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作者:Joy。在日本求学的普通学生,专业是国际关系。人如其名,较为乐观。没有什么艺术细胞但爱好绘画、音乐剧和舞蹈。小时候梦想当一名记者,此梦想保留至今,于是选择坚持。前后在央媒、时尚媒体实习,然而对未来,依然有着很多不确定......暂且希望申研顺利,然后做个有趣有温度的人。
古往今来,许多知名艺术家的个人生活,在精彩与戏剧性上堪比他们杰出的艺术作品,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便是这其中一位极致甚至有些极端的代表。作为改变了现代艺术的伟大巨匠,他长久以来被人津津乐道的除了艺术作品,还有他那些放在今天一定可以上几百次热搜的八卦故事。事实上,这两者之间几乎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和一个个情人的纠缠羁绊,还是与同时代其他艺术家的交往、竞争,都对他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也促成了他不同时期画风的转变。
毕加索自画像
毕加索出生于1881年的马拉加,父亲是绘画老师,他自幼便接触艺术。早年,他酷爱观看斗牛,也时常以斗牛为主题进行创作。他欣赏斗牛士的勇敢与蛮牛的执著,这项血腥的艺术在他眼里满是暴力美学,公牛也成为了他日后创作中重要的意象。
毕加索早期作品《等待比赛的斗牛士》(Bullfighters and bull waiting for the next move)
毕加索的父亲很快看出了儿子的艺术天赋,于是把毕加索带到了热情洋溢又前卫的巴塞罗那。父亲想让他成为伟大的古典画家,而只想描绘真实生活的毕加索却在那里更加反叛地创作起自己的作品。当时年轻学生的话语正在从尼采哲学转向加泰罗尼亚民族主义,18岁的毕加索在那里开始了自己的艺术探索,并开始将情色作为自己重要的创作素材。与父亲的期待背道而驰的艺术追求,让父亲对他越来越不满。在矛盾中,毕加索果断地选择离开西班牙。
1900年,19岁的毕加索与他的好友卡洛斯·卡萨吉玛斯一起,坐上了从巴塞罗前往法国巴黎的列车。两个年轻的西班牙男孩彼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去到艺术世界的中心,然后在国际上一举成名。白天,他们在万国博览会上感受史无前例的技术革命,并寻找艺术在这一时代的价值;当夜幕降临,他们便沉醉于巴黎迷人的夜生活。
不过很快,身无分文的他们发现,想要在艺术领域上取得成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这一时期的毕加索风格沉抑,他正处于郁郁不得志的“蓝色时期”;但他又始终没有放弃艺术创作,始终有自己的精神支撑。但他的朋友卡萨吉玛斯就远没有那么坚定了,在1901年2月,被事业与情感的双重挫折彻底击垮的他,在巴黎的一个酒吧举枪对准了自己的女友杰曼·皮乔特。幸运的是,皮乔特蹲在桌下躲过一劫,卡萨吉玛斯以为女友已被自己所杀,转而对着自己扣动了扳机。
一同来到巴黎追梦的好友突然自杀,对毕加索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陷入无限孤独的毕加索,开始了自我摧残。他的精神非常不稳定,甚至开始扮演好友的身份,搬进了好友的公寓,和好友的女友同居。他强迫自己沉浸在艺术之中,不断为故去的好友创作遗像。蓝色代表死亡、孤独、阴郁、寒冷,以及生命的脆弱,毕加索就用他激烈的笔触不断地重复这一段悲剧。他蓝色时期的代表作《卡萨吉玛斯之死》(The death of Casagemas)便诞生在此时。
《卡萨吉玛斯之死》(The death of Casagemas)
悲伤没有持续太久。1904年,毕加索在蒙马特的工作室附近遇到了费尔南德·奥利维叶——将他带入“玫瑰时期”的缪斯。从那时起,他的绘画与雕塑作品就开始变得柔和、浪漫而明亮。占有欲极强的毕加索将奥利维叶困在工作室,二人沉浸在毒品、艺术、爱情和幻想中,也让毕加索的风格完成了从具象到抽象的早期过渡,是他艺术生涯繁荣的开始。1906年,一位艺术品经销商买走了他那一时期全部的创作,让他终于脱离了贫困。
毕加索“玫瑰时期”作品:《拿烟斗的男孩》(Boy with a Pipe)
但不久后,毕加索看到了当时野兽派运动旗手亨利·马蒂斯的作品《生之喜悦》,让他对自己的艺术创作产生怀疑,也让他人生第一次感受到与其他艺术家的竞争。他带着奥利维叶来到了干燥又寂寥的戈索尔,在那里严峻的环境中,他转向了原始主义,回到艺术的根源。他让自己变得笨拙,去重新学习绘画的基础。
回到巴黎后,他继续自己对艺术的深入研究,这一次,他决定开始画自己的“感知”而非“所见”。在历时9个月、完成800多次绘画研究后,他成功解构了马蒂斯的《生之喜悦》以及其灵感来源《土耳其浴》,结合他对非洲的艺术理解,创作出了著名的《亚维农少女》,这一创作形式也在后来逐渐把他带入了立体主义。可以说,马蒂斯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然而毕加索从未承认这一点。从这一时期开始,他们二人成为了彼此的竞争对手,却也是到老依旧惺惺相惜的朋友。
《亚维农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1911年秋天,毕加索爱上了伊娃·古埃尔——他一位画家好友的妻子。尽管那时候毕加索尚未和奥利维叶分开,但脆弱而优雅的古埃尔成为了他的新缪斯,那个时期毕加索的多幅立体主义绘画就是以古埃尔为灵感。一战的爆发阻碍了立体主义进一步的发展,却没有阻断这段爱情,直到1915年古埃尔死于结核病。
毕加索的立体主义
之后,毕加索受到追求新艺术形式的好友让·科克托影响,与作曲家埃里克·萨蒂和迪亚吉列夫的俄罗斯芭蕾舞团一起,热情地投入到剧院的这个新世界中。在1917年的罗马,他被舞团中美丽的奥尔加·科赫洛娃深深吸引,二人在意大利坠入爱河,并于1918年7月结婚,当时奥尔加26岁,毕加索36岁。奥尔加见证了毕加索这一时期的风格转型,同时,1921年,他们的儿子保罗诞生,这也让毕加索有了新的创作源泉——孩童。直到1925年安德烈·布雷顿的超现实主义运动和他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作品《舞曲》再次推翻了毕加索的绘画理念,让他急需新的灵感和改变。
《坐在扶手椅上的奥尔加》(Portrait of Olga in an Armchair)
1927年,他遇到了正要去巴黎老佛爷百货购物的玛丽·特蕾丝·沃尔特。金发碧眼的年轻女孩就是他一直要找的完美模特。这个17岁的女孩成为了他的新缪斯,她的肉体、她的顺服,无不让毕加索沉迷,并以她为灵感在之后的若干年中完成了100余幅新古典蚀刻版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