴镇笔法。简笔则干笔、偏锋、皴擦并用,来自黄公望、倪瓒。画墨竹笔法灵活稳健,含有书法特点,多受文同影响。知名于明初画坛。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BR> 钱陈群(1686—1774年),字主敬,号香树,浙江嘉兴人。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中进士。雍正、乾隆时久直南书房,充经筵讲官,官至刑部左侍郎。乾隆皇帝与他考论古今,称为故人。其病老归乡之后,还常寄诗相与唱和。与沈德潜并称东南二老。卒年89岁。谥文端。著《香树斋集》。 董邦达(1699—1769年,《桐荫论画》定其卒年为1774年),字孚存,一字非闻,号东山,浙江富阳人。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乾隆二年(1733年)授编修,参与编修《石渠宝笈》、《秘殿珠琳》、《西清古鉴》等书。官至礼部尚书。善书画,书法擅长篆隶,颇得古法,山水宗法元人,善用枯笔。有评者谓其可与五代董源、明代董其昌并驾。他长年服务于宫廷,为乾隆时期著名的词臣书画家。卒谥文恪。 汪由敦(1692—1758年),字师苕,一作师茗,号谨堂,一号松泉,浙江钱塘人。清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以庶吉士迁内阁学士,直上书房。乾隆时期授侍读学士,累迁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卒谥“文端”,赠太子太师。记诵淹博,学问渊深,文辞雅正。善书法,以馆阁体著称于时,金川、准噶尔两役廷谕皆出其手。兼工篆、隶。去世后乾隆皇帝赋诗怀旧,命将其书排次上石,名《时晴斋帖》。 亦称院画。是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以后宫廷画家工致精整一路的宫廷绘画。作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南宋院画在继承北宋宫廷绘画“状物精微”、“写实之极”风格的基础上,更加讲求构图的简洁,强调画面的空灵,又有新的发展。 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古代社会中文人、士大夫创作的绘画,以区别于民间和宫廷绘画,在北宋经苏轼、文同等人倡导,遂大行其道。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标举“士气”,讲求笔墨情趣,强调神韵,并重视文学修养,对绘画中意境的表达以及水墨写意等技法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人,历任秘阁校理和陵州、洋州知州等职,元丰初出知湖州,未到任而死,故世称“文湖州”。工诗、词、书、画,苏轼称他为四绝。功画墨竹,主张画竹必先“胸有成竹”,对后世创作构思有积极影响。后学者众多,有“湖州竹派”之称。有《丹渊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