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和靖诗意》轴,明,董其昌绘,绢本,设色,纵154.1厘米,横64.3厘米。
本幅自识:“山水未深鱼鸟少,此生还拟重移居。只应三竺溪流上,独木为桥小结庐。云林有补和靖诗图,因写此,董玄宰。”左上又题:“庚申七夕之朝舟济黄龙浦题。董玄宰。”
收藏印钤“见阳子珍藏记”、“见阳图书”、“子□珍□藏记”印。
“庚申”为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董其昌时年66岁。
图中绘峰峦重叠,林木葱郁,屋舍点缀其间。构图紧密,兼用平远与深远法,讲究开合起伏。干笔、湿墨并用,青绿浅降结合,画法多样。格调清秀精致,高逸淡雅,很好地表现了林逋诗的意境,是董氏设色画的代表作。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加之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其书画风格名重当世,并成为清代艺坛的主流。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文集。 旧称农历七月七日晚为七夕。相传是牛郎、织女二星在鹊桥相会的日子。 山水画技法名,“三远”之一。出自北宋郭熙《林泉高致》之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中国山水画技法。宋代郭熙认为深远是:“自山前而窥山后”。以此法构图即有此意,似在山前或山上远眺,望见远处的峰峦重重叠叠,无穷无尽,这种方法宜表现深远的意境。 林逋(967—1028年),字君复,杭州钱塘人。北宋诗人。性恬淡好古,初游江、淮间,后归隐西湖孤山,一生未做官。他善诗文书画,又酷爱梅花、仙鹤,有“梅妻鹤子”之故事。世称“林和靖”,卒后赐谥“和靖先生”。著有《和靖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