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衎(1245-1320年),字仲宾,号息斋道人,晚年号醉车先生,蓟丘(今北京市)人,晚年寓居维扬(今江苏扬州)。皇庆元年为吏部尚书,拜集贤殿大学士。卒年七十五,追封蓟国公,谥文简。 李衎尤善画枯木竹石,善画墨竹,双钩竹尤佳,和赵孟頫、高克恭并称为元初画竹三大家,著有《竹谱详录》,对于竹子的形态、性质、画法有详细的论述。墨竹初师王澹游,后学文湖州,着色者师李颇,驰名当世。后来鲜于伯几建议他以色代墨写竹,既而学李颇、黄筌父子双钩设色法。他曾遍游东南山川林薮,后使交趾,深入竹乡,于竹之形色情状,辨析精到,是一位既具有深厚传统功力,又注意师法自然的画家。元代画竹的风气很盛行,但画竹的大类中也有许多细微的讲究,比如有专画双钩竹,青绿设色,细笔渲染;也有专画水墨竹,大笔渲染,有大写意的风度。李衎则是水墨竹画的代表人物,在画竹上创立了独特的风格,形神兼备,追求蕴籍、自然、象征人物品德高洁的内在美。李衎著有《竹谱》一书,是他生平画竹经验的总结,对不同地区各类竹的形色情状记述详细,对各类竹的各种画法也有详尽论述,是学习画竹者的津梁。
元 李珩 纡竹图 绢本青绿设色 139×79厘米 后来鲜于伯几建议其以色代墨写竹,李衎接受其建议,既而追求李颇、黄筌父子之双钩设色法。先得萧协律(即萧悦,生卒年不详,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人。唐代中期著名的画家,善画墨竹,首屈一指。)《笋竹图》,绢素縻溃,笔踪惨淡。”故人刘伯常赠其所藏李颇(生于五代南唐,江西南昌人。善画竹,气韵飘举,落笔生辉,不求小巧,而多放情任率。落笔便有生意)《丛竹图》。二图皆为宣和故物,师其画法,探求唐以来的画竹名家及源流。
元 李衎 枯竹木石图 立轴 水墨绢本 李衎画竹、墨竹师承方法,不是一味模拟,而是追寻近古,探求其发展的根源。从唐王维开元石刻,至萧协律《笋竹图》,李颇《丛竹图》,至黄筌父子、崔白兄弟及吴元瑜,最后至文同。如雪庵道人评“息斋画竹,虽曰规模与可,盖其胸中自有悟处”。其“行役万里,登会稽,历吴楚,逾闽峤,远使交趾,深入竹乡”,研究描绘自然生态之竹,于竹之族属、形色、情状、荣枯、老嫩等穷诹熟察,参订比拟,取李颇、文同两家成法,详疏卷端,从而得出“画竹师李,墨竹师文”。
元 李衎 新篁图轴 李衎在艺术手法上注重写实,在处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上,志在对客观事物的再现。故赵孟頫曾题其《野竹图》序云:“吾友李仲宾为此君写真,冥搜极讨,盖欲尽得竹之情形,二百年来,以画竹称者,皆未必能用意精深如仲宾,此《野竹图》尤诡怪奇崛,穷竹之变,枝叶繁而不乱,可得毫发无遗恨矣!”⑤“此言,‘二百年来’,即概自文同(1018—1079年)以后,于画竹一道,能用意精深,惟李衎而已。”⑥由此可知李衎对于竹的造型能力可以达到妙造自然的境界。于笔墨上,追求法度。其于《画竹谱》中写道:“苟能就规矩绳墨则无瑕累,何患乎不至哉!纵失于拘,久之犹可达于规矩绳墨之外。若遽放佚,则恐不复可入于规矩绳墨,而无所成矣。”⑦因此告诫学竹者,必自法度中来。他强调画竹要形神兼备:“黄氏(黄筌父子)神而不似,崔(白)吴(元瑜)似而不神,惟李颇似神兼足,法度该备,所谓悬衡众表,龟鉴将来者也。”⑧画竹的最高境界是“驰骋于法度之中,逍遥于尘垢之外,纵心所欲,不踰准绳。”⑨可见,其创作中注重法度又追求形似,其作品中写实而又渗透着写意之风。
元 李衎 竹石图轴 李衎生于南宋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距南宋灭亡有34年时间,此时的画院虽自徽宗以来经过了最活跃的时期,但画院体制下对于画家师法自然,把握对象的“情态形色”,符合物理的要求依旧存在。因此宋人的这种尚“理”之风对于李衎的影响可谓是根深蒂固,这是李衎作品注重写实与法度的主要原因之所在。 入元以后,由于元代的政治环境、民族歧视政策致使汉人倍受蒙羞,画竹不再是单纯的写实,更着重于寄情、言志,以泄胸中之逸气。李衎是作为宋遗民入元,尽管他身在仕途,但是亡国之痛及元对汉的民族压迫政策对其内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写竹以抒胸中之逸气,这是李衎作品写意之缘由所在。
元 李衎 四季平安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竹叶用墨、色渲染,略施汁绿,浓淡变化,阴阳向背,疏密有致,造型秀美,色调雅淡清幽。再以湖石、枯木、稚竹衬托主竿,构图颇具匠心,更具自然率真之意。笔法严谨,用色淡雅,正如书法家鲜于枢所云:“以墨写竹清矣,未若传其本色之为清且真也。”作者纳此议而以“双勾敷色法”画竹,从而使其作品清逸脱俗,别具匠心。
《纡竹图》 无论是李衎的双勾竹还是墨竹,皆具有君子之风范。他于大德乙巳(1305年)为廉大卿所作《纡竹图》,曾被清中期广东收藏家吴荣光所藏,现藏于广东美术馆。此图描绘一株形貌屈曲、历劫还生的翠竹勃发生机之形态。工笔双勾劲利细韧,枝叶俯仰向背层次分明。以青绿重彩敷色,以石绿染竹叶、汁绿渗粉白,凝霜覆面中透出无限生机,宛若清高坚贞、威武不屈的君子。作者自识:“东嘉之野人,编竹为虎落以护蔬果。既殒获则舍而弗顾。予过其旁,怜无罪而就桎梏者,乃命从者释其缚而扶植之,不胜困悴。再阅月而视之,则芃芃然有生意矣。噫,当其长养之时,横遭屈抑,盘擗已久,伛偻者卒不能伸,偃俯者卒不能起,萧条寂寞,见弃于时。虽外若不堪其忧,而霜筠雪色,劲节虚心,存诸内者,固不少衰也。猗与,伟与!此君之盛德也!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有大丈夫之操;富贵不骄,阨穷不惘,有古君子之风。忆绘而传之好事,抑可化强梁于委顺之境,拯懦弱于卓尔之途,其于世教或有助云。” 李衎将竹视为“全德君子”,将尊竹之情融入了画中,赋予竹以生命,追求一种蕴籍、自然、象征人物品德高洁的内在美。李衎画竹高超的技艺在当时倍受人推崇,他尝奉诏画宫殿、寺院壁画。此外,李衎也间作勾勒青绿设色竹,还常写古木松石,由于他非常重视写实,高克恭曾评价李衎的画“似而不神”。其子李士行继承家学,传世作品有《乔松竹石图》轴等,画法出于乃父,唯功力稍差。作画竹、墨竹二谱。存世作品有《四清图》、《竹石大轴》、《沐雨图轴》,均藏故宫绘画馆。